河南省虞城县人民法院发挥人民法庭接近基层、了解民情的优势,把“小食堂、小宿舍、小菜园、小图书室、小活动室”“五小”创建,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6个法庭全部达到省院法庭“五小”规范标准。法庭“五小”产生的膨化效应使干警们在“五彩缤纷”的小天地里,谱写出了司法为民的新乐章。
小菜园里的诉前调解案
县城北部、距离县城18公里的利民镇,地处豫、鲁两省接合部,是一座具有4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镇。利民人民法庭就坐落在该镇。
虽然已经到了冬季,但法庭院内小菜园里的生菜、菠菜、油麦菜等,依然焕发勃勃生机。为了防冻,庭长张涛正和干警利用午休,在小菜园里为蒜苗铺上塑料膜。与法官一起忙碌的还有一位带着孩子的年轻女子。
记者好奇地问:“干这点活还要请人帮忙?”张涛回答:“她可不是请来的,她是来法庭要求与丈夫离婚的。”张涛让副庭长马雷在菜园里向她了解情况,给她做诉前调解工作。
“你们不要劝我,这一次我非离不可,我辛苦打工又要照顾家,他好吃懒做还爱赌博,喝多了还动手打人,和他在一起没有一点意思。”“你们的孩子都这么大了,离了婚对孩子影响不好,等会你丈夫来了我一定狠狠地批评他,你再好好想想,中不中?”马雷边和女子交流,边和她一起铺设塑料膜。
张涛介绍说,女子姓王,这已经是她第二次来法庭,丈夫平时对她和孩子非常好,但每次喝多了就要闹矛盾,法庭已经和她丈夫谈了一次,没想到刚过一个多月,两人又闹了起来。其实她也不是真心要离婚,到现在连诉状都没写,就是想让法庭教育一下她丈夫。
“这说明老百姓相信咱法庭。”张涛笑着说。
说话间,孩子的爸爸已经来到了法庭。张庭长一边批评他,一边让他给妻子承认错误。在丈夫当面保证不再喝酒后,女子竟偷偷地笑了起来。目送着一家三口带着从小菜园里采摘的生菜和菠菜离开法庭,法官们高兴得就像喝了蜜。
如今,该院6个法庭在空闲地里,都建有这样的小菜园。到了夏天,黄瓜、辣椒、豆角、西红柿,摘了一茬又一茬。除满足法庭生活外,大部分都送给附近的老百姓或到庭诉讼的当事人。闲暇时,他们和法官一起浇水施肥、种瓜摘豆,亲得就像一家人。小小菜园,成了法官联系群众和陶冶情操的乐园。
小食堂里的民主生活会
站集法庭在院里组织的一次查岗中,因无人值班受到批评,庭长李军在向院党组作完检查后,立即赶回了法庭。
下午快下班的时候,他来到法庭的小厨房,精心为大家做了四样菜,干警们围坐在小餐桌前,没有一人发言,小食堂内失去了往日的欢笑。
“今天咱们以茶代酒,我敬弟兄们一杯!”还是李军首先打破了僵局。“咱们庭一直是院里的先进,由于要求不严,我给庭里抹了黑,以后请大家监督我,保证不再犯这样的错误!”有了李军的开场白,大家便你一言我一语开始检讨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在岗的责任大家都有份,是我没有在小黑板上给当事人留下外出的去向。”张传廷接过话茬。
一顿晚饭成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民主生活会。“我挨批不怕,关键是以后怎么办?便民、利民措施如何真正落实?希望大家支持我,用实际行动兑现对党组和辖区百姓的承诺。”夜幕降临的时候,干警们围坐在小餐桌前谈兴正浓。
第二天,当大家围坐在小餐桌前吃早饭时,李军已经把昨晚大家讨论的值班监督制度和向辖区群众作出的承诺,摆到了饭桌上。
据介绍,该院的6个法庭全部建起了法官小食堂,电冰箱、煤气灶、微波炉等设施一应俱全。干警们一日三餐聚在一起,在餐桌上沟通思想,畅谈办理案件的体会,倾诉被当事人缠诉、甚至是误解的烦恼和委屈。谈论最多的还是得到当事人信任后的宽慰。
在小食堂吃饭的还有年纪较长或生活困难的当事人,食堂虽小,它产生的膨化效应却不可想象,有时候,从小食堂里无意间端给当事人的一杯热水,就有可能化解一起纷争。法官们说,那种感受才叫幸福。小食堂给法官带来了化解基层矛盾方式方法的许多新思考。
小宿舍衍生的模范接力赛
在虞城县法院,一提起不写判决书的庭长,人们总会想起原大杨集法庭庭长郑勋。郑勋曾在基层法庭工作多年,先后被授予“模范法官”、“调解能手”、“全国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013年7月,郑勋被从大杨集法庭调往立案一庭任庭长,审监庭王一丁被派往大杨集法庭。两人工作交接的地点是在郑勋的宿舍里。
郑勋指着墙上“公正廉洁,司法为民”八个大字对王一丁说:“这是我多年来的座右铭。我的体会是:获得荣誉难,保持荣誉更难。你年轻,我相信你能够把大杨集法庭的好传统发扬下去。”在场的城郊法庭庭长杨新建开玩笑地说:“没想到王庭长刚上任,与郑勋的模范接力赛就开始了。”
也就是从那时起,一场从法庭小宿舍里衍生出来的模范接力赛,便在6个人民法庭之间暗暗展开了。
大杨集法庭5名年轻干警在王一丁的带领下,走村串户开展巡回审判,把郑勋化解矛盾纠纷的秘诀不断拓展,一大批纠纷得到化解,赢得辖区百姓的赞誉;城郊法庭的诉调对接模式在全市法院推广;李老家法庭司法为民的事迹引起央视关注;黄冢法庭小额速裁化解矛盾纠纷的举措,受到群众称赞……
干警们以身边的模范典型为榜样,比学赶帮超,巡回审判、法治宣传、便民服务……他们的身影,总是出现在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
虞城县法院通过法庭“五小”创建,让法官们在法庭工作安心,与老百姓和当事人交心。3名高学历的研究生法官立志扎根基层。法官们还利用“小图书室、小活动室”为当事人提供便利,自编自演文艺节目,活跃法庭文体生活。马雷等3名青年法官多次应邀在全市政法系统举办的文艺晚会和广场晚会上表演节目,展现法庭法官风采。
“五小”创建产生的膨化效应,让密切联系群众的法治理念进一步拓展,业余精神生活的丰富,增强了法官拒腐防变的能力。今年,6个人民法庭先后拒吃请68人次;有16名当事人在小食堂用餐。法官们用司法为民的真情,在人民法庭的小天地里,赢得了百姓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