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中院和嵊州法院青年法官联合举行第八届青年法官案例研讨会。
嵊州法院法官导师正在辅导青年法官处理案件。
嵊州法院开展青年法官廉政教育演讲比赛。
始终把提高人的素质摆在第一位!这就是浙江省绍兴市两级法院“兴人才”工作主题,在队伍建设工作中不断推陈出新,以培养德才兼备新一代法官为目标积极搭建平台。为干警提供丰富的学术给养,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努力提高干警的职业素养和审判水平。博学之,也要笃行之,为了让法官“接地气”,绍兴中院去年推出了青年干警交流挂职锻炼制度,帮助这些“雏鹰”更快融入法院环境,快速成长。
嵊州:多舞台磨练青年干警
近年来,随着大批年轻干警陆续招录进法院,队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截至2013年7月,浙江省嵊州市人民法院35周岁及以下青年干警达到67人,占总干警数44.9%。这些青年干警大多接受过系统的法学专业教育,思维活跃,精力充沛,但也存在社会经验欠缺和办案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该院以培养青年干警为抓手促队伍建设,搭建舞台培养青年干警成为“有为有位”的骨干。
“专业学习使我仿佛回到校园”
“我没有想到嵊州法院这么重视这个讲坛,院领导和业务庭庭长都来听讲座,青年干警也对业务知识和司法经验表现出极度‘饥饿’,这都让我很感动,领导那么重视,青年干警那么高涨的热情,我相信剡溪法苑讲坛一定会越办越好!”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章建荣在受邀讲授《庭审笔记》后,颇有感慨。
为了丰富青年干警学习载体,及时汲取外部营养,嵊州法院自年初开设了“剡溪法苑讲坛”,作为学术型讲坛推出,主要邀请在审执业务领域有丰富经验的法官、大学教授、专家等来做讲座,内容包括审执业务、信息宣传、干警心理辅导、廉政教育等方面。剡溪法苑讲坛现作为该院文化建设的主要栏目之一,已开讲10余次。
青年干警学习小组是该院青年干警自我学习的平台。自成立以来,一直由青年干警自我组织、自我管理,按照法官、法警、书记员分类组建学习小组,每月定期开展案例讨论、学术交流、案卷整理和速录比赛等活动。同时,注重纵、横沟通交流,如在纵向上,积极与绍兴中院联合举办青年法官案例研讨会;在横向上,推进与本市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律师协会等单位的交流活动,扩大学习小组影响力。注重延伸活动内容,如积极承担或参与市级以上的重点调研课题,承担院刊《嵊州审判》改版、编纂工作,改版后已出刊5期;承担法律读本编纂,如《企业经营法律风险指导手册》、《人民调解员培训手册》等,积极转化学习成果。
“专家讲坛授课、小组自我学习,让我犹如再次回到了校园,专家及时点拨,大家相互探讨,无形中驱散了浮躁的心态,增强了学习自律性。”小李,2009年大学毕业后考入嵊州法院,现为长乐法庭的助理审判员,每次小组学习和讲坛听讲都能看到他积极参与的身影,“相互学习、讨论、解惑、收集资料,也使同事间没有了隔阂,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视频抽查“徒弟”开庭
“法言法语运用得不错,把握庭审节奏有进步,但第一个庭审焦点归纳还不够到位。”嵊州法院副院长郑哲在自己的办公室利用数字法庭视频边看边给自己的“徒弟”小赵的庭审过程“挑刺”,打算等庭审结束后再提醒她。自青年法官导师制实行以来,这已经成为郑哲的常规工作,每月都会抽查一到两个庭审、一份法律文书进行评析交流。
为深化资深法官对青年干警在工作经验和技能上的传帮带作用,该院于2012年出台了《关于开展青年法官导师制的若干规定》,聘请审委会委员、人民法庭庭长等共15名资深法官担任青年法官导师,对第一批18名青年法官在思想政治、职业品德、司法经验、司法技巧、司法作风等方面关心、辅导。导师每月旁听培养对象的现场庭审或观看庭审录像一次,每月抽查一次培养对象当月办结案件,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每季度对培养对象进行一次辅导讲评,每半年开展不少于一次的交心谈心活动,每半年向所在部门汇报一次所培养对象的思想工作情况,每年指导培养对象撰写一篇学术论文或审判案例,并将“传帮带”情况纳入工作考核。
郑哲说,今年为进一步深化导师制,加快提升干警业务能力,开始实行新进干警轮岗制度,新进干警一律到审执一线部门进行为期一年的轮岗,由部门负责人担任导师进行指导,并根据轮岗表现、岗位匹配度,择优安排工作岗位;将青年干警轮流安排到基层法庭工作,提高干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健全青年干警轮岗工作机制,安排青年干警在综合部门、信访部门、审执部门等不同部门轮岗交流、锻炼考验,安排综合部门青年法官参与案件审理,熟悉审判业务。
从严考核培养复合人才
“终于通过了,虽然考核的条件很多,要求很高,但最终通过考核并获得审判员的任命让我感觉到了这份任命状的分量!”民二庭小刘在拿到审判员的任命文件后长舒了口气。
