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只要天气晴好,在漯河市郾城区黄河路居住的市民李阿姨,每天都会到位于黄河路与祁山路交叉口的黄河法治文化广场散步。
“将法律知识展示在公园,人们可以在锻炼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法律熏陶。”李阿姨说。
黄河法治文化广场不仅有大树绿地、长椅长凳,更有画报长廊、法治画报令人驻足,警示故事让人警醒。
法治公园只是郾城区法治文化满天繁星中的一颗小星星。郾城区司法局局长孙建波介绍,在加强传统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上,郾城区以法治文化建设为抓手,引领全市拓展阵地、丰富作品、优化载体、创新形式、壮大队伍,形成了郾城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设品牌,使法制宣传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润入百姓心田。
“过去一谈到法治,一些群众就感觉离自己很遥远,认为只要自己不做坏事,‘法’与自己关系不大。”郾城区依法治区办专职副主任鲍道进说,“针对这一现状,郾城区司法局结合‘六五’普法的相关要求,下大力气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以解决‘虚’与‘实’的转换,拉近法律与群众的距离。”
于是,道路两旁有了朗朗上口的交通安全谚语,醒目的警方提示,生动形象的安全小漫画……街道、公共单位、大型商场超市,因势利导地利用电子显示屏、广告灯箱、宣传画廊、宣传横幅等开展法治文化宣传。社区建设了法治文化长廊;学校建立了法治文化校园;赠送平安春联……法治文化阵地布满了郾城司法局辖区的每个角落,处处都充满着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在农村,还建设了法治文化大舞台,孟庙镇何庄村的法治文化大舞台广场,是村里居民休闲的地方,“每隔一个星期,大舞台都有一次演出”。何庄村村支部书记何中全说:“大家在观看节目中不知不觉就受到了教育。”
郾城区司法局连续3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法治文化作品”征集活动,共征集到书画作品180余件,小品、诗歌、舞蹈等多重体裁的作品20余件……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好看易懂,达到了“以身边人说身边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目的。
何庄村居民王巧英说:“过去,总觉得法律离我们很远,现在感觉法律时刻就在身边!”
除了法治文化大舞台,郾城区司法局还建了农家书屋。在河涯李村二楼的“农家书屋”里,专门设置了“法制图书角”。
“你给我念念这一段说的啥。”李大爷正向身边的一位年轻妇女请教。“大爷,这说的是外出打工要签订劳动合同,否则要工资时就会吃亏……”
李大爷听后,急忙拿出电话:“那我得给您哥打个电话,问问他签合同了没有。”
“我们还定期到村里来讲法制课。”孟庙镇司法所所长高家斌说,“每次讲完课之后,我们还会举办一些简单的法律知识竞赛活动,通过‘考试’增强群众学法、懂法、用法的能力。”
“我们准备把每个村考试得分比较高的人组织起来,到村里进行法律宣讲,夯实平安建设的思想基础,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采访中,我不止一次地深深感受到,以文化为载体促进普法,以普法为路径繁荣文化,郾城区司法局以“法治牵手文化”,走出了一条润物细无声的普法之路,法治文化为法治建设提供了内生动力。
·济南打造法治文化特色品牌
·贵阳法治文化广场在云岩区建成
·新疆启动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
·湖北省当阳市法治文化“培根工程”初显成效
·河南省郑州市建成首个法治文化公园
·河南开封:县区都要建法治文化宣传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