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评论频道> 话平安

以正义之名“人肉”会走多远

2013-12-16 09:17:0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河南法制报 

12月3日晚,广东陆丰18岁高中生琪琪跳河自杀身亡。前一天,她曾到一家服装店购物,店主蔡某怀疑她偷衣服,将视频截图发到微博上求“人肉偷衣服女生”。(详见今日16版)

这件事,让人想起五六年前的姜岩事件。遭遇丈夫移情抛弃的女白领姜岩跳楼自杀,引发万千网友对其丈夫和“小三”人肉搜索,也引发了舆论对人肉搜索底线与合法性的深入讨论。然而,这场讨论乃至后来形成的“网络自律公约”,并未真正遏制网友的“人肉”冲动。

多数成功鼓动起人肉搜索的网帖,其个人信息被曝光的对象,大抵是存着违法嫌疑和道德痛脚的,从贪官污吏、暴力侵害、小偷大骗到情感关系中的负心人。发帖者是出于个人利益受损或情感受伤造成的愤怒,响应者则更多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将人肉搜索当成保护弱者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惩恶扬善的正义之举。师出有名,才更易获得舆论的同情与支持。

其实,即使是犯罪分子,也依法享有名誉权和隐私权,其个人信息不应被随意公开。但是,法律的明确规定与道德体系建设的巨大需求、网络信息环境下的技术便利,在人肉搜索这件事上形成矛盾:人肉搜索的发起者和响应者,恐怕更多是希望用网络舆论和道德审判的力量惩戒丑恶。有了正义之名,网络在搜索、暴露他人隐私方面,冒犯之迹比比皆是,而强大又容易先入为主、偏离真相的“网络审判”,更是屡屡误伤无辜。

“相信天堂不会有‘人肉’。”琪琪身后,有人这样悼念。网络时代在人间,“人肉”只怕已成定势。未来,人肉搜索与网络审判之力,或许还会因为道德维护的巨大社会需求而有更多作为。如何逐步廓清法治与道德之间的界限,能否让全体国民更坚定地站在“法治中国”的底线之上,将是一个重要命题。 (京华)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