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负面信息,我的赚钱机会”,这句话用来描述删帖公司再适合不过。
“网络删除”被美化为网络公关,已成为一些人的生财之道。在百度上搜索“删帖公司”,可以找到相关新闻和信息的网页链接约195万个。“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删帖公司一度被称为所谓的朝阳产业。
在全国公安机关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中,北京警方主动出击、缜密侦查,成功打掉北京口碑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口碑公司)等6家公关公司,查明公关公司勾结部分中介和网站工作人员,从事有偿提供删除信息服务的非法经营犯罪网络,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数十名,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目前,涉案人员分别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依法刑事拘留,其中19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之前由于刑法相关规定模糊,删帖公司铤而走险,游走在法律灰色地带。“两高”9月出台关于办理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刑案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对利用网络有偿提供删除信息服务扰乱市场秩序达到一定数额标准的,可构成非法经营罪。这为执法部门打击删帖公司提供了有力依据,也对删帖公司以及合作伙伴敲响了警钟。
“口碑”等6家公司被查,揭开了删帖公司以“网络公关”为名的运作黑幕,删帖拿钱,以营利为目的删帖的非法产业链也暴露在公众面前。
提供非法有偿删除负面信息服务
近期,北京警方在工作中发现,北京口碑公司存在非法经营的行为,迅速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经过大量调查取证,查明口碑公司是以网络形象营销为外衣、以即时通讯工具为媒介、以网络非法删帖为手段、以虚假网络交易为掩护的非法经营公关公司,为了满足客户需求,直接联系或者委托中介、其他非法网络公关公司间接联系网站工作人员,通过向相关人员行贿的方式,为其客户提供非法有偿删除负面信息服务。
10月17日,在公安部指挥协调和10省市公安机关支持配合下,北京警方一举摧毁这一非法经营犯罪网络,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数十名,包括相互勾连、利益交织的多个公关公司人员、中介人员、相关网站工作人员。犯罪嫌疑人分别以涉嫌非法经营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刑事拘留。
据悉,口碑公司成立于2007年,总裁杨某领导着这家200余人的公司。公司除了为近50家大客户提供舆情监测、正面品牌维护外,很重要一项业务就是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删除信息服务,每年公司营业额7000余万元。
“从2007年底成立至今,有偿网络删帖一直是口碑公司的重要业务之一。”杨某某是口碑公司公关部总监,也是公司的元老,公司大部分删帖业务都要过她的手。
删帖的具体流程是:公司公关部和社会媒体化部负责联系各大媒体网站,分别负责新闻和论坛中有关负面信息删帖业务;监测部在网上监测到公司客户的负面信息后,将信息通过邮件方式发送到客户部对应的客户经理手中,再由客户经理反馈给客户联系人,双方协商是否需要在网上删除并确认价格。
但需要直接谈价格的只是小客户和散户——大客户一般通过月费或年费方式定期向口碑公司缴纳网络舆情服务费,舆情服务包括舆情监测、新闻发布及删除负面信息等。口碑公司根据所删帖的网站不同、难度大小等因素确定价格,一般在几百到两三千元之间。
“价格确定之后就进行删帖。最初,删帖是直接找网站技术编辑来实现。”杨某交代说,“两高”关于办理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刑案司法解释出台后,公司为掩人耳目,修改了与客户签订的合同,隐藏了原合同内“为客户网上出现的负面信息删除处理”等内容,但仍继续顶风作案。杨某交代:“主要是存在侥幸心理,怕得罪老客户。”
公关部总监杨某某交代,删帖时,公司先是直接找网站工作人员来操作,如果达不成交易就找中介来完成,找中介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为了规避风险。
仅今年1至9月,口碑公司公关部用于支付公关中介和贿赂网站工作人员的删帖费用就达47万余元。
删一条帖,支付 300至2000元不等费用
“点开负面信息的链接网页,找到网站编辑的QQ号,再跟编辑谈删帖费用,一般是500元左右删除一条帖子。”李某说自己的工作内容很简单。
双方谈好价格后,网站有关人员就会进行删除操作,同时会提供一个银行卡号或是淘宝账号,删帖确认后,口碑公司的财务部将钱打给对方。
从2012年6月进入口碑公司,李某一直在公关部工作。她工作的主要工具就是一个QQ账号——各种网站“资源人员”联络表。她日常的工作同公关部其他人一样,只有两件:一是为客户在网上发文,二是为客户在网上删文。而想要给客户“办事”,只要在QQ群里“喊一声”,一切就“OK了”。
后来,公司规定删帖都要通过中介来完成。
“一般的帖子,三百、五百的自己就可以解决,要价一千、两千的就上报总监,如果数额再大还要上报总裁,由他们签字后再进行删除。”李某说。
今年8月份,某大型房地产企业在青岛有个项目,因为广告不实,被人反映到网上。该企业是口碑公司的大客户,双方的协议内容包括“每个月20条的负面信息删帖量”。于是,李某按照工作规程开始联系删帖,“当时先后一共找了十余家网站,其中东方网找的一个网名‘米勒’的中介,花了2000元删了3条,这个活前后做了1个月,我们(口碑公司)一共花了1.2万余元。”
