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贵州遵义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2013-12-04 17:35:2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生活报 

    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是当前全国司法行政机关在“平安中国”和“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遵义市司法行政工作始终坚持开拓创新,保持了整体工作长期处于全省前列,对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遵义市司法局更是积极探索、未雨绸缪,在2013年初就进行了工作部署,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如今取得了初步成效。

    开拓创新: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全省率先启动

    为了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与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法治建设成果,基本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今年年初,遵义市司法局在借鉴江苏省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工作思路,并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创建“法治遵义”的重要载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按照“以人为本、保障基本,政府主导、坚持公益,统筹城乡、强化基层、改革创新、提高效率”的原则,起草了工作实施意见。这意味着,遵义市在全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率先启动了公共法律体系建设工作。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一经提出,便得到了遵义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在今年4月初,遵义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遵义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把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各遵义市县、区(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时序与全市建成“小康县”的时序基本一致。从今年起,遵义各地按照全市全面小康创建的要求,在各级小康创建示范点同步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试点工作。为此,遵义市小康办把该市司法局纳入了小康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纳入了全市小康创建的重点目标任务,并在《遵义市创建小康示范乡镇(街道办事处)指导意见(试行)》中明确提出“重点围绕基层公共法律服务服务网络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供给、公共法律服务投入保障、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开展城乡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确保乡镇、街道办事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率分别达到或超过90%”。

    据介绍,到2020年,遵义市实现全面小康的同时,该市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也将建设完善,实现“法治遵义”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民法律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学法尊法用法的氛围基本形成、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应援尽援、矛盾纠纷公正高效调处、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方便快捷优质的法律咨询服务等工作目标。

    重点突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内涵丰富

    在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构架中,遵义市将建立完善市、县、镇(乡、办事处)、村(社区)四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市一级将着力把遵义市法律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全市公共法律服务的指挥中心,推进法律在线宣传、法律在线咨询、服务在线办理、矛盾纠纷在线调度等信息平台建设;各县、区(市)将整合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资源,成立县级法律服务中心,负责指挥协调辖区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镇(乡、办事处)主要依托司法所和法律服务所成立法律服务工作站,以政法专干为主,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机关退休干部、教师为辅,负责为辖区居民提供法制宣传、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村(社区)主要依托人民调解委员会、法律援助站点等服务载体,建立覆盖村(社区)的法律服务工作室,以调委会成员、大学生村官为主,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辅定期到村(社区)就近为人民群众提供日常法律服务,村组(居民小区)通过依托村民组和小区业主委员会,确定网格化法律服务联络员,收集、反馈、联系辖区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

    有效提供公共法律服务产品。遵义市大力开展“法治遵义”创建活动,积极建设法治主题公园和法治文化街区,扎实开展“法律八进”,构建“电台有声、电视有影、报刊有文、网络有情”的立体普法格局;力争2013年内所有县、区(市)政府均有律师担任法律顾问,2018年前所有镇(乡、办事处)政府均有律师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法律顾问;建立“一村(社区)一顾问”工作机制,力争在2018年内所有的社区均建立有法律服务工作室,在2020年内实现全市所有乡村(社区)法律顾问覆盖率达到100%;完善“大调解”联动工作机制,力争2020年前在村(社区)配齐专职调解员,在村组(小区)明确联络员。建立以联络员为基础的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以村(社区)调解组织为基础的调处机制,以专业调解员为基础的排查宣传机制,以法律服务工作者为基础的协作机制。实现法律援助应援尽援,构筑基层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加大法律援助宣传力度,建立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法律援助案件、咨询的动态管理和业务数据统计分析、实时查询等功能,逐步实现网上受理、审批和指派,确保“接受咨询零距离、受理案件零等待、援助对象零遗漏、服务质量零投诉”的“四个零”目标。

    建立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的投入保障机制。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中,遵义市普法依法治理经费、法律援助工作经费、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将得到全面保障,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五级平台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投入解决,各级政府采取招投标方式,购买专项法律服务,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经济体制改革、重大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移民安置、突发事件处置等提供法律服务。各镇(乡、办事处)政府通过向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一次性购买法律服务的方式,为辖区群众提供公共法律服务。

