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广东

广东:破解重症吸毒人员收押收治难题

2013-12-09 10:46:5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在广东省东莞东火车站,一名外号“白粉东”的吸毒人员长期敲诈过往旅客,然而警方却无可奈何,因为“白粉东”是一名艾滋病患者。据了解,东莞常平警方至少抓过“白粉东”4次,但由于拘留所要求嫌疑人身体健康才能收押,常平警方花了超过1万元的检测费,但都没能把他送进拘留所。

    “一些看守所在执法实践中经常会发生对患传染病的犯罪嫌疑人 ‘抓了放、放了再抓’的尴尬执法现象。如果看守所不收押犯罪嫌疑人,那办案部门就只能让其回归社会,久而久之,助长了传染病人犯罪的气焰。”中山市公安局法制监管支队四大队大队长罗海灯表示,这就是为何一些身患艾滋病吸毒人员有恃无恐地在公众场合吸毒,甚至去威胁他人的安全。

    近年来,包括艾滋病患者在内的重症吸毒人员收戒问题一直困扰着各地公安机关。对此,本报记者深入调查广东各地公安机关根据当地特点采取的应对措施,发现了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困局——

    管理面临较多难题

    记者走访广州越秀区看守所、台山市第二戒毒所等单位,了解到目前广东省公安监管场所对重症犯罪嫌疑人管理面临的难题较多。

    管理治疗风险高、压力大是首要问题。在管理治疗患艾滋病被监管人员过程中,管教民警经常要对他们进行谈话教育,协助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治疗,带出医疗区到其他社会医院进行专项检查或专家会诊。零距离接触重症被监管人员,接触过程存在风险,一些管教民警因此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管理难度大是第二个难题。在收治的患艾滋病被监管人员中,有部分人员为逃避法律打击,以病为“挡箭牌”,对抗管教民警的管理和医护人员的治疗,扰乱监管医疗区的日常管理秩序。

    缺乏经费长效保障机制,场地、警力及医务人员严重不足是第三个难题。以广州市为例,受监所监管安全、硬件设施、管理制度和警力配置等因素的制约,各监管场所都难以做到将患艾滋病人员与其他违法犯罪人员分离关押。

    3年来,收押153名患艾滋病吸毒者的越秀看守所,仅艾滋病患者的收治一项,一年最少得花300多万元,人均10多万元。现年35岁的江西人池某,1997年吸毒后患上艾滋病,曾被该所收治2次,2次病重治疗期间共花掉五六十万元。

    市场上的治疗药物价格昂贵,加上监管场所医疗水平有限及医疗器械设备落后等因素,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广州市卫生疾控部门曾表示可以向广州市的监管场所提供免费的抗病毒药物,但同时也对监所艾滋病防治工作提出两个难题:一是可以为监所收押的艾滋病患者提供免费的抗病毒药物,但按照规定必须向上级卫生部门提供该人员一年4次的病毒检测报告,但因被监管人员流动性较强,无法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形成难以逾越的制度障碍;二是艾滋病患者必须连续服用抗病毒药物,一旦中断使用药物其身体必然会产生耐药性,但这些人员出所后基本会选择自动中断治疗,再次入所或发病时,抗病毒药物已基本对其无效。

    另外,建立患艾滋病被监管人员医疗档案手续烦琐。目前,广东公安监管医疗区收治的患艾滋病被监管人员绝大多数是外省籍人员,有相当部分人员在其户籍所在地疾控中心建立了艾滋病治疗档案。这部分人员需要回户籍所在地医院接受治疗,或将其艾滋病治疗档案转到违法犯罪所在地疾控中心,由当地医院给予治疗。办理上述人员档案转移手续时间长,程序复杂。

    “患艾滋病的被监管人员管理不能仅靠公安一家唱‘独角戏’,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有关人员表示。

    破解——

    公安、医院合作建立专门收押收治场所

    记者深入调查广东各地公安机关根据当地特点采取的应对措施,发现了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目前,广东部分地区公安机关与当地医院通力合作,探索建立患艾滋病吸毒者及犯罪嫌疑人的收押收治场所,并形成了两种主要操作模式,一种以中山市公安局为代表,在监管场所集中建立专门医院,另一种以广州市、东莞市等公安局为代表,采取与当地医院合作,在医院专门开设特殊收押收治场所的形式。

    中山市公安局:

    在监管场所集中地设立专门医院

    近日,中山市公安局的一项创新实践获得公安部的肯定,被推荐到全国公安系统学习。这一创新实践就是在戒毒所、看守所、拘留所等监管场所集中区域专门设立医院,专门收治全市患病需要住院的被监管人员,以及社会上患艾滋病等严重传染病的各类违法犯罪人员,而重点则是吸毒人员。

    广州市越秀区看守所:

    与医院合作把“看守”延伸到所外

    广州市越秀区公安分局和该区看守所主动承担起辖区艾滋病违法犯罪人员的收治工作。此外,该所与医院合作,由医院提供场地和医疗,帮助看守所收治患艾滋病和肺结核等不适合羁押的被监管人员。

    东莞红川病区:

    公安机关与医院共建共管

    东莞红川病区于去年8月动工,今年1月投入使用。医院为身患艾滋病、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的嫌疑人提供治疗,同时也对其实行看管。医院采取“政府出资、医院出力”的模式运作。据介绍,医院设施齐全,医疗区共享东莞市人民医院现有物业、医疗技术及医疗资源,而监管支队二大队则专门负责监管医疗区的安全管理工作,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救治这一模式,使公安、卫生部门职责更加明确。

    台山市第二戒毒所:

    多部门共同管理、人性化收戒

    台山市第二戒毒所是市政府为有效管理救治患有艾滋病、肺病、肝病等严重疾病的吸毒人员而专门设立的特殊场所,由台山市禁毒委负责协调,市府办、市委政法委、禁毒办、检察院、公安局、财政局、卫生局、环保局、民政局等多个部门共同管理。公安局抽调民警进行日常管理和防护等工作,医护人员则由卫生局派驻,对在戒人员进行病情监控、治疗,治疗费和办公费由市财政拨款供给。该所每年2次定期对新入所的吸毒人员进行抽血检验,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

    珠海康复中心:

    不分户籍、一视同仁救治

    珠海市戒毒康复中心的日常管理和教育等工作由珠海市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负责,戒毒人员的治疗和检查则由珠海市高新区金鼎医院派驻医务人员负责。康复中心医务部和珠海市疾控中心、有资质收治艾滋病病人的医院保持有效的沟通联系,在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方面,康复中心根据有资质的医院开出的医疗方案去拿药,确保整个收治工作专业规范。

    该中心积极与医院协商,建立了定期会诊工作机制,由医院的医生和专业技术人员每周定期来中心对康复人员进行会诊和身体检查,使戒毒人员的病情得到及时掌握和针对性治疗。此外,他们还制订了危重病号处置预案,当戒毒人员出现病危时,会被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广东东源:破解重症吸毒人员收戒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