在删帖过程中,如果自己“搞定”不了的,就会上报公关部总监杨某某。杨某某利用关系网进行删帖,“总监和各网站的中高层领导都有联系,定期会聚在一起吃饭活动。”李某说。
杨某某曾亲自为青岛某公司一名负责人删除被曝光私建别墅的视频,“当时在多个网站进行删帖,删一条大约1500元,一共花了两三万”。
利用中介联系网站工作人员删帖
在删帖的利益链条里,中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中介的网站“人脉”多,会在每笔交易里“抽头”,有时拿的好处费比网站编辑还高。
中介是口碑公司与网站联系的“桥梁”。郅某(男,28岁,网名“米勒”,因涉嫌向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被逮捕)是口碑公司固定联系的中介之一。
郅某以前从事婚庆摄像等工作,后来接触到网络公关QQ群。他的第一笔生意是帮人删除一家网站转载的新闻。当时,正好他认识该网站编辑,就请编辑删了该条新闻——事后有人竟给他打了300元钱。这笔意外之喜让他找到了一条生财之路。
2013年以来,他通过联系删帖业务挣了2万余元,而口碑公司正是他的客户。
“如果没有口碑这样的网络公关公司,没有网站编辑,中介也挣不到这份钱。”郅某说。
中介与口碑公司的关系 “互惠互利”,谁也离不开谁。但真正直接删帖的却是网站工作人员,他们是中介的“下线”。
在口碑公司等公关公司利用互联网非法经营的犯罪网络中,有许多拥有删帖能力的网站工作人员,涉及几十家门户网站 (包括一些主流网站)。他们是口碑公司非法删帖利益链条的最后一环。
东方网网络工程师赵某(男,31岁,因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逮捕)是此案中抓获的20余名网站工作人员中的一名。
赵某交代,他负责东方网业务应用支撑,删帖对他来说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甚至是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只不过那是按照公司规定进行的正常工作。
他有固定的工作和收入,删帖“只是顺手挣点零花钱”。他的第一笔删帖交易是跟郅某做的,他与郅某单线联系,每条价格200元,仅这条线2年多时间获利3万余元。在被抓获的前一天,他还为郅某删除了5条信息。
有业务时,郅某会给他发一条链接地址,他先根据帖子性质判断是否可以删,如果可以,他会从后台服务器进行删除操作。他删帖的原则是“内容火的不删,点击量大的不删,出现在网页重要位置的也不删,否则很容易被网站发现”。
赵某说:“每天有很多人找上门来求帮忙删帖,不断的诱惑使我突破了底线,最终害人害己。”
有偿删帖侵犯网民权益,破坏网络服务市场秩序
删帖成为一种“行业”,与之前刑法相关规定的模糊有较大关系。对此,中介人员郅某的话具有代表性。
郅某说:“如果‘两高’司法解释早出台,对自己也是个警醒,那就早收手不再干了。”
“两高”关于办理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刑案司法解释出台后,明确了对利用网络有偿提供删除信息服务扰乱市场秩序达到一定数额标准的,可构成非法经营罪,这为执法机关打击删帖公司提供了有力依据。
据悉,口碑公司是“两高”司法解释出台后公安机关打掉的国内最大的非法网络公关公司。该案规模大,涉案人数多,是全国公安机关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的又一重大战果。
北京市公安局网安总队民警王敏介绍,网络应该是公开的、有序的,但非法网络公关公司删帖破坏了网络秩序,他们收钱之后将网上信息进行筛除、过滤,许多需要曝光、需要监督的信息被他们删除了,老百姓看到的不是真实的信息。
专家分析指出,“有偿删帖”通过公关对网站舆论“消音”,违背了网站发布公共信息的中立性和无偿性。国家依法保护信息网络用户正常的、合法的言论和信息交流活动,行为人以营利为目的有偿删除信息网络用户发布的真实信息的行为,既侵犯了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信息网络服务市场秩序,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于法有据。
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强打击力度,让“有偿删帖”得到相应处罚,通过法律的指引和警示作用,推进网络秩序的良性发展。
北京警方有关负责人表示,非法经营罪侵害的客体是市场秩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国务院《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对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活动作出了明确规定。“网络公关公司”以营利为目的有偿删除信息网络用户发布的真实信息的行为,既侵犯了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信息网络服务市场秩序,应依据今年9月出台的“两高”司法解释依法予以打击。
这名负责人表示,网络社会也是法治社会,首都公安机关将依法打击各类网络违法犯罪,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网络秩序,保护网民的合法权益。(记者 刘 洋)
·北京法制宣传日活动引发市民学法热潮
·北京海淀法院联合院校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
·北京顺义区举办96156社区服务组织培训会
·北京顺义区举办防灾减灾知识宣传
·北京公安现役部队启动“十大感动瞬间”评选
·北京平谷:"包村干部"制度架起警民沟通桥梁
·北京平谷:"包村干部"制度架起警民沟通桥梁
·北京警方继续提高街面见警率
·北京推进全市法院微博建设
·北京西城区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基本完成
·北京磁器口胡同发生火灾 1死1失踪(图)
·北京顺义:顺意民心的调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