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观察27:两高司法解释规范抢夺案法律适用

  一年前,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一致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八项规定”实施一年间,干部离特权远了,离群众近了,党风为之一变;机关里花架子少了,干实事多了,政风为之一变;奢侈浪费少了,勤俭节约多了,民风也为之一变。

  “八项规定”实施一年,改变的是什么?落实八项规定仍存在哪些问题?作风建设常态化还要做些什么?基层干部、百姓、专家纷纷表露出他们的心声……

   去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3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明确提出:“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

  一年后的今天,回首党中央推进党风、政风建设的过程,人们的普遍感受是坚定务实、雷厉风行、大得人心。[详细]

   八项规定一年间:近2万干部被处理

    记者2日从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获悉,截至今年10月底,各地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共计17380起,处理19896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675人。[详细]

    中央表率地方力行

    这一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身体力行,做出表率。政治局常委有的深入太行山中踏雪调研看“真贫”,有的远赴灾区看望受灾群众,有的直接约谈风气建设的重点单位领导同志,有的亲临治理不正之风的基层一线。

    从开会不念稿子、少讲客套话,到削减新闻报道字数、时长,再到查处违规行为、错误现象,迅速回应网络热点问题,小处着眼、大处用力,“抓铁有痕”的力道穿透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顽固屏障。

    小细节 大决心

10月31日中纪委下发的“贺卡禁令”,让人们有点儿“不习惯”。甚至有人问,中央连这样的小事儿都要管?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年之间,党中央从自身做起、从细节抓起,点滴之间改作风、步步为营求落实。看似一件件小事的不断规范,改变的是执政党的作风,对“小细节”的重视,彰显的是中央厉行节约、反对“四风”的“大决心”。[详细]

   八项规定”事关党的作风建设。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的成效如何往往通过作风建设反映出来,体现为老百姓最真切的感受。

    “八项规定”执行一年,不仅党风政风得到极大改善,由此带动社会风气也在悄然变化。随着“八项规定”的持续深入执行,其对社会风气的影响将进一步发酵。“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被八项规定管住的“行业”

关键词:消费卡

当消费卡回收也能打造一个“产业链”,其中的“权力寻租”“贪污腐败”耐人寻味。买的人不用,用的人不买,高价买低价卖,套出的是现金。想要遏制这一现象,关键还得“治本”。

关键词:茶叶

茶为国饮,但是奢礼用茶的高利润率让一些地方的茶业走火入魔,与百姓距离渐行渐远。虽然八项规定对中国茶业有所冲击,却也不失为转型的好时机。

关键词:高端餐饮

有的高端餐饮企业在半年报中表示,“持续遏制奢侈消费的严重打击”是导致销售下滑的重要因素。刹住公款吃喝风,餐饮消费正逐步回归正常区间。

关键词:花卉

八项规定冲击的不是鲜花,而是浮夸。弘扬的是务实,而不是形式。衡量会议成功与否,应该是能否解决问题。[详细]

    公款消费令行禁止

    措施对于官员的消费习惯和生活作风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根据中纪委近日晒出的一份“成绩单”,今年1至8月,仅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自身,在落实八项规定以来,就有了这样的改变:全国性会议最短仅用时20分钟,机关公文种类精简56%,机关会议费下降84.06%,招待费下降52.07%,培训费下降37.87%,印刷费下降13.49%……    

    高档烟酒打入“冷宫”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并在随后陆续发出一系列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条规。

    受此影响,中国高档烟酒行业从暖春直接跌入寒冬,生产商自降身价,而经销商要么苦苦挣扎、要么关门大吉。促使中国高档烟酒生产商调整自身定位,更多去满足大众需求,这有利于烟酒行业的长期发展。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年底曾是各地酒店迎来“会务宴”的旺季。然而,记者近期调查发现,一些高档酒店的党政机关餐饮会议订单明显减少。为了应对客流量流失的危机,一些高端餐饮企业放低身段,降低价格,纷纷“改旗易帜”,转走大众路线。

    “门难进、话难听、事难办”得到改善

   “八项规定”出台后,太原市为改进工作作风,围绕打造服务型政府目标,强力推进行政审批体制机制变革。“两个月办下五证,过去想也不敢想。”孟凡莉说,“现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了咨询引导台,对流程和所需文件等一次性告知,即便新人去办事也很快。”[详细]

    基层作风建设:治理精神“缺钙”

    落实规定越往基层越弱化,基层成作风问题“重灾区”。全国各地查处违反八项规定问题处理的干部中,几乎全部是县处级以下干部,违规“金字塔”现象值得关注。家表示,改进作风首要是治理干部的精神缺“钙”,使其从权力崇拜向服务群众转变。

    治标更需治本,制度亟待常态

   干部群众普遍希望,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同时,继续加大监督、惩戒力度,切实统筹标本兼治,别让好做法、好作风成为“一阵风”。专家认为,当务之急是要让好制度“固化”、常态化,切实防止“走过场”。同时,希望社会舆论能够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共建一个高效务实清廉的政府。[详细]

    进一步细化提高操作性

    八项规定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八项规定内容的具体化,可操作性强。较强的操作性,公众对八项规定有了较深透的理解,便于公众参与监督各单位对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没有操作性。方便群众提供违反八项规定的线索,协助有关机关严肃查处违规行为。一年间,我们虽然取得了好的成绩,但更应该总结经验,进一步细化规定,增强八项规定可操作性,巩固八项规定成绩。

    强化社会监督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表示:“一方面党内纪检监察机关要严肃监督执纪,公众及媒体的监督也要继续发力。”他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让更多的社会公众了解法规要求,拿这把“尺子”去衡量监督党政机关干部的行为,才能发挥全天候、全领域监督的良好效果。[详细]

八项规定”路线图

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1月,中央出台六项禁令,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3月,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要求干部在校学习期间,住学员宿舍,吃学员食堂,学员之间、教员和学员之间不得用公款相互宴请;

5月,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要求做到“零持有、零报告”;

7月,中办、国办印发通知,要求各级党政机关5年内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楼堂馆所;

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通知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节俭办晚会;

9月,中央纪委和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

9月,财政部等部门发布会议费管理新规,狠刹会议费支出;

10月31日,中纪委通知,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

10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同意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表明加强作风建设已上升到党内法规的高度;

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改进作风常态化的一系列制度,包括: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改革会议公文制度,健全严格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完善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改革政绩考核机制,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等。

长安观察27:两高司法解释规范抢夺案法律适用

“八项规定”一年来,逐渐从“要我遵守”变为“我要遵守”,而“八项规定”应是一场长期“大考”,完善作风建设,每一条都要“刚性化”。把好作风从“逼出来”,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让作风建设进一步内化于思想,固化于制度,不断织密制度之笼。

    策划/闫天舒 (中国长安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