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浙江

杭州余杭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助推“三改一拆”

2013-12-23 10:21:0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浙江法制报 

    杭州余杭区“三改一拆”开展得如火如荼,截至今年11月1日,旧住宅区改造完成118.20万平方米,完成量及进度分别列全市第1位和第7位; 城中村改造完成645.13万平方米,完成量及进度分别列全市第1位和第13位;旧 厂 区 改 造 完 成173.39万平方米,完成量及进度分别列全市第1位和第3位;违法建筑拆除169.56万平方米,完成量及进度分别列全市第2位和第5位。

    “三改一拆”在余杭区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和高效的法律服务。余杭区司法局局长郑建芬介绍,为保障“三改一拆”有效推进,局里专门出台了《关于认真开展“三改一拆”行动专项法律服务的通知》,在此基础上,还组建了法律宣讲团、法律服务团、人民调解团,通过法律宣讲、法律服务和矛盾纠纷化解,助推“三改一拆”工作。

    今年7月,对余杭区司法局主动服务“三改一拆”的工作,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徐立毅专门作了批示予以充分肯定。

    法律宣讲团:

    普法先行增强群众法治意识

    来到余杭区崇贤司法所,一条宣传“三改一拆”的红色横幅首先映入眼帘。其实,这样的横幅在当地拆迁区域的街道和人群聚集地段屡见不鲜。据崇贤司法所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他们营造法治氛围的一种方式。

    为使群众更加全面了解“三改一拆”工作,减少实施中的阻力,崇贤司法所还与街道拆违办联合组织了宣传册发放活动,将有关的法规政策印刷成册,到各村(社区)群众聚居地进行发放,共发放宣传册3000余册。此外,在上半年依普骨干培训中,组织村(社区)两委干部、法律志愿者进行了有关法规政策的培训,以便他们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能更准确、更到位地向群众解释讲解。

    除了各镇(街道)紧锣密鼓地加强普法宣传外,余杭区司法局还专门挑选了20名优秀的司法行政干部、资深律师、党员律师及公证员组建了法律宣讲团,开展以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和依法拆迁为重点的“三改一拆”专项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目的是加强公职人员依法行政的理念,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依法和谐的拆违氛围。

    法律宣讲团普法形式多样。如开展专题法制讲座。对参与“三改一拆”的17家行政单位及各镇(街道)、开发区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工作人员开展以《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行政法》、《行政强制法》、《物权法》等方面法律法规专题讲座。前不久,区委组织部、区司法局、区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区依法治国普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主办了一场以公职人员为主要对象的“提升法治理念、完善法治方式”普法专题讲座,由浙江诺力亚律师事务所主任项坚民担任主讲人。开展专题研讨,破解难题。余杭区司法局专门收集、梳理全区“三改一拆”中存在的法律问题,邀请资深律师进行研讨、破解难题,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形成“三改一拆”法律服务指南。整合各种宣传媒介,开展全方位普法。利用余杭区依普办微博、余杭律师微博团、余杭法治网、小米说法等,积极向社会宣传“三改一拆”行动中的法律法规,还与余杭电视台联合制作《学法看法》、《服务“三改一拆”》电视专题片系列等。

    据悉,从今年年初至11月底,余杭区共开展了“三改一拆”专题法律讲座112场次,送法下乡活动134次,编写、发放宣传资料10888册,律师解答群众法律咨询285人次。

    法律服务团:

    组建3支队伍助力“三改一拆”

    今年6月,随着五常街道永福村一民房被拆除,杭州市禹航公证处为余杭法院申请的司法强拆证据保全公证顺利结束。这是近年来余杭区集体土地上房屋司法强拆第一例公证。

    被强制拆除户杨某的房屋位于五常街道福鼎家园农民多(高)层公寓建设区块,此地块用于回迁五常街道各重点项目的拆迁安置户。一直以来,杨某都不配合拆迁,严重影响了回迁安置房建设进度。依照相关法律程序,余杭法院作出了先予执行裁定,对杨某的房屋执行强制腾房并拆除。在执行过程中,杭州市禹航公证处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公证处主任带队派出4名公证人员分成两个小组,做好现场证据保全工作,对房屋测绘和房屋、附属物评估进行了证据保全。同时,对被强拆房屋室内的物品逐一清点、造册登记记录,并拍照、摄像。

