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农村社会治理的“定西探索”

2013-12-04 18:01:5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甘肃长安网 

    75%左右的家庭有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生产生活困难突出;

    45个城中村、近郊村和50个社区因新城开发、园区建设、征地拆迁、棚户区改造,局部社会治安形势复杂,部分农民无地、无业、无保障等社会问题突出;

    部分村级组织软弱涣散,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不强;

    大多数群众对参与社会事务意识不够,对社会管理事务知之甚少,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

    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市,甘肃省定西市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遇到一系列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如何破解?

    在冷静审视自身之后,定西市于今年年初率先提出“两个全员参与”的农村社会治理新模式。

    所谓“两个全员参与”机制,是指乡村干部深入基层担当“八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会治安防范员、实有人口管理员、特殊人群帮教员、弱势群体帮扶员、两新组织联络员、群众事务代办员、法律政策辅导员),广大群众组成互助组实行“八联”(在“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治、实有人口联管、特殊人群联帮、弱势群体联扶、两新组织联建、群众事务联办、法律政策联学”),通过社会管理信息平台、举办各类活动、推行民事代办等形式实现乡村干部与广大群众的全员互动,从而推进农村社会管理有序高效进行。

    3月,定西市综治委将安定区葛家岔镇、临洮县中铺镇作为试点先行先试。

    5月,《关于推行“两个全员参与”机制,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意见》获定西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

    6月,定西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推行“两个全员参与”机制视频会议。

    7月,《定西市推行“两个全员参与”机制实施矛盾纠纷联调工作方案》等8个工作方案和《矛盾纠纷调解员职责》等8项职责印发。

    9月,《定西市“两个全员参与”机制考评办法》印发。

    至此,定西市推行“两个全员参与”机制的系列实施方案和工作办法全部出台。

    在实施“两个全员参与”机制过程中,定西市坚持把改善民生提高政府自身服务能力、培育民间组织增强社会组织的协同运作合力、完善沟通渠道激发公众参与的热情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定西市依托各级便民服务平台,全市121个乡镇街道、1829个村、12687个社建成了三级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形成了“一体化管理、窗口式办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问题”的运作模式。12908名乡镇干部、5460名村社干部通过留乡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2140人、进园区(企业)4173人、驻村社12055人等3种途径充当“八员”全员参与社会服务管理。

    各地以广大群众为主体,以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纽带,遵循“地缘相邻、人缘相亲、产业相近、需求相当、自愿组合、协作共赢”的原则,依托自然村落和亲戚、邻居朋友,以就近居住的农户组成农业生产、劳务信息、红白喜事等地缘互助组11528个,参与群众559112人;以相同、相近的经营、服务项目或经济合作组织为联系体,以产业联合、抱团发展的方式组建特色种植、畜草养殖、农产品营销、商业贸易、运输物流等产业互助组3458个,参与群众83962人;在乡村干部、组内能人、热心人带动引领下,以农村留守妇女、空巢老人、寄宿学生家长等为主体,以强弱联合、共同发展的形式组成留守人员、陪读家长等生产生活互助组51576个,参与群众369102人。由乡村干部组织,推荐选举群众威望高、致富带头能力强、热心公益事业的村社干部8712人、协会负责人、组内能人3818人、热心人5009人共17539人担任“互助组”组长。以互助组为单位,由乡村干部参与和引导,通过“八联”让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实行联合服务、联合管理、联合发展。

    矛盾纠纷调解员和互助组通过落实定期排查、联合调处、台帐管理、信息报送等四项机制对矛盾纠纷实施联合调处和信访问题的联动解决。目前已排查各类矛盾纠纷7917起,调处成功率达96.6%起,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奏响了农村和谐音符。

