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邮递员就是一条“普法邮路”,就是一位普法信使;一个“法之情茶座”,就能以喝茶聊天方式讲事、拉理、说法,解决社区法律问题;一场荡气回肠的文艺演出,就让一个个法律小故事深入人心……“六五”普法伊始,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多管齐下,不断拓宽普法渠道,力图使学法用法成为老百姓的生活习惯,让百姓成为“六五”普法最大受益者。
“普法宣传最忌的就是不切实际,没有针对性,老百姓不喜欢。”青岛市城阳区司法局局长刘同章近日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六五”普法以来,城阳区针对普法受众特点,从实际需求出发,通过不断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形式,多管齐下全面推进普法宣传工作。
据介绍,近年来城阳区坚持源头防控和拓宽服务渠道并重原则,积极推出为企业特别是韩资企业开展法律服务的各项举措,采取上门普法、集中授课形式,定期组织企业员工学习;为使40余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尽快融入城阳这个大家庭中,该区开展了“牵手新市民、普法在身边”活动,在流亭、棘洪滩街道设立“新市民家园”,专门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法律咨询、就业指导、劳资纠纷化解等服务,让外来务工人员有了自己的家园;还在一些社区设立“法之情茶座”,人民调解员在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申请调解、接受诉讼指导过程中,通过与当事人喝茶聊天方式讲事、拉理、说法,解决社区法律问题。
“一名邮递员就是一位普法信使。”刘同章说,他们利用邮政网络覆盖广泛、传递便捷准确优势,成立“六五普法信使团”,聘请76名邮递员担任普法信使,及时将各行各业需要的法律法规免费投递到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和居民手中,法治文化艺术团则每年利用7月至10月适宜户外活动季节,每周为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单位、军营安排一场法治文艺演出。
据悉,订单式普法是城阳区一直坚持的普法手段。每年初,各个单位的普法联络员根据本单位实际需要,结合年度普法宣讲专题,将订单反馈到区普法办。区普法办据此协调安排讲师团成员到单位宣讲,确保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该区还积极发挥网络等新兴媒体普法作用,在全区开展“日学日高”干部法制教育培训工程,将法律知识点分解成500字至800字的培训单元,每天通过金宏政务网发给全体机关干部,利用城阳普法网、普法短信平台实现网上法律服务互动化、学法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