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重庆市检察院:进基层接地气 切实解决群众实际问题

2013-12-24 16:36:1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重庆法制报 

查办群众身边的“苍蝇”式小案增多了,群众对检察机关执法办案不文明不规范的反映减少了——重庆市检察机关的职侦办案工作出现的“一增多一减少”现象,正是市检察院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效之一。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市检察院把查找“四风”问题与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执法问题结合起来,针对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立整立改,办好服务基层和群众的实事。

进基层接地气 带着问题调研

活动一开始,市检察院党组先后召开7个座谈会,从上下三级院和系统内外不同层面听取意见建议。为防止征求意见流于形式,市检察院党组确定了34项重点调研课题,由班子成员分头带领各内设机构负责人深入基层摸情况、听意见、问良方。

与此同时,针对年轻检察干警缺乏与基层群众打交道的经验的现状,市检察院统一开展“青年干警到控申接待窗口换岗锻炼”活动,每周派两名青年干警到控申接待窗口值守,面对面接待群众、听取群众诉求、处理信访申诉案件,促使他们亲身感受群众疾苦,激发和培养他们的群众感情。

开展五个专项行动 护佑民生民利

“小案虽小,但对人民群众的利益伤害、感情伤害很大。因此,必须把查处危害民生民利的小案放到践行执法为民的宗旨的高度来认识,真正把每一件关乎民生的小案都当作大案来办,把每一件关乎民生的小事都当作大事来对待。”重庆市检察院检察长余敏说。

检察机关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统一开展查办民生民利领域职务犯罪、加强危害民生刑事犯罪立案监督、集中化解涉检信访积案、完善便民利民工作机制、正风肃纪等五个专项行动,回应群众期待。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一批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征地拆迁和保障性住房、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危及民生民利案件得到及时办理,今年1—11月,共立案查办民生民利领域职务犯罪案件582人,占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总人数的六成以上。仅8至10月,息诉市检察院挂牌重点涉检信访案12件,涉检重复信访的息诉化解率达90%。

与此同时,一些便民机制得以健全完善,市院先后出台农村“两委”换届专项预防意见,下发《关于在职务犯罪侦查阶段保障律师依法执业的通知》,推行接待群众来访“热心、诚心、耐心、虚心、真心”的“五心”工作法等工作机制;下发《关于开展正风肃纪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组织4个检查组对全市检察机关执行工作纪律、落实工作部署情况进行检查,花大力气整顿机关作风。

强“三基”建设 筑牢服务群众平台

自从镇上设立检务联络室后,城口县高燕镇的张大爷非常高兴:“在家门口就可以找检察官办事,太方便了。”

这不是孤例,目前,全市38个区县院规划建设69个派驻基层检察室,现已挂牌运行19个,加上此前已有的70多个检务联络室,覆盖139个社情复杂的重点乡镇和社区,有效推动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预防犯罪宣传、执法活动监督、职务犯罪线索搜集等工作的开展。

检察工作的落脚点必须放在基层。只有坚持立足基层,重点抓好基层检察室、基层检察人才、基层执法规范化“三项建设”,筑牢检察机关服务群众的平台,才能真正为群众服好务。

工作要沉到基层,人才也必须聚向基层。市检察院党组针对全市基层院人才分布、流动不均衡的问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两翼”地区检察人才工作,促进全市基层检察队伍建设协调发展的意见》。随着该意见的落地实施,重庆市基层院建设和发展的人才保障明显增强。

在规范执法方面,市检察院相继出台了各项业务执法办案流程、案件质量标准,汇总编纂了《重庆检察业务工作手册》,在全国检察机关率先出台《办理职务犯罪案件防范非法言词证据的暂行规定》,各项制度规范多达100余项。

(记者 王涛)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