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6天综治单位下点化纠纷
创新载体推动“平安黄南”建设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有藏、蒙古、汉、回、土、撒拉、保安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2.19%,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65.94%。从多民族、多宗教的州情特点出发,把握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新期待新要求,黄南州创新载体,丰富内涵,推动了“平安黄南”建设。
黄南州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林华旦近日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紧紧把握形势发展变化,着眼于社会长治久安、创建“平安黄南”这一目标,全面落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措施,是确保全州社会大局稳定的有效途径。
以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活动为载体,强化矛盾排查工作是“平安黄南”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在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格局基础上,黄南州拓展了人民调解新领域,建立健全了交通事故、医疗卫生、劳务报酬、物业管理、征地拆迁等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了人民调解在矛盾易发行业全覆盖。目前,全州共有人民调解委员会356个、人民调解员2128人。
林华旦介绍,结合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和在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中开展矛盾纠纷大下访大排查大调处等工作,突出排查和调处两个环节,黄南州落实“五定”(定责任单位、定责任领导、定责任人、定办理要求、定办结时限)、“三包”(包调处、包跟踪、包反馈)措施,完善了定期排查、情况通报、考核督查等制度,做到了“四个超前”(超前介入、超前预测、超前预防、超前化解)。截至目前,黄南州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1015起,已化解960起,化解率为94.6%。
林华旦说,从健全组织、阵地建设、工作机制等方面入手,全州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基础、创新工作载体,为“平安黄南”建设提供了动力。按照“联党建促基层、联发展促增收、联稳定促和谐”为内容的“三联三促”工作要求,州、县综治成员单位每月24日至29日深入联点乡镇、村、社区,进村入户了解社情民意、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逐一分析,提出整改方案,分层分批整改。
在充分发动群众参与综治及平安建设工作,整合各方面力量的同时,黄南州建立了人民联防群防群治队伍,增加了综治及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正能量。“以县为单位,在乡镇村社、社区、寺院、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出租车行业等各个层面实施‘红袖标’工程,建立了人民联防组织,开展义务巡逻工作。州人大出台的《关于加强人民联防工作的决定》,推动了人民联防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林华旦介绍,目前,黄南州共组建人民联防队1263个,人员达30424人。32个乡镇全部配备了维稳及综治平安建设专职副书记,负责本地区社会稳定和综治及平安建设工作。同时,充实了乡镇综治维稳中心,形成了基层综治维稳及平安建设有人干、有人抓。在原有11个社区基础上,新增设了16个社区,加强社区规范化建设,提高了社区服务能力。
以专项整治行动为载体,集中解决突出治安问题是“平安黄南”建设的保障。今年6月以来,围绕建设“平安黄南”“法治黄南”总要求,开展以“确保建州60周年庆典活动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治安综合整治行动,实现了无群体性事件、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事件目标。
林华旦说,加强平安建设动态管理制度,适时开展平安建设“回头看”和复查工作是“平安黄南”建设的又一载体。对2008年以来已经命名挂牌的平安家庭、平安村社、平安学校、平安寺院等载体进行了“回头看”和复查工作。对发生问题的6个乡镇、21个行政村、5所学校、3座寺院、4户家庭作出摘牌决定;对发生问题的77户家庭和两所学校提出警告,对7个乡镇下发了警示通知书。
林华旦表示,以建立健全平安建设长效机制为核心,实现由注重解决现实问题、当前问题、具体问题向解决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的转变,是黄南州今后要努力做的工作。(记者韩萍 实习生单灏)
·青海“零点行动”迅雷之势剿火患
·青海2435家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验收达标
·青海省委政法委书记张光荣一行到武警青海总队检查调研
·张光荣为《社会管理创新与法治青海建设》作序
·青海高院突出“五抓”开创法院工作新局面
·青海政法委:要推动法学理论和法治实践创新
·青海政法委:要推动法学理论和法治实践创新
·青海全面打响今冬明春第二次“清剿火患”战役
·青海海东创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
·青海抽调省市县三级机关民警沉入基层服务
·青海海西州举办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
·青海三级公安机关近千名民警联勤联动沉到一线扎实推进“双百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