    在强制拆除过程中,通过办理保全证据等公证,规范了强制拆除行为,完善了强制执行程序,确保了强制拆除行为的真实、合法,促进了拆除工作的依法顺利进行,同时为日后纠纷的最终解决提供了全面、直观的原始证据和法律依据,充分发挥了服务、证明、监督等公证工作特有的职能,为预防和解决纠纷留下法律证据。

    其实,这只是法律服务“三改一拆”的一支队伍。为确保依法拆违,余杭区司法局成立了“三改一拆”法律服务团。“法律服务团成员是我们精挑细选出来的,共有30名,包括司法行政干部、律师、公证员等。”工作人员介绍,在服务团下面,还专门作了区分,设立了法律服务顾问组、法律服务公证组及法律服务攻坚组3个专项组,全程为

    “三改一拆”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

    这3个专项组各有所攻。法律服务顾问组是由10名在行政法、征地拆迁方面有专业特长的律师、公证员组成,全程跟进服务,主要协助区委、区政府做好“三改一拆”行动配套措施的制定和政策解释工作,对重大决策和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帮助开展合法性审查,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意见和建议等。法律服务公证组主要发挥公证工作对矛盾纠纷的前置预防,配合职能部门做好证据保全公证、现场监督公证、拆迁协议公证、安置补偿提存公证等。法律服务攻坚组则对“三改一拆”中遇到的需要法律援助的拆迁群众,依托镇(街道)和法律援助工作站以及村(居)法律援助点,积极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等。

    截至11月底,法律服务团参与政府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制作6次,为拆迁双方提供法律意见、建议108条,代理行政诉讼47件,办理公证1024件,大排查197次,成功调解案件204件。

    人民调解团:

    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要我们搬可以,但一定要把我们安置好,否则我们绝对不会走。”近日,南苑街道查实某社区一居民房属违章建筑,要求尽快拆除。可60多岁的张大妈和刘大爷以年纪大、无处可去为由,不愿搬。

    经司法所工作人员了解,老两口是再婚的,刘大爷有一儿子小刘。因与儿子关系不好,刘大爷在小区里自行搭建了房屋与张大妈一同居住,现夫妻俩都在做临时工。

    为了让两位老人家主动拆违,并在拆后有保障,司法所及街道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联系了小刘,向他明确他父亲的临时过渡房属违建,在拆除范围内;同时,希望他能在过渡房拆除后安置父亲与继母。不曾想,小刘听后情绪激动,觉得以前父亲和继母亏待了他,坚决不愿意负担他们的生活。

    于是,司法所负责人就婚姻法、继承法等对他进行了讲解,明确告诉他有赡养父母的义务。经过多次沟通协调,小刘同意父亲和继母搬去住。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老两口反对与儿子同住,并一致表示,如果不安置好,他们是不会搬出这过渡房的。

    考虑到两人年纪大,且身体状况也不太好,司法所工作人员耐心地对他们进行了劝说。最终,两位老人冷静下来,同意拆迁。事情终于圆满解决。

    “三改一拆”是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在拆除过程中,随时有可能产生矛盾纠纷和突发性事件。参与现场工作的黄湖司法所调解人员,随时准备对突发性事件进行调处化解。今年8月,黄湖镇某村林某的钢棚被曝光为区“典型违法建筑”,在拆除过程中,林某一度情绪失控,以自杀相威胁。调解人员积极参与到劝说调解中,最后承诺在拆除过程中,尽量不损害建材,力争将损失降低到最小,林某才不再阻挠,这一违建也被顺利拆除。

    在“三改一拆”中,这样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据了解,余杭区司法局专门成立了“三改一拆”矛盾纠纷调解团,由司法所、调委会、和事佬协会成员、驻村(社区)律师、社区法官等组成,主要深入基层,化解矛盾纠纷。调解团通过专项排查,主动收集、分析可能存在的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消除各类纠纷可能引发的危害;重点加强对可能影响、干扰“三改一拆”专项行动顺利进行的苗头性、倾向性矛盾纠纷和社会不安定因素的调查排摸、预测预警、分析研判,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组织力量重点调处,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贵州遵义出台公共法律服务标准
·西安:“六大行动”:打造未央公共法律服务升级
·中山司法局全力推进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一体化
·太仓出台全国首个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规划
·于泓源:让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惠及更多群众
·苏州:政府花钱 撬动公共法律服务

·苏州:政府花钱 撬动公共法律服务
·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值得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