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提升大连市居民犯罪预防意识,维护市民合法权益,认真解决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应强烈的电信诈骗犯罪问题,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根据省公安厅的统一部署,大连市公安机关将2013年12月作为防范电信诈骗犯罪宣传月,组织全市公安机关开展防范电信诈骗犯罪宣传活动。12月6日启动仪式在大商步行街举行,大连市公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千国、刑侦支队支队长李昭业等领导宣布宣传月启动。
近年来,电信诈骗犯罪日益猖獗,其作案手法不断翻新,跨境犯罪、有组织犯罪、职业犯罪突出,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给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构成严重威胁,已成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热点问题。
此次大连市公安机关开展的"防范电信诈骗犯罪宣传月活动"是严格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我市正在开展的巩固"十二运"安保成果,推进"平安大连"建设的重要举措。
为此大连市公安局下发了《全市公安机关防范电信诈骗犯罪宣传月活动工作方案》,并成立了领导小组,由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市长、公安局长刘乐国任组长,市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宋千国任副组长,市局宣传、督查支队、警务合作处、刑侦支队、治安支队、技侦支队、内保支队、网安支队、出入境管理局、交通分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在刑侦支队设立防范电信诈骗犯罪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防范宣传办”),刑侦支队支队长李昭业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市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活动的组织、指导、协调等工作。各区、市、县(分)局及相关直属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负责本单位防范电信诈骗犯罪宣传月活动的指导协调和情况报送,确保此项活动取得预期成效。
不仅如此“防范宣传办”还将本次"防范电信诈骗犯罪宣传月活动"细化为三个阶段:既组织筹备阶段、启动实施阶段和总结验收阶段,每一阶段都设定了相关细则及具体实施方案,确保了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
12月6日、16日、26日市公安局将组织全市公安机关开展三次集中宣传活动,届时各通信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集中宣传当日选择广场、繁华地段或车站、码头、机场、商场、超市、集贸市场、社保机构、各营业网点等人流密集区,通过发放宣传品、悬挂宣传横幅、设置宣传展板、张贴宣传资料、群发公益警示短信等形式,来提醒广大市民如何避免上当受骗。各区、市、县公安机关将《辽宁省公安厅共同提高防范电信诈骗犯罪意识致全省人民的一封信》发放到每家每户,向本地每所中、小学的学生发放《致全体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使其成为家庭的小信息员,确保防范工作深入千家万户。特别要针对中老年人、家庭主妇、务工人员等生活较为封闭的易受骗重点人群,面对面开展宣传解释工作,确保发放工作无盲区死角。同时,拍摄制作防范电信诈骗犯罪宣传片,在人群密集的交通场所、文化娱乐场所、金融场所、公共场所等LED屏幕进行滚动播放,力争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声势浩大的打击防范电信诈骗犯罪系列宣传活动,动员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展示我市公安机关打击防范电信诈骗犯罪和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坚定决心,掀起全民防范电信诈骗犯罪的高潮,有效提高人民群众防骗意识,同时有力震慑违法犯罪分子,遏制和减少电信诈骗犯罪的发生。
