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交通指挥中心、新型多功能指挥棒、红外定位执法记录仪、事故现场指挥救援勘查车、智能交通治安检查站……今年8月28日,在第五届中国国际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博览会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作为西部地区唯一参展单位向海内外同行展示了8大类、11项自主研发的智能安全交通管理专利产品,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包头市公安局交管支队紧紧围绕“打造数字化警员、数字化警车、数字化警队,实现数字化指挥”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走科技强警、科技强交通管理之路,积极推动公安交管勤务模式和队伍管理规范化由传统初级向现代高效转变,有效提升了民警的执勤执法效能。“信息主导警务”的先进理念给包头市交管支队带来了整体战斗力的一次飞跃。今年,包头市交管支队荣获公安部科学技术道路交通管理技术二等奖、中国智能交通创新成果三等奖。包头市连续两次被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实施“畅通工程”一等管理水平城市。
实战型指挥中心——
扁平指挥到单警,实现“智能指挥”
“09、09(指挥中心),0203(青山大队)呼叫,在民族东路与青年路交叉路口西侧,燃气管道发生泄漏,请09增援。”
“09收到,立即启动预案!”话音刚落,包头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指挥中心人员立刻在电子地图上标定事件地点,预案子系统自动锁定警情核心区域,并迅速将警情派到相邻大队,随后,指挥中心又将信息传递给110……日前,在综合了“集成指挥、决策支持、信息通讯、传感控制、计算机及网络”等多项技术的实战型指挥中心内,一场应对突发事件的实时指挥正在有序展开。
2008年以来,包头市交管支队以“扁平式指挥,精细化管理”为核心理念,建成了集指挥、调度、协调、通信、管理、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实战型指挥中心,从而在勤务安排、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指挥调度等方面体现实时、准确、快速、高效的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实现了由“层级式”管理模式向“扁平式”指挥模式的转变。 (何 佳)
智能交通治安检查站——
“看”一眼即可锁定犯罪嫌疑人(车)
“你现在对视的人有问题,请他立即下车接受检查!”今年3月28日10时,在包头市北郊大庙交通治安检查站,执勤民警佩戴“特殊”眼镜对一辆中巴车进行检查时,接到了后台值机民警发出的指令。随即,因涉嫌非法拘禁他人网上在逃4年的犯罪嫌疑人孟某被带下车……通过一副“特殊”眼镜,就可以做到“看”一眼即可锁定犯罪嫌疑人(车)!原来,这是应用了包头市公安局交管支队自主研发的“人脸视频图像隐蔽采集实时核查技术”。
为适应一警多能、交警兼管治安的实际需要,2011年,包头市交管支队运用高科技手段建成了具有车辆号牌自动识别、检查区域车辆信息比对识别、人脸视频图像隐蔽采集实时比对识别等多种功能的智能交通治安检查站。目前,该检查站已利用稽查布控平台成功抓获网上在逃人员8名,查获伪造变造及使用其它机动车号牌违法行为48起,在打击跨省公路客运交通违法行为、违法犯罪、处置突发事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王 勤)
移动警务——
让“中队部”奔跑在公路上
针对道路管辖区域线长、面广的特点,包头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充分发挥现代移动终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优势,构建了执法与服务无缝对接的 “移动执法”体系。执勤民警不用回到中队部,当场即可实现驾驶人身份、机动车相关信息查询、交通违法告知、处罚等工作。
这个安装于巡逻车上的移动执法平台,集成有公安网无线上网笔记本、激光打印机、POS机、身份证读卡器、阻车钉等,车载系统与后台数据库相连,具有综合查询、交通管理、流动测速等功能,相当于一个流动的公路交警中队,可为执勤人员提供高效的移动支撑,满足一线日常工作的所有需求,从而大大提高了一线民警的执勤执法效率。 (李轶群)
现场指挥救援勘查车——
交通事故处理的多面手
2012年11月,包头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为全市14个基层大队配发了新一代交通事故现场指挥救援勘查车,该车由包头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支队长安锐研发、设计,经过专业公司进行改装,具有现场指挥、救援、勘查、照明、交通信息诱导、车载电子警察、现场实景画面实时传输,实现指挥中心与车内平台和现场勘查民警点对点的扁平式指挥等功能,非常适合快速、高效的现代化交通管理工作需求,为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大型场地保卫以及处置突发事件等提供了有效保障。 (陈立栋)
