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安徽

安徽高院院长:证据不硬气绝不降格下判

2013-12-24 11:23:5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安徽高院院长张坚详析“五线”意识

  证据不硬气绝不降格下判

  图为张坚。(资料图片)

  “如何才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我认为必须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最关键的是要强化‘五线’意识。”12月23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坚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五线”就是:坚守防止冤假错案的底线,捍卫公平正义的生命线,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主线,不踩司法廉洁操守的红线,畅通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链接线。

  张坚认为,防范冤假错案,侦查、起诉、审判等各个环节都负有责任,人民法院作为审判机关,必须把好最后一道关口。要做到切实转变刑事司法理念,强化铁案意识,坚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具体表现在,要牢固树立无罪推定、疑罪从无理念;对于据以定罪的证据不足,达不到唯一性、确定性、排他性标准的,应依法作出宣告无罪的判决,而不是降格作出“留有余地”的判决。对于非法取得的证据,不管出自哪个环节,哪个机关,必须坚决予以排除。对于审判过程中发现的事实、证据问题,应严格依法依程序办理,该补强的补强,该判无罪的判无罪,不因舆论炒作、当事人闹访和其他压力而作出与法律规定不符的裁判。

  “防止冤假错案,一审是基础,二审是关键,再审是最后关口。”张坚说,加强审判监督,切实发挥审委会作用,全面落实审判责任,明确和细化办案人员、合议庭、庭长、院长职责,建立健全错案分析和问责机制,就如同让冤假错案过“安检”。

  无公心则无公正。张坚认为,广大法官只有始终把维护公平正义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忠实履行职责,克服私欲,排除私利,自觉抵制人情、金钱、权力等因素的干扰和诱惑,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刚正不阿的锐气、惩恶扬善的正气、不畏权势的骨气,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才能严格依法办案,维护法律和司法权威。

  “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人民性的必然要求。”张坚说,这要求广大干警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甘当“平民法官”,树立可亲、可近、可敬的良好形象。而公正是司法的灵魂和核心所在,案件质量不能满足于“过得去”,而是要追求“过得硬”,努力使每一个案件都能经得起时间、历史的检验。

  同时,法院要正确处理服务大局与依法审判的关系,服务大局的前提是依法履职,不能脱离于自身职能之外去“服务”,不能以服务大局为借口,搞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

  “廉政是事业发展的第一保证,是领导干部的第一责任,是法官职业的第一品格。”张坚认为,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要加大源头防腐力度,进一步优化法院职权配置,强化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和对审判权、执行权的监督,努力实现“法官清正、法院清廉、司法清明”的目标。

  当今世界已进入新媒体、全媒体时代,舆论对案件及法院工作的关注,反映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和对公平正义的期待。

  张坚认为,人民法院要善于通过网络、媒体等收集和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增强接受舆论监督的意识,完善舆情收集、研判、报告、应对等工作机制,做到重大舆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增强防范和化解舆论危机的能力。

  法院要牢固树立引导舆论就是引导民意,赢得舆论就是赢得群众的观念。对于突发事件、敏感事件,要在第一时间主动向社会和媒体发布权威信息,表明立场态度,澄清事实真相,避免以讹传讹。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打好主动仗,唱响主旋律,最大限度地增加舆论宣传的“正能量”。(记者李光明)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安徽出台五条措施整肃警纪
·安徽公安:开通民警违法违纪举报电话
·安徽黄山区法院对接村级人民调解委
·安徽涉诉信访化解工作成效显著
·安徽打假专项行动破案2100余起
·安徽公安厅:15项措施为基层减压减负增动力

·安徽公安厅:15项措施为基层减压减负增动力
·安徽:全力以赴做好上线准备
·安徽22起部督打假行动案件全部破案
·安徽合肥瑶海“街所联动”治安防范责任共担
·安徽淮北开通“短信评警”接受群众评议
·安徽铜官山派出所三队一室破解警力下沉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