常见的电信诈骗犯罪手段:
1、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诈骗。嫌疑人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拨打事主家中电话,声称其家中电话欠费或是事主的身份资料与嫌疑犯有牵连,将事主电话转接给所谓的公安局或是其他司法机关,让事主核实,然后嫌疑人假冒公安人员谎称事主个人信息泄露,银行帐号已被人利用进行犯罪(如贩毒、洗黑钱、涉嫌诈骗等),要求事主及时进行账户保护、清查,并将电话转给银行客服中心,假冒的银行工作人员要求事主将存款转到其事先准备好的银行卡的账号上,并让事主到ATM机上按其指令进行操作或直接转账,实施诈骗。
2、以“车祸、摔伤住院”、“将人打伤、打死”需要赔偿为名的诈骗。嫌疑人在预先了解事主及其亲朋子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事主亲朋子女上课、上班或手机关机期间,冒充医务人员或学校辅导员或朋友,通过打电话给事主家人或朋友,谎称其亲朋子女“出车祸”或“上体育课摔伤”住院,或在外将人打伤甚至打死,急需医疗费或者需要钱赔偿给死者家属,从而免受处罚等。从而达到骗钱的目的。
3、捡钱、捡贵重物品已邮寄回家,需要分红给同行的人诈骗。利用事主家中在外务工或是出差的时候,冒充事主亲朋子女短信或电话给事主说捡到几万元现金已经邮寄回家,但是同行的人要求分一部分钱,自己身上又没那么多钱,为了获得更大的便宜,让事主先给其打款,把要求分红的同行人安抚好,以免事情败露。事主往往有贪图便宜的思想,从而去银行汇钱。
4、事先录制QQ视频,诈骗QQ好友钱款。嫌疑人事先通过盗号软件和强制视频软件盗取QQ号码使用人的密码,并录制对方的视频影像,随后登录盗取的QQ号码与其好友聊天,并将所录制的QQ号码使用人视频播放给其好友观看,以骗其信任,最后以急需用钱为名向其好友借钱,从而诈骗钱款。
5、虚构“购车/房退税”诱导事主到ATM进行转账操作的诈骗。嫌疑人事先通过其他手段获取购车/房人详细资料,以国税局或财政局工作人员名义用电话或短信方式联系事主,谎称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事主可享受购车/房退税,并留下所谓“服务电话”或“领导电话”以骗取事主信任,一旦事主与上述电话联系,即以交纳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诱导其到ATM机进行假退税真转账的操作。
6、虚构股票个股走势的诈骗。嫌疑人以某某证券公司(多以XX(如上海等)某某证券公司)的名义,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的方式散发虚构的个股内幕消息和个股走势,实行会员制,按照会员等级收取一定费用。若指定的个股走势碰巧吻合,则再以索要咨询费并许诺将继续提供个股内幕消息或走势的方式实施诈骗。
7、冒充熟人诈骗。嫌疑人通过拨打事主电话或发送短信等手段冒充其外地熟人朋友或单位熟人(首次拨打,往往是以“你猜我是谁”“还记得我么”等语言“套磁”骗取事主信任),谎称出差办事,以出车祸、嫖娼或赌博被抓、家人住院等理由,要求事主通过银行汇款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8、网络购物诈骗。嫌疑人在互联网上发布虚假廉价商品信息,事主与其联系后,则要求先垫付“预付金”、 “手续费”、 “托运费”等,并通过银行转账骗得钱财。
9、虚假中奖信息诈骗。嫌疑人利用事主投机致富的侥幸心理,借助网络、短信、电话、刮刮卡、信件等媒介为平台发送虚假中奖信息,继而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邮资、税费为由,骗取钱财。
10、虚构绑架事实诈骗。嫌疑人给事主打电话,谎称事主孩子等亲属被其绑架,并模拟孩子、亲人的哭声、叫喊声,从而骗取事主钱财。
11、假冒汇款或催还借款名义进行诈骗。嫌疑人先发送诸如“你好!请把钱汇到xx银行(或其他银行);账号:XXXXXXX,谢谢!”之类的短信,事主误以为是商业伙伴或债权人的短信,即按要求把款项汇到某指定账户。再去核实时,就后悔莫及了。此种诈骗的嫌疑人往往是误打误撞,恰巧事主正准备办理汇款事项,因粗心大意不及多想,结果把钱款“汇”错了对象。
12、发送虚假招聘广告诈骗。嫌疑人以招聘业务员为名,发布虚假广告信息,事主一旦与其联系,便以收取“介绍费”、“培训费”、“服装费”为由实施诈骗。
