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公安部党委 “努力把监管场所建设成为安全规范管理,展示法治文明的重要窗口”部署要求,山东省青岛市公安局党委将切实依法尊重和保障被监管人员合法权益作为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展示法治文明窗口的具体内容,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取得显著成效。
公安监管工作组织保障有力
青岛市对公安监管部门提出明确要求:坚决维护监所和队伍“两个安全”,深入推进公安部部署 “法治文明窗口建设年”活动,加强监所医疗卫生社会化,加强监所保障,加强监所文化建设,加强管理机制创新。青岛市领导先后调研公安监管工作,帮助解决制约监所发展的机构、编制、经费等问题。
深化管理机制创新,创造性开展权益保障工作
依托青岛市建成启用的现代化公安监管场所优势,全面推进管理机制创新,积极探索打造公安监管工作 “青岛模式”。
实行“大后勤”统一保障。青岛市公安监所羁押的被监管人员的一日三餐,由聘用的物业公司统一制作并配送,监管支队负责全程监督管理,既避免了人力、物力的重复投入,减轻了监所负担,又最大化保证了饭菜质量和食品卫生,实际效果良好。
实行被监管人员统一着装。对新收押人员,免费发放内衣、绒衣和标志服、布鞋、被褥。出监时回收,清洗消毒循环使用;购置大号码的棉大衣、棉帽和棉鞋,用于被监管人员在冬季收押、提审、会见等途中穿着。
实行监所医疗卫生社会化。城阳区第三人民医院在监区开办了监所分院,发挥了3项突出作用。收押体检避免了在社会医院体检易引发就医群众反感、恐惧等问题,并减少了嫌疑人脱逃的机会;收押艾滋病等患病犯罪嫌疑人,有效解决患艾滋病犯罪嫌疑人无处收押难题;建立全体被监管人员医疗档案,每日巡诊,及时给药。
部署落实十项维权措施,被监管人员权益得到全面保障
严格执行新刑诉法关于律师会见要求。新改建启用律师会见室53间,增设提讯和律师会见办理窗口10处,已安排律师会见2600人次,犯罪嫌疑人辩护权得到充分保障。
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教育和女性权益保障。在看守所设有未成年人单独监室,由管教经验丰富的民警直接管理,突出加强道德、法制和文化教育。针对女性在押人员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了母爱关怀等情感管理活动。母亲节前,监所录制她们年幼子女的生活片段,作为特殊礼物播放观看;美化监区通道和墙面,照顾了女性特点,收到较好的教育感化效果。
切实保障被监管人员饮食。保证全体被监管人员每人每天一斤馒头、两种蔬菜,对重病员及年老体弱人员,免费提供“病号饭”,对肺结核等需增加营养人员,每天多供给两个鸡蛋。
加强被监管人员体能锻炼。严格落实每日上、下午各一个半小时放风制度,组织全体人员集体做操,在监区安装运动器材,定期组织室外锻炼。
加强法制和技能教育。购置大量法制和技能教育书刊,在监所内设有读书室,为被监管人员创造良好读书学习条件。
加强监管文化建设。各监所组织开展文艺演出、广播操比赛、趣味运动会、创办了被监管人员自办刊物,刊登他们亲手撰写的反思文章和感悟。
丰富被监管人员节假日生活。每日定时组织收看新闻和教育节目。每逢节假日,延长电视播放时间,发放扑克、象棋等娱乐用品。
切实保障被监管人员亲属会见权益。开通了在押人员单向、双向视频会见系统。未决的未成年人和年老患严重疾病的在押人员,其亲属可申请通过单向视频,查看在押人员身体状况;已决在押人员远在外地不方便探视的亲属,可申请双向视频进行会见。对改造表现较好的已决人员,安排与亲属面对面亲情会见。
尊重保障外国籍、少数民族嫌疑人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对收押的外国人,用其本国语言书面告知享有的权利义务,依法及时安排领事会见;对收押的回族等信奉伊斯兰教的被监管人员,供给“回民餐”。
保证冬季取暖和洗浴。监室冬季采取天然气地暖方式供热,室温保持20℃左右,每周洗一次热水澡。(青 官)
·山东青岛“11·22”爆炸事故调查全面展开
·山东青岛出台加强和改进社区警务工作意见
·山东青岛李沧边防警务前移护航海湾大桥
·高检院派员赴山东青岛事故现场指导调查工作
·山东青岛爆燃事故现场搜救工作有力有序有效
·高检院派员赴山东青岛事故现场指导调查工作
·高检院派员赴山东青岛事故现场指导调查工作
·山东青岛黄岛4年36份检察建议无差错
·山东青岛城阳检察立体帮教未成年犯
·山东青岛崂山区法院建立人民陪审员信息管理系统
·山东青岛破获5.8亿元走私案
·山东青岛:“交通微循环”破解社区行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