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的民警最受群众喜爱
吴关龙
现实中,有少数民警对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不以为然,甚至认为成天与群众在一起有失自己的身份和威严。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支配下,他们即便到了基层也只到那些条件好、问题少的单位和社区走走看看;对于那些条件艰苦、问题复杂的单位和社区,往往能避则避、绕道而行,更不要说到一些困难群众的家中去嘘寒问暖,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了。群众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十分明白——既然你怕惹上麻烦,不愿与群众接触,那么,群众也就不把你当一回事。久而久之,便与群众的距离越拉越大,与群众的感情也就越来越淡漠。难怪,有的民警在工作中遇到困难需要群众支持配合时,群众就一声不吭地默默离开了。
实践证明,我们公安民警只有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深入到群众中去,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爱戴。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水上治安分局)
网言网语
网友陈晟:群众喜欢什么样的警察?我担任派出所所长两年多了,我的回答是:群众亲,罪犯畏。一句话说得群众笑,也可说得群众跳,说明服务态度很重要。作为警察,在职责范围内不只是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还要主动办,找事做。群众亲,不只是笑脸服务,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服务。
网友潘海青:对大多群众而言,警察不应该仅仅是英雄和保护神,更应该是亲人和朋友。
网友苗菁:群众喜爱的警察,首先应该是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做着平平凡凡的工作。他可以没经历过枪林弹雨,也不需要有福尔摩斯那样的神奇,他不完美,有时也会犯错误,但他可以理解群众的烦恼,不会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扑克脸,也不会因为见惯了大案要案而对小偷小摸不屑一顾。群众喜爱的警察,是离群众最近的人。
文字整理:沈磊磊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学院副教授高岩:
学会从群众视角审视自己
警察与群众是100:1的关系,群众的一点点小事,对警察来说可能是百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但对群众来说却是百分之一百,是“头等大事”,警察必须把群众的每一件事当作百分之一百的事去对待,群众才可能满意。
“群众喜爱什么样的警察?”这是公安机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发展阶段反复自问的一个问题,其背后代表着长期以来公安机关对建立“人民满意公安”的不懈努力和追求。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自有不同的视角。笔者认为,群众喜爱什么样的警察,其实就是对警察角色的认知训练。警察通过与群众心理位置互换,学会从群众视角审视自己,明确新时期警察个人形象和警察组织形象如何树立,作为一名警察如何获得群众的喜爱和尊重,从而解决公安工作获取民众支持的问题。己所欲,先与人。民警想获得百姓的喜爱,就应先在自己的角色言行中让群众感受到你对他(她)的喜爱。
之所以这样来看待问题,是因为多年来针对警察职业生涯的访谈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警察都很喜爱自己的工作,也很喜爱周围的群众。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民警夜以继日地救民之危、应民之急、排民之忧,既苦又累,奉献和牺牲,一部分群众却不喜爱警察的现象?原因太多了,这里我们仅从警察角色的外部表现来看。
比如,没有微笑,或者没有表现出对群众的关心。警察为什么必须微笑,必须表现出对群众的关心?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客观上存在着“晕轮效应”,对他人的某一特质形成了鲜明的印象后,会掩盖对其他特质的认识。微笑或者关心,都能表现出警察对群众热情,而“热情”就是影响群众对警察评价的一个核心要素。如果你热情,就会被群众认为是“慷慨的、风趣的、有幽默感的、有礼貌的人”。反之,如果你冷淡,就会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斤斤计较的、粗野的、毫无同情心的、势力十足的人”。事实上,“热情”和“冷淡”与上述的评价并无直接的相关性,却起到了弥散和定势的作用,遮掩了警察的其他特质。因此,从警察角色社会性的视角来说,警察必须会微笑,必须要表现出对群众的关心。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客观上还存在着“首因效应”。在人们初次交往中,最先提供的信息会“先入为主”,对形成第一印象有强烈的影响作用,比如微笑、关注对方、认真倾听等,这些最先提供的信息和依次提供的信息叠加,就形成了鲜明、强烈而且牢固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不仅难以改变,而且还会产生“刻板印象”,即以此类推形成类化的、固定的看法,将整个警察群体归为一类人。
由此,我们认为,警察与群众是100:1的关系,群众的一点点小事,对警察来说可能是百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但对群众来说却是百分之一百,是“头等大事”,警察必须把群众的每一件事当作百分之一百的事去对待,群众才可能满意。
警察角色还必须表现出公正廉洁。警察角色的表现要让百姓感受到其“执法公正”,这是警察树立权威的一个基础。对此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警察存在的前提是群众需要一个执法公正、维护社会秩序的职业群体,如果警察不能执法就失去了立足的根基,而不能公正执法则可能进一步成为危害社会的源头。每一个群众心里都有杆秤,如果不是有难、有需求,他们可能一辈子都不与警察打交道,警察的每一个执法活动群众看在眼里、听在耳中、体验在心里,在自媒体时代,每个群众都有麦克风,都可能成为网络舆论事件的参与者。因此,执法无小事,事事关系警民和谐。如果警察角色不能表现出执法应有的公正廉洁、心底无私的一面,群众就不会喜爱你。
警察角色必须表现出忠诚为民,只有这样群众才觉得警察可亲可敬,才会认同你。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警察首先要让群众感受到自己对群众的认同,“动之以情”,然后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晓之以理”和“处之以法”,他们即使嘴上不服,心里对你也是敬佩的。因此,警察角色不能只是心里 “为民”,还必须将其“为民”之情外化于行,在行为的点滴细节上亲民爱民,这样做就为双方的相互理解认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全国公安机关扎实开展纪律作风大检查活动
·声称发放农机补贴和助学金 多地公安机关破获系列电话诈骗案件
·全国公安机关扎实开展纪律作风大检查活动
·河北沧州市公安机关狠抓队伍思想道德建设
·全省公安微博服务日活动首日,三级公安机关主要领导与网友在线互动
·公安机关打击网络传播谣言违法犯罪行动持续深入
·公安机关打击网络传播谣言违法犯罪行动持续深入
·江西:打造服务型公安机关“升级版”
·广东省公安机关运用新媒体提速便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