13、发送预测彩票信息诈骗。嫌疑人通过互联网散发虚构的预测彩票(六合彩、福利彩票、体育彩票等)信息,实行会员制,通过注册会员,预测中奖号码,收取会员费、保证金、税金等实施诈骗。
14、发布敲诈勒索的信息实施诈骗。嫌疑人向手机用户发布“不想有血光之灾……”、 “如不将钱汇到xxxx帐户,就卸掉你的大腿”等内容信息,事主因害怕产生后果,往往主动向指定帐户汇钱。
15、发布出售特价飞机票或者火车票的信息实施诈骗。犯罪嫌疑人在网络上发布该类信息后,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后,便以需要订金等形式要求被害人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16、虚假贷款信息诈骗。嫌疑人针对需要小额贷款的群体,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发送虚假贷款信息,一旦有事主与其联系,则以收取贷款人保证金、利息等名义,骗取事主钱财。
17、“低价购名车”诈骗。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主要利用事主贪图便宜的心理,向事主发送低价出售二手名车等虚假信息,短信内容一般为:“本集团有九成新套牌走私名车(而出售价格只是市场价的零头)出售”。待被害人拨打联系电话想要购买时,不法分子提出必须交定金、托运费等费用才能进一步办理,要求其向提供的账户汇款,从而达到诈骗的目的。
18、发送招嫖等不法信息诈骗。嫌疑人通过拨打电话(往往是女性,从而降低事主的心理戒备)或是发送短信大致内容为:“本公司长期在***地为广大男同胞提供优质美女、处女特别服务,包您满意,不满意不收钱”。在事主答应和其进行交易后,嫌疑人会要求事主事先汇去一部分钱作为风险金,在交易完毕之后如果安全就只按照事先约定好的价格收取费用,风险金会退给事主,要是事主不守规矩他们会采取报复。一旦事主给其打钱后,往往还会继续以各种理由要求事主继续打钱,直到事主发觉事情不对不再给其打钱时才收手。而此类诈骗的事主碍于法律和道德,往往不会来公安机关报案,从而会使犯罪分子更加肆无忌惮地诈骗他人钱财。
群众在接到该类诈骗犯罪的电话、短信或者网络信息后,应当做到如下防范:
一、公、检、法机关作为执法部门是绝对不会使用电话方式对所谓的涉嫌犯罪、“电话欠费”等问题进行处理的。因此,绝对不要相信此类骗术,防止上当。
二、如果您接到陌生人电话,一定要先确认对方身份,不要主动猜测对方是谁,在没有确实弄清对方是谁的情况下,更不要盲目答应对方的要求。
三、有些犯罪嫌疑人能通过非法途径获取事主孩子或亲友的电话、姓名等信息,因此,在电话中有时能明确说出事主孩子电话或姓名,以强化事主对此事的相信程度,使事主在恐慌失措中上当受骗。当您接到此类电话时,不要慌张,要通过拔打孩子的电话或与其同学、朋友、学校联系等其它方式,证实情况。
四、凡以入会、提成为名义让股民交钱后为股民提供优质股票信息的、公司和网站均属非法。请不要相信虚假公司或机构及网站上标榜的优厚回报的虚假宣传,防上犯罪分子用“钓鱼”的方式行骗。
五、请您坚信无端的中奖信都是诈骗分子设置的骗局。
六、任何陌生人通过电话、短信要求您对自己的存款进行银行转账、汇款的,或者声称为您提供安全账户为您的存款进行保护的,请一概不要相信,防止受骗。
七、近来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利用特殊计算机软件能模拟各类电话号码,在事主电话上能显示事主家人手机以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电话号码,使接电话事主误以真。对此,请您遇到陌生人打来电话时,一定要冷静、沉稳、思考,特别是涉及钱款转账时,要立即停止,把好最后一道防范关口。
八、对老年人的银行卡进行转账限制,比如每天只能转账10000元、20000元或50000元等等。
如果群众不幸被电信诈骗后,自己如何及时避免经济损失?
1、在诈骗案件发生后,到公安机关报案时,应在简单说明案情后,要求警方暂缓办理接报案件手续(接报案件手续至少要2-3小时),而是在警方陪同下快速至银行办理冻结被害人自己银行卡的手续,阻止犯罪嫌疑人转账、提款。
2、如果能准确提供涉嫌诈骗的银行卡号,可以拨打涉嫌诈骗的银行卡号所属的银行客服电话查询该卡的开户地点并迅速到营业网点查清资金流向;如果不能准确提供银行卡号,可以到银行柜台凭本人身份证和银行卡查询骗子的账号。
3、通过冻结涉嫌诈骗的银行卡号为公安机关破案争取时间。通过电话拨打该诈骗账号所属银行的客服电话,根据语音提示,输入该诈骗账号,然后重复输错5次密码就能使该诈骗账号被冻结24小时,这项操作时为了防止嫌疑人手机银行转账。如果被骗的钱较多,一定要在次日的凌晨重复上述操作,则可以继续冻结24小时。进入网上银行页面,输入该诈骗账号,重复输错5次密码,同样可以使该账号冻结24小时,这项操作是为了防止嫌疑人网上银行转账。