    社会治安防范员和互助组日常巡查看护和重点整治为内容实现社会治安联治。全市共建立村(社区)警务室1307个,物建综治信息员5957人,组建专职治安联防队伍344支4263人,组建兼职联防队伍1821支12609人,义务看护队伍9311支73436人,发挥小技防、大作为的作用,各乡镇公路沿线的农户、门店铺面、旅馆以及其它公共复杂场所自发安装技防设施,农村技防覆盖率达到50%。农村偷盗、打架斗殴、赌博、涉毒等违法犯罪明显减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各乡镇通过社会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实有人口电子信息档案238.17万份,对实有人口实行信息化服务管理。通过电子信息平台,为实有人口提供支农惠农、社会救助、劳动就业等服务信息102万条,实现了精细化管理、优质化服务。全市共登记出租房屋17307户,登记流动暂住人口56390 人,登记校外寄宿生38595人,建立学校、派出所、学生家长、出租房屋户、互助组五位一体的联合监管机制,有效预防和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和影响校园及周边安全等问题的发生。通过实有人口联管,积极向公安机关提供案件线索,共查处流动人口治安案件2105件,破获刑事案件85件。

    全市1723个特殊人群帮教小组为特殊人群担保贷款356万元,联系就业600多人,建立过渡性安置基地70余个,安置过渡性刑释解人员300多人。为特殊人群失学子女和考取大学的子女,联系落实了贫困子女助学贷款。

    弱势群体帮扶员与互助组在积极引导组内群众经济互联、生产互助、生活互帮、信贷互保中实现弱势群体联扶。全市共排摸留守老人42128人、留守妇女89684人、留守儿童57112人。拓宽弱势群体致富门路,增强自我发展后劲,各地共建立弱势群体服务阵地736个,帮扶各类弱势群体44488人。

    两新组织联络员与互助组在积极参与、规范运行中实现两新组织联建。围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引导群众参与产业开发,在种植、养殖、加工、营销等环节上成立协会、合作社和互助组,共同应对市场风险。督促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既用工又管工”,与劳动者签订用工合同,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推动两新组织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管理社会事务,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共同进步。全市共建立非公经济组织2725个,从业人员50820人;建立新社会组织900个,从业人员27345人。

    群众事务代办员与互助组在推行民事代办中实现群众事务联办。各乡镇以民事代办为抓手,建立融低保救助、解困帮扶、平安法治、矛盾化解、民事代办于一体的村(社)社会服务管理站(点)5713个,确定民事代办员13180人,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办事效率,减轻了群众负担。各地已对23001件能够在代办点一次性办理的事项采取“马上办”;已对38618件群众需要办理但需到县、乡镇集中办理的事项,由代办员收集证件材料后统一到乡镇社会服务中心“代着办”;已对7166件必须由群众本人到乡镇或县直部门办理的事项,如果办事群众不熟悉有关程序,由代办员帮助准备有关证件后“领着办”。

    法律政策辅导员与互助组在提升干群素质中实现法律政策联学。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契机,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学法律政策、学科技知识、开展群众性活动,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全市共组建普法队伍1273支,确定法制宣传员、辅导员3061人,接受法律政策宣传活动人员达到351926人。

    定西市推行“两个全员参与”机制的主要做法,已得到了全市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认可,其良好的社会效果已初步显现。

    群众相互了解,误会少了。通过建立互助组,把群众联系到一起,沟通多了,增进了了解,增加了感情,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明显减少。

    群众情绪理顺,怨恨少了。通过推行“两个全员参与”机制,转变政府服务方式,完善民主议事决策程序,有效解决社会治安、医疗教育、劳动就业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理顺了群众的情绪,形成了团结协作,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良好格局。

    干群关系融洽,冷漠少了。坚持走群众路线,大力提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拉近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干群关系融洽了,冷漠少了,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政府压力减轻,折腾少了。通过推行“两个全员参与”机制,坚持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特别是通过推选一大批互助组组长,加强了基层工作力量,提高了决策议事水平,大大减轻了政府工作的压力。

    社会活力激发,暮气少了。通过推行“两个全员参与”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让一些能人、热心人有了服务群众、回报社会的平台,让一些弱势群体、特殊人群重新树立了发展进步的信心,最大限度激发了社会活力。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