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青海

青海海东创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

2013-12-26 10:14:5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地处青海省东部的海东市素有“青海东大门”之称,近年来,海东市不断创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形成了以司法行政部门牵头推进人民调解、政府法制部门牵头推进行政调解、人民法院牵头推进诉讼调解、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大调解格局。按照“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工作目标,海东市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平台建设的同时,不断推进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并且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下访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切实做好社会矛盾的预防和化解。

“我们把加强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列入全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十项重点工作任务之一,按照‘三年强基础,八年创先进’的要求,在全市开展为期半年的矛盾纠纷大下访大排查大调处专项行动。”海东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生林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自开展专项行动以来,全市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978件,已化解734件。

在开展矛盾纠纷大下访大排查大调处专项行动中,海东市采取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社区)责任制和领导干部接访制度,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带头接访下访,立足综治维稳中心(站)、村(居)治保会、调委会等工作资源,发挥乡(镇)、村(社区)基层网格管理员、信访代办员、治安信息员、诉讼联络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五员”的作用,进村入户,深入网格责任区开展下访、排查、调处,建立起以主动性查访、预警性化解、责任制包案为主要特点的基层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切实做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

李生林告诉记者,海东各县(区)、各乡镇针对当前征地拆迁矛盾纠纷重点,在专项行动中创出了各自的做法,亮点纷呈。互助县红崖子沟乡为6个工作组的人员配备电动车;威远镇推行“五个经常”工作法(经常下基层、经常走访居民、经常听取意见、经常接触矛盾、经常同当事人沟通),开展干部“夜访”活动,全面排查矛盾纠纷;平安县小峡镇在化解调处矛盾纠纷工作中,乡、村干部当好征地拆迁的宣传员、解忧员、服务员和调解工作的主力军,并总结出“13355”工作法;化隆县强化五项措施(注重落实责任、注重领导接访、注重基层基础、注重公众参与、注重依法治理),狠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乐都区在征地拆迁中抽调区、乡干部组成117个工作组,成立专门的信访接待室,并在拆迁现场设立4个流动巡回法庭。

李生林介绍,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平台建设是海东市一直坚持做的工作,在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县(区)、乡(镇)、村(社区)三级排查网络的同时,海东市重点加强以县(区)、乡镇两级调处中心为重点的大调解组织网络建设,并在县(区)、乡镇、单位、村、社区建立了矛盾纠纷情报信息员或诉讼联络员,使各种矛盾纠纷和隐患做到了有人收集、有人报告。

“我们进一步拓宽了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推广民意会客室、民情沟通日、‘组织夜会’、‘夜访交友’等经验,实现了干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李生林说,通过不断健全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建设,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使群众“有地方说话、说话有人听、听了有反馈、问题能解决”。

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在海东“遍地开花”。在健全现有医患、交通、劳资等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的基础上,海东培育扶持民间调解组织开展工作,提高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率和调处成功率。

“全市6县(区)均在交通、医疗劳动等行业建立专业调解组织,化隆县建立的‘和谐发展促进会’,民和县、循化县的‘民间调解’组织,平安、乐都、互助县的征地拆迁调解组织在化解民族地区矛盾纠纷和失地农民拆迁安置纠纷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李生林介绍,目前,全市共有调委会1867个6230人,调解各类纠纷7500件,调解成功率97%。

李生林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根本,夯实和谐稳定根基,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主线,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造良好环境。”(记者 韩萍 实习生 单灏)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青海海东市乐都区委政法委狠抓机关作风建设
·青海海东乐都区持续深入开展"平安乐都"建设
·青海海东市检察院:倾听律师对民行工作的意见
·青海海东检察机关:上半年工作呈现八个亮点
·青海海东全力做好汛期铁路护路联防工作
·青海海东地区检察分院:检察室服务企业受肯定

·青海海东地区检察分院:检察室服务企业受肯定
·青海海东地区深入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宣传月活动
·青海海东:司法警察突出实战演练提高业务技能
·青海海东地区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推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
·青海海东地区分院年终总结表彰会呈现新气象
·青海海东地区检察分院严格执法重视案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