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法学理论

借助信息化技术 促进司法公开公正

2013-12-05 15:59:3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陈 岚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运用于法院管理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契合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建设的目标,信息化建设将给司法工作带来深远的影响。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高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的系统性工程,因此笔者认为,推进信息化进程既不能因循守旧“无动于衷”,也不可盲目上马“一哄而上”。信息化管理要在统一规划、合理部署的前提下,从自身实际条件出发,因院制宜,采取循序渐进的模式稳步推进。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法院信息化发展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从法院内部来看,信息化建设受到人员、经费因素的制约。无论是硬件投入还是软件开发,都需要强有力的经费保障,管理软件从开发到维护,需要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的资金,基层法院需要根据自身的办公经费情况,量入为出、量体裁衣,选择相应的软硬件。目前法院系统普遍面临“案多人少”的问题,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基础数据库建设、系统维护、系统管理等工作同样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如何解决好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也是信息化建设中需要着重注意的问题。

  从法院外部来看,制约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外部因素在于信息利用不充分,“信息孤岛效应”尚存。大量信息数据在法院“体内循环”,得不到充分运用,法院系统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利用不足,法院的信息平台不能与政府部门建设的个人征信系统、企业信用平台等形成对接,双方资源都无法共享。此外,法院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法院内部、法院之间重复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信息化的科学发展。

  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对于审判管理创新的引领、推进作用,笔者以为,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明确定位,总体规划。信息化建设不可盲目跟风,每个法院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特色。要坚持目标明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避免短期行为和形象工程。二是加强数字信息的转化利用。信息化技术只有在运用中才能不断更新、进步从而发挥最大效用。要加强法院内部信息共享利用,将数字化信息广泛应用于辅助法官办案,实现审判管理的精细化,促进信息化建设与法院科学发展相互推进。同时,也要用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在软件的易用性上下功夫,令使用者感受到信息化的便利。三是多方联动协同推进。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主要运用于内部管理,对外的信息平台比较单一,与其他职能部门的信息互通也不够完善,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需要各部门信息化平台有效对接,这些都应当作为信息化建设今后的发展方向。

  江汉法院按照合理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整合资源、注重运用,逐步形成了一体化流程管理和全方位绩效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有江汉特色的信息化发展之路,有效促进司法公开、司法公正,值得学习借鉴。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甘肃金昌市中院加强审判管理工作促司法公正高效
·让可感受的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
·司法公正是法治建设的核心要求
·河南省司法厅:积极服务大局维护司法公正
·观察24:践行司法为民 加强司法公正
·唯有队伍清正廉洁才能实现司法公正

·唯有队伍清正廉洁才能实现司法公正
·发挥庭审功能 确保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法治建设的核心要求
·第24期:最高法出台意见加强司法公正
·[视频]最高法:推进司法公正 再出新举措
·法官以司法公正与智慧挽救破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