    大力培育公共法律服务人才。遵义市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参加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法律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招聘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的在职和离退休公职人员、大学生村官为基层法律服务志愿者,壮大公共法律服务力量,力争到2020年全市律师万人比达到万分之一,各县、区(市)公证员万人比达到十万分之一,各镇(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万人比达到万分之二。

    丰富公共法律服务手段。今年年初以来,遵义市组织法律服务机构挂钩政府每年对外公布的重大实事工程,做好各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和重点项目的对口法律服务,及时化解项目建设中的重大矛盾纠纷,及时跟进重大建设项目公证。引导法律服务机构采取挂帮方式开展“法律服务进乡村、进社区”活动,采取“定期坐诊”方式到村(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室或联络点开展法制宣传、法律服务、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等工作。进一步把法律服务资源向就业、就学、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倾斜。

    全面试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遵义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出台后,该市各地陆续启动试点工作。按照政府主导、司法行政机关牵头、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参与的模式,该市各县、区(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工作方案,在试点乡镇召开了启动大会,市律师协会、基层法律工作者协会、公证协会也分别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工作方案。

    红花岗区今年把长征镇作为试点乡镇。长征镇法律服务工作站共派驻了4名服务律师,长征镇河北井社区在全市率先挂牌成立了法律服务工作室,工作室聘请了两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常驻办公室,提供坐班式服务,服务面覆盖了包括河北井、黄泥坡、杨柳堰和春天堡四个社区,并在辖区范围内建立了18名联络员和10名志愿者组成的法律服务联络员队伍。

    河北井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室成立5个月以来,共接待群众来访308次,上门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23次,提供法律援助4起,参与矛盾纠纷调处79件,形成调解协议28件,调解达成口头协议51件,为整个片区的社会管理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长征镇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和支持。目前,红花岗区司法局和长征镇正筹备在全镇的另外3个片区筹建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室,并通过政府购买方式由镇政府与派驻服务的法律服务工作者签订服务协议,解决服务报酬。

    遵义县把全县30个镇乡分为4批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其中2013年把龙坑镇作为试点。龙坑镇政府为所辖的10个社区每个社区投入1万元,共计投入10万元用于购买法律服务,在每个社区都建立了法律服务工作室,并分别聘请了1名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和社区学校的法制副校长。法律服务协议规定,10名律师除了电话预约服务外,每周要到社区坐班工作一天,向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协助解决社区矛盾纠纷,同时负责社区居委会的法律服务工作,向社区居民宣传法律法规,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为了确保公共法律服务落到实处,该镇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10万元费用直接划拨到该县司法局,由该县司法局与社区按照协议内容共同对所聘请律师的服务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后发放费用。试点3个月以来,服务律师已经在龙坑镇各社区开展法制宣传活动9次,提供法律咨询161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件,协助调解矛盾纠纷27件。

    截至10月底,遵义市14个县、区(市)政府共在24个乡镇(街道)开展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累计投入资金66.94万元,在乡镇(街道)挂牌建立了法律服务工作站27个,在村(社区)建立了法律服务工作室85个,在村组和居民小区设立了法律服务联络员244人,法律服务工作室和工作站共派驻了执业律师44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67人、社会志愿者89人,法律服务工作室和工作站累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349次,提供法律咨询1630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34件,协助辖区党委政府解决各类纠纷380件。

    省司法厅厅长吴跃、巡视员季林曾先后到遵义市公共法律服务试点乡镇和法律服务室进行调研,对该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吴跃对法律服务工作室给予了“小阵地发挥大作用”的高度评价。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西安:“六大行动”:打造未央公共法律服务升级
·中山司法局全力推进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一体化
·太仓出台全国首个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规划
·于泓源:让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惠及更多群众
·苏州:政府花钱 撬动公共法律服务
·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值得倡导

·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值得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