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来,重庆市公安局渝中分局大阳沟派出所“廉政爱民”精神历久弥新,除了一代代民警持之以恒的坚守与传承,还有什么核心元素呢?
“创新是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也是这面红旗60年岿然屹立的重要原因。”渝中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汪绍敏说,“面对成绩和荣誉,他们没有故步自封,而是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始终以民意为引领,大胆开拓创新,为光荣传统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面对面”形式多样
从“爱民箱”、警民联系点,到警务咨询服务台、全功能社区警务室、警民恳谈活动
“时代需求、工作需要、群众接受,这是创新成功的关键。”一代代大阳沟民警摸索出了不少便民利民的好做法:
——建所伊始,制作“爱民箱”并挂在辖区,群众有意见、有困难时,就把写有自家门牌号码的竹片丢进 “爱民箱”,民警8小时内上门听取意见、解决问题;
——上个世纪90年代,专门设立警民联系点,民警每周必有半天以上的时间在联系点办公,若有特殊情况不能前往,需要事前张贴告示,向群众请假;
……
全国人大代表、大阳沟派出所所长郑尚伦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以“大走访”爱民实践等一系列活动为契机,推出了多项具有时代气息和生机活力的举措:
——在派出所值班前台设置警务咨询服务台,每天由一名值班民警带领两名文员,负责接待群众、开具证明、查询档案、预约服务,累计接待群众1.8万余人次,当场办理事项1.1万余件;
——在全区范围内率先推出全功能社区警务室,集巡逻防控、证件办理、交通违法查询、急难事件处置等7大功能于一体,做到“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零距离服务群众;
——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开展警民恳谈活动,面对面倾听意见建议,“一对一”落实整改措施,截至目前,已召开警民恳谈会200余场,收集意见建议1000余条,全部限期办结。
“键对键”渠道畅通
将群众工作触角延伸到网络虚拟社会
“在信息时代开展群众工作,既要‘面对面’,更要‘键对键’。”近年来,大阳沟派出所依托警务QQ、警务微博、警务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主动将群众工作触角延伸到网络社会。
大井巷社区警务室是渝中第一家全功能社区警务室,也第一个建立了警务QQ群。社区民警张瑞锋说:“我们邀请社区居委会和辖区居民、企事业单位进入QQ群,设置‘我为社区工作献一计’、‘生活麻辣烫’、‘远亲与近邻’、‘咨询台’等栏目和话题,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如今,大阳沟派出所各警务室都建立了警务QQ群,有的还开起了“网上警民恳谈会”,最高同时在线网民超过100人。网民“Cookie_小黑伟”说:“邀请我们来参加恳谈会,充分体现了大阳沟派出所网上听民意的决心,这样做让我们觉得生活在这里安心、安全。”
小到维修路灯、护送老人回家,大到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追捕网上在逃人员……对于网民反映的问题,大阳沟派出所坚持“迅速落实、及时反馈”。今年初,网民在警务微博上反映,一些路段有扒手出没。几天后,拿着根据网民提供的信息制作的“老鼠”活动区域图,民警抓获5名扒窃嫌疑人。
“只有‘键对键’,总感觉还缺点儿什么。”大阳沟派出所教导员苑宜梅告诉记者。今年8月24日晚,他们特地组织网民体验民警街面巡逻执勤,增进了他们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认同。
“新对新”守护平安
优化社会面警务运行机制,深度应用信息化建设成果
“平安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在创新中提高。”汪绍敏说,只有以“新”对“新”,用好创新的思路和手段,才能把守护平安的各项工作做好。
提升平安水平,警务机制革新是关键环节。今年6月,重庆市公安局提出,以“布警网格化、巡处一体化、指挥扁平化、处警规范化”为主线,构建“警情导巡、情指联动、指巡合一、巡处一体”的社会面警务运行机制。
而在渝中,大阳沟派出所又一次成为先行者:落实20名民警专职从事巡逻防控,明确“做什么、怎么做、怎样做好”;建立每日、每周警情研判机制,提高巡防针对性、实效性;整合群防群治力量,强化重点地段、时段巡逻防控……新机制运行以来,出警速度由原来的5至8分钟提升到3至5分钟,刑事案件发案量环比下降21.3%,打击现行违法犯罪能力进一步提升。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公安信息化建设应用的深度推进,给平安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对运用新手段打防犯罪的高效、精确,郑尚伦深有感触。
针对辖区交通发达、人财物流量大、侵财案件多发的特点,大阳沟派出所依托现有视频监控系统,完善以“查询—提取—保存—上传”为核心的视频监控深度运用工作机制,为公安实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年初,辖区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发生3起盗窃案,民警分析研判监控视频,发现3起案件中存在多项共同特征;经串并侦查,民警仅用一天时间就将再次作案的犯罪嫌疑人抓获。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所提取保存有价值视频监控资料98份,辅助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破获刑事案件1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