多功能交通指挥棒——
可助民警红灯间隙查酒驾
“真没想到,交通指挥棒还能查酒驾!”在外地工作多年刚刚回包头探亲的王先生如是说。
为贴近实战需要,包头市公安局交管支队自主研发了集交通指挥棒、哨子、强光手电、酒精测试仪四件单警装备于一体的多功能交通指挥棒。以往,民警需要手持专用酒精测试仪才能检测酒驾,如今,利用红灯间隙手持指挥棒就能完成对驾驶员的酒精定性测试工作,司机只需对着指挥棒的“吹气口”轻轻一吹即可。如果驾驶人呼气中含有酒精,则指挥棒会红灯闪烁,并发出威严的男士语音提示:“您已饮酒,请下车”;如果驾驶人呼气中没有酒精,则会发出亲切的女士提示语:“谢谢配合,请走好”,彰显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蒙 铮)
小小执法记录仪发挥大能量——
1053名民警有了“护身符”
今年6月29日,包头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昆区大队事故中队民警谷力伟和同事出警时,遇到一名交通肇事者正欲逃离现场,随后,他们上前追赶、制止以及肇事者将民警执法记录仪打落在地的场景均被谷力伟佩戴的执法记录仪摄录在内,很快,这份音视频资料作为执法证据被上交到有关部门,为公正处理这起交通事故提供了关键证据。
截至目前,包头市交管支队已配发执法记录仪1053台,覆盖全市14个大队、71个中队及车管所,配发比例达100%。从全面配发执法记录仪到目前的1年多的时间里,支队未发生一起因民警执法过错而引发的群众投诉。
如今,这个小小的具有摄录、红外定位、数据加密、卫星定位轨迹回放、紧急呼叫、语音通话、电子围栏签到、工作量考核等多种功能的执法记录仪,不仅成为民警执法时的“护身符”,而且为支队三级考核提供了便捷、高效的 “三横八纵+X”的全新管理模式。 (姜雅静)
区间测速——
为预防交通事故添“慧眼”
针对包头市辖区边远区旗县地域广阔、公路路况复杂、公路里程长、警力短缺的特点,包头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在全市多条国省道、县乡道的事故“黑点”建成了50个区间测速点位,37段区间、管控里程达578.69公里的区间测速系统。自区间测速系统运行以来,三类重点车辆的车速明显下降,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交通事故,3年来,利用该技术的图像取证已侦破16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以区间测速为主体,以流动电子警察、车载GPS监控超速为补充的管控格局。截至目前,全市因交通事故导致死亡的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49人。 (敬 涛)
发热警靴——
给民警最贴心的呵护
北方气候寒冷,民警站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室外执勤4小时以上双脚就会冻伤。包头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为一线交警研发订制了发热警靴,满足了民警冬季户外正常执勤。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包头市交管支队充分考虑基层装备需求的实际状况,引入科技手段积极参与技术装备系统研发,自主研制了新型移动式防弹盾牌、冬季发热警靴等,并对反光背心、警用多功能腰带及单警装备做了改进,实现了“按需配备、规范着装、功能完善、贴近实战”。 (苏 娜)
交通流优化组织及精细化控制——
开启智能交通“金钥匙”
面对日益增大的交通压力,使用智能交通系统成为现代城市交通管理的发展方向。包头市公安局交管支队通过不断研究交叉路口的交通流动态优化组织,采用独特的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和路口机动车导向渠化组织方法,应用非机动车动态引导技术,集科技、管理和服务为一体,实现了路口交通流的动态优化组织和控制,提高了路口的动态通行效率,降低了车辆通行的总体延误时间,从而提高了路网的总体通行能力,有效地改善了包头市的整体交通环境。(郑丽颖)
·内蒙古包头昆区实现执行工作良性运行
·内蒙古包头西北门派出所打造阳光户籍窗口
·包头市昆区司法局打造“色彩司法”服务平台
·内蒙古包头青山“温馨小卡片”便捷服务群众
·内蒙古包头青山规范管理文职辅警队伍
·内蒙古公安厅为包头配发特警装备
·内蒙古公安厅为包头配发特警装备
·包头南门外大街派出所雷锋服务队暖民心
·内蒙古包头青山多项举措确保校园安全
·内蒙古包头防减灾教育馆免费开放
·四川法律援助组赴包头为800余名川籍农民工维权
·千余川籍民工包头讨6千万工资 省司法厅跨省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