电信诈骗犯罪的手段层出不穷,以上例举出的18种手法是我市比较常见、普遍的。总而言之,防范电信诈骗犯罪的最根本措施就是提高自身的财产安全意识,不要轻信他人,不要贪图便宜,对不清楚的信息及时到公安机关咨询。
揭秘八大骗术
(一)电话欠费诈骗
不法分子在互联网电话上安装任意显号软件,然后群拨电话,显示国家公安、电信机关的电话号码,冒充电信公司、公安机关等单位工作人员,以受害人电话欠费、被他人盗用身份涉嫌洗钱犯罪,以没收受害人银行存款进行威胁恫吓,欺骗受害人将自己的银行账户资金转到“公安机关”指定账户。
(二)引诱汇款诈骗
不法分子以群发短信方式,将“请把钱存到××银行,××账号,××先生”等短信内容大量发出。如果碰巧事主正打算汇款,收到此类汇款诈骗信息后,可能未经仔细核实,将钱直接汇到不法分子提供的银行账号上。还有的事主因拖欠别人钱款,收到此类诈骗信息时,自认为是催款的,没有落实真实姓名,便把钱汇入该银行账号。
(三) 刷卡消费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信提醒手机用户,称该用户银行卡刚刚在某地(如××商店)刷卡消费×××元,如用户有疑问,可致电××××号码咨询,并提供相关的电话号码转接服务。
(四) 虚假中奖诈骗
方式主要分三种:1.预先大批量印刷精美的虚假中奖刮刮卡,通过信件邮寄或雇人投递发送;2.通过手机发送中奖短信;3.通过互联网发送中奖短信。受害人一旦与犯罪分子联系兑奖,即以“需先汇个人所得税”、“转账手续费”、“公证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钱,达到诈骗目的。
(五)汇钱救急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网聊、电话交友、套近乎等手段掌握受害人的家庭成员信息后,首先通过反复骚扰或其他手段使受害人手机关机。再利用受害人手机关机这段时间,以医生或警察名义给受害人家属打电话,谎称受害人生病或遭遇车祸住院正在抢救,甚至谎称遭到绑架,要求汇钱到指定账户救急以实施诈骗。
(六)ATM机告示诈骗
犯罪分子预先堵塞ATM机出卡口,并在ATM机上粘贴虚假服务告示,诱使银行卡用户在卡被吞后与其联系,套取密码,待用户离开后到ATM机取出银行卡,盗取用户卡内现金。
(七)低息贷款诈骗
“我公司在本市为资金短缺者提供贷款,月息3%,无需担保,请致电××经理”,此类诈骗短信,是骗子利用一些企业和个人急需周转资金的心理,以低息贷款诱人上钩,然后以预付利息名义骗钱。
(八)骗取话费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拨打“一声响”电话,诱使您回电,“赚”取高额话费。或以短信形式发送“您的朋友13×××××××××为您点播了一首××歌曲,以此表达他的思念和祝福,请你拨打9×××收听。”一旦回电话听歌,就可能会造成高额话费或定制某项短信服务,造成手机用户的财产损失。
三大防骗高招
(一)注意各类电话、短信来源
接到可疑电话和短信时不要轻易相信,一定要保持镇静并仔细核实情况,千万不要抱有侥幸、怕麻烦和自以为是的心理。遇到可疑情况要多与亲戚、朋友商议,并及时拨打公安机关、金融等部门的多部正规常用电话进行多方查证核实。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核实账户信息,不要相信他人提供的电话。
(二)加强保密意识,防止个人及家庭信息外泄
犯罪分子之所以诈骗得逞,往往是从网上或其他途径掌握了被害人的有关信息后,再利用被害人的信息做文章,让被害人轻信,从而落入犯罪分子布好的圈套。因此,公民必须要养成保密意识,不要轻易将个人资料、卡号、存款密码等告知他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在侦查办案中都不会通过电话进行案情询问,更不会询问群众家中存款情况,以及要求转账等。
(三)本身要掌握一些常识性的知识
电信诈骗分子编的谎言是存在漏洞的,只要细心甄别,他们的把戏是可以看穿的。
·辽宁大连:"一把手"开门接访接地气更接民心
·辽宁大连公安扎实开展打击整治专项行动
·辽宁大连开发区安装先提示后抓拍系统
·辽宁大连中院:指尖上的“化蝶”之路
·辽宁大连督察民警进驻110接处警大厅
·辽宁大连"双百覆盖"把社会人变成"社区人"
·辽宁大连"双百覆盖"把社会人变成"社区人"
·辽宁大连召开“肃毒害创平安”会战推进会议
·辽宁大连消防:千名监督员进万家单位
·辽宁大连长海小长山边防普法宣传进海岛
·辽宁大连旅顺口人大常委会调研反渎工作
·辽宁大连交警开通短信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