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建设

破解“城中村”治安顽疾,社区民警怎么办?

2013-12-18 10:03:4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王 娟 王建新

在一些“城中村”,由于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被彻底打破,新的多元化生活模式尚未真正形成,这些区域往往存在流动人口聚集、居住管理粗放;私搭乱建严重、道路狭窄不畅;基础设施简陋、安全防范薄弱;拆迁矛盾突出、群体性事件频发的治安老大难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城中村”治安顽疾,社区民警应做到以下“五步走”:

严格落实房主责任,切实做好登记工作。社区民警要加强房屋承租人登记管理,及时掌握房屋承租人有关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基层公安机关要敦促村委会发挥职能,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督促出租房主及时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严格落实房屋出租登记责任。要协调村委会主动将流动人口和房屋出租户管理纳入对村民的年度考核评选,并将考核情况与出租房主经济利益挂钩,对有违法违纪情况的减少直至取消福利、奖励。同时,依托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综合服务管理办公室(站),抓住基础信息采集、网上动态追踪、落地查控管理三个重点环节,通过“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证管人”等方式,实现对“城中村”流动人口的有效服务和管理。

加强出租房屋检查,努力消除各种治安隐患。开展经常性的出租房屋治安检查,消除治安隐患,及时查处和依法打击出租房屋中的违法犯罪活动是“城中村”治安管理的关键。公安机关要强化承租人实名登记,经常比对可疑情况,做到早发现、早管理、早控制。

深入开展安全宣传,进一步增强群众防范意识。社区民警要充分发挥职能,拓宽宣传渠道,通过网上警务室、民警微博、QQ群、飞信等形式定期向“城中村”村民发布辖区治安形势、发案情况、作案特点,普及防骗、防抢、防盗、防火等基本常识,帮助群众认识并改进“城中村”安全防范中的薄弱环节,提供给居民在遭到不法侵害时的处置策略、求助途径和逃生自救知识。

统筹做好人防技防,不断加强和完善治安防控体系。要充分调动村委干部、治保委员、治安积极分子、人口协管员等群防群治力量的工作积极性,组织开展警民大联防活动,加大对“城中村”重点区域和易发案地段的巡逻密度,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并落实工作职责,兑现奖惩措施,确保专职巡防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视频监控建设,对大街小巷进行24小时监控、守卫,与人力防范形成有效互补、无缝对接。

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着力实现“城中村”综合治理。在公安机关积极开展工作的同时,综合治理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全面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加强乡镇街道综治办和群防群治力量建设,整合各种治安防范力量,组织、协调、督促各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出租房屋管理工作,定期召集有关部门研究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措施,并对各部门开展出租房屋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考核,促成各部门对 “城中村”问题的齐抓共管,实现长期性、制度化的综合治理。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湖北大冶:社区民警用心当好“五大员”
·“警民一键通”成新疆伊宁市社区民警“黄金搭档”
·河南开封社区民警设置“1”号键服务孤老
·偏远山村的社区民警:傅强
·重庆渝中:"我最喜爱的社区民警"向群众述职
·河南:听社区民警讲服务帮辖区群众解难题

·河南:听社区民警讲服务帮辖区群众解难题
·河南安阳:公安局长每周要当两天社区民警
·[视频]汪勇:爱管“闲事”的社区民警
·社区民警展示“执法记录仪”
·裘力彬:会“问诊”安全防范的社区民警
·丰台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顾晓园调研社区民警驻区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