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以来,辽宁省营口市被连续两次评为“全国综治优秀市”,其中“两新组织”助推平安营口建设功不可没。近3年来,全市“两新组织”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4330起,避免上访事件361件,协助公安机关破案314起,避免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27起,内部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同比分别下降25.7%、32%,有力推动了当地平安建设。
近年来,营口市“两新组织”迅猛发展,数量达10万余个,从业人员达66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数四分之一以上,“两新组织”是否平安,决定着区域平安。
营口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姜红英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要实现“两新组织”平安,从内部管理入手是关键,通过创新综合治理体系,激发内部管控活力。
如今,营口市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建立了“一站八组”、即综治工作站(室)和平安企业创建、矛盾排查化解、安全生产、安全保卫、流动人口管理、普法宣传教育、防范邪教、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使“两新组织”的内部管理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近3年来,83%的“两新组织”实现了零发案、零事故、零上访。
此外,警务工作室充分延伸到“两新组织”中,使治安防控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公安机关派驻专门警力驻企办公,开展调处纠纷、受理案件、指导防范、法制教育等系列服务,同时还广泛开展了警企、村企联防活动。3年来,全市在“两新组织”中设立驻企警务工作室1704个,建立治安保卫组织2758个,建立警企、村企联防队伍1965个,企业周边发案率逐年递减26.9%,有力维护了企业治安秩序。
值得一提的是,“两新组织”在治安防控体系中也发挥着自身优势,由企业自身投入,成立了营口蓝盾、金盾等5个安防科技有限公司,为全市“两新组织”安装视频监控网报警设备12325余套(台),使全市技防覆盖面整体提升15%。3年来,通过“两新组织”的技防平台制止犯罪423起,协助公安机关破案168起。
在营口市金龙集团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了一条崭新的工艺和除尘设施现代化生产线,这套生产线虽然耗费企业4000余万元,但却实现了增产减污、减污增效的良性经济循环效果。
“在营口,镁制品行业迅猛发展,但同时也到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而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影响了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姜红英告诉记者,“两新组织”通过建立社会担责机制解决了这一难题,3年来,全市相关企业为实现节能减排、净化环境,累计投入11亿元,构建了和谐的企地关系。
在帮扶刑满释放人员方面,“两新组织”的社会担责作用也十分明显,目前,全市共有39家民营企业建立起安置帮教基地,每年有38.7%的刑释解教人员被民营企业接收,全市重新犯罪率被控制在0.5%以下。
没有就业就没有生计,没有生计就难能确保社会稳定。近几年,针对就业再就业工作难度增大情况,营口市不断引导“两新组织”扩展就业岗位、拓宽就业领域、增加就业机会,建立起一套拉动就业、控制失业的管理机制。
姜红英欣慰地说,两年来,相关企业为此增加支出近10.3016亿元,避免了6320名产业工人下岗。目前,全市“两新组织”从业人员达66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数四分之一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由3.07%下降到2.31%以下,有力维护了职工利益和社会稳定。
(见习记者 韩宇 通讯员 任文奎)
·辽宁营口:“三个创新”开拓平安新领域
·辽宁营口老边区检察院:加强主体文化建设
·辽宁营口西市区法院“走出来”的群众满意率
·辽宁营口站前分局全力打造“网上派出所”
·辽宁营口:警务机制改革使基层“兵强马壮”
·辽宁营口社会联动强化“十二运”安保
·辽宁营口社会联动强化“十二运”安保
·辽宁营口公安局开展信息系统安全大检查
·辽宁营口边防:警务巡逻车打造“平安航母”
·辽宁营口平安创建延伸至社区村屯
·辽宁营口便衣民警上阵严查超载大货车
·辽宁营口老边警方查破盗窃汽车电瓶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