为从严把关助理审判员、审判员的选任工作,优化审判队伍,该院于2012年制定出台相应选任办法,在明确选任基本条件的同时,设立多元化的考核制度,其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考核采取民主测评、工作实绩(含庭审观摩和审判质量)、学术调研、工作经历和奖惩考核评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每个测评项目设定相应分值。考核合格的,再由法院根据职数择优选任。在首批审判员选任中,共有13人符合基本条件并报名参加考核选任,最终被任命的仅有6人,通过率为46.15%,为审判事业注入有营养的新鲜血液。
在业务上,择优使用青年干警,激发他们的才智和激情。在使用管理人才上,也本着“大胆使用、有为得位”的用人理念,于今年4月在选拔中层干部时,在年龄要求上也对青年干警作了政策性倾斜,确保青年人参与法院管理,提高复合型素质。经过竞职演讲、民主测评等综合评定后,该院选出的4名中层副职中,有3名为35周岁以下青年干警。
“八小时以外该干什么”
近日,该院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一场以“八小时以外该干什么”为主题的大讨论。该院要求青年干警每人提交一份执法承诺,一份学习总结,平时谨慎交友净化朋友圈,在八小时外亦能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
嵊州法院坚持从严治院原则,组织青年干警到廉政教育基地接受生动的警示教育,针对青年干警的特点,组织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党史知识竞赛以及征文比赛等形式多样的廉洁司法教育,引导青年干警强化廉政自觉,坚持廉政思想防线。在司法实务中,审管部门也重点加强对青年干警的质效管理,包括流程节点、庭审质量、裁判文书质量等管理,督促养成高效规范的工作习惯。
为舒缓工作压力,缓解紧张情绪,嵊州法院结合本地特色突出以青年干警为主力的法院文化建设。加强对青年干警的人文关怀,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辅导和文体活动。2012年来,该院青年干警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被评为院“业务之星”就有23人,占总人数的67.6%;有10名干警编写的案例被《中国年度案例》和《中国审判案例要览》收用。2008年,该院青年干警办结案件1116件,占总结案数的12.9%,到2012年,青年干警共结案3345件,占总结案数的39.2%,五年间上升了25.9%。青年干警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大踏步前进,成为该院各项事业的生力军。
上虞:“80后”中层领导干部占20%
针对青年干警学历高但社会阅历欠缺、实践能力不足的现状,上虞市人民法院专门出台制度全面加强青年干警的培养,对青年干警培养教育中长期规划,并从人力和资金上充分保障。
为帮助青年法官健康快速成长,上虞法院实行青年法官导师制。该院设置导师库,导师必须是在业务庭有十年以上办案经验的资深法官,每个导师帮带一至两名预备法官,着力发挥“传帮带”作用。一些青年法官迅速成为能揽“瓷器活”,能办“疑难案”的行家里手。该院在绍兴地区首创青年法官沙龙,每月定期开展活动,提供固定活动场所,给予专项经费保障。法官沙龙成立后,相继开展军训及法院传统教育等活动,成为促进青年干警成长的重要平台。开设“法苑讲坛”,每月定期邀请知名法学专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理论功底的法官走进讲坛,进行现场讲学并积极与青年干警互动,为青年干警搭建了开阔视野的平台。同时,该院创办《上虞法院调研》刊物,积极鼓励青年干警撰写调研文章和学术论文,着力为青年干警搭建表达观点的平台。
在工作上,上虞法院打破常规,有意识地采取交任务、压担子、换环境、出题目等办法对青年干警进行锻炼和历练,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缺点、专业和特长,并因势利导,让优秀的青年干警脱颖而出,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每年开展“十佳优秀青年干警”评选活动,努力保障青年干警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创先争优的干劲。建立青年干警培养、教育、成长档案,对青年干警实行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政治表现与工作业绩相结合,进行全面考核评价,将考评结果与法官晋级晋职、评先评优有效衔接,特别优秀的大胆提拔使用,目前已有数名青年干警通过竞岗走上中层领导岗位,中层领导中“80后”已占20%。(记者 余建华 通讯员 祝 璐)
·浙江审结35起“武疯子”强制医疗案
·浙江义乌警方试点聘任制公务员
·浙江金华:多措并举培养年轻的公诉“名嘴”
·浙江高院出台意见保障服刑人员申诉权利
·[视频]浙江杭州市公安局推出10项便民新举措
·浙江:杭州警方推出10项便民利民新举措
·浙江:杭州警方推出10项便民利民新举措
·浙江义乌积分入户政策向优秀人员敞开大门
·浙江召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经验交流会
·浙江:关口前移抓源头 守土有责保平安
·浙江温州首推律师信用等级评定
·浙江:全省反恐怖演练在杭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