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关荣坤:扎根社区33年,足迹踏遍百姓家

2013-12-02 10:27:2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关荣坤小传:

关荣坤,男,汉族,1953年1月生,江苏省阜宁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79年12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钟楼分局南大街派出所民警,一级警督警衔。从警以来,关荣坤多次创造群众满意率100%、辖区无刑事案件纪录。

主要荣誉:

曾荣立个人一等功和二等功各2次、三等功5次,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江苏省劳动模范、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等。2013年5月,关荣坤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

60岁的关荣坤,脸上的皱纹深如刀刻。

“老关跟居民们处得比亲人还亲!”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双桂芳社区居委会主任告诉记者,这个社区老老少少3000多人,关荣坤没一个不熟悉的。

户口簿上的人口信息深深印刻在他的脑海

“转社区没多大事儿,就是跟居民们拉家常,搜集人口信息,这家住了什么人,孩子考到哪儿读书了,哪家搬出去了,谁家来了亲戚,哪几家旅游去了,都是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儿。”关荣坤说,可就是社区这些琐碎之事,他从中发现很多有用信息,摸排出治安隐患。

听他介绍,似乎有些乏味。可当记者走进他的社区警务室,看到数十本社区居民档案时,被深深震撼了:上面一条条人口信息,既有姓名、住址、出生年月等静态的,也有某月某日外出打工、某月某日与人争吵、某月某日起房子租给谁、某月某日来亲戚等动态的,甚至连他们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离开都有记录,而这些,没有实打实的硬功夫是不可能完成的。

2003年“非典”防治期间,社区居委会要统计外出人数,请教关荣坤。关荣坤略一思索,连户口登记簿翻都没翻就回答说:咱这儿共有49人长年外出经商。居委会不大敢相信,一户户查下来,果然如此!

一身担起“修理工”等多个角色

从到社区第一天开始,关荣坤就把自己的警民联系卡发给全社区的居民。只要居民有“呼叫”,他必定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

茭蒲巷社区有一个老院落,住着10余户人家。退休老人王某身体不好、脾气差,没有人缘。他的邻居是退休的工程师唐某。王某门前的地势高,总把污水往外一倒了事,污水四溢,弄得唐某门前一塌糊涂。两人常为此脸红脖子粗。老关得知此事后立即上门,分头劝解,还在那年冬天他自己动手,重新挖了一条排污沟,帮两位老人彻底解决了矛盾。

老关的摩托车总是驮着一只旧的“便民木箱”,里面装着老虎钳、凿子、螺丝刀等。每每接到居民求助电话,不管什么时候,老关骑上摩托车就去了。他组织了由水电工、修理工、搬运工和护理人员等组成的社区志愿者应急小分队,为居民提供各类应急服务超过2000人次,有效处置煤气泄漏、水管爆裂等70余起。

“经常下社区,发现很多居民有一些共性问题需要咨询、解决,可我不能一一当面解决,怎么办?”2004年3月31日,全国第一条以民警名字命名的24小时服务热线——“老关热线”开通。关荣坤公布了自己的小灵通号码,随时受理群众报警求助、法律法规和户口证照办理咨询等事项。

短短两年, “老关热线”的记录本已有厚厚的20个,接听有文字记录的电话就有1000余个,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800余件,成为江苏警队开展群众服务的一大亮点,2005年9月还入选江苏省首届十大优质服务品牌。

前后负责过两个社区,均多年无刑事发案

为居民们提供周到细致服务的同时,如何消除隐患、惩治犯罪,给老百姓一个平安的生活环境,这个问题经常困扰着关荣坤。

关荣坤前后负责的这两个社区,周围既是常州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也有着不少拥挤的、几乎没有安防设施的老小区。

防范胜于破案。关荣坤首先对老小区下手,筑起五道防线:由楼院居民集资,聘请治安守护员;采用封闭、半封闭式管理,在小区要道上设置门卫;在社区建立民警值勤点,治安工作重心前移、关口前移;静态的报警服务岗与动态的治安巡逻队相结合;积极动员居民实施技防工程。

小区围墙建起来了,可平时没人看管,犯罪嫌疑人照样进出,可社区人力和财力有限,光靠一两个民警无济于事。关荣坤挖掘民力,在社区组建五大“铁杆队伍”:专职巡逻队、义务巡逻队、社区消防队、应急服务队和治安信息队。近5年来,巡逻队坚持白天和晚上巡逻,其中义务巡逻队为警方提供各类信息2100余条,协助警方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340余名,破获刑事案件62起,抓获网上在逃犯罪嫌疑人3名。

每年年终群众测评,群众对老关的满意率都达100%,他负责的社区连续多年没有发生刑事案件。多年来,关荣坤负责的茭蒲巷社区、双桂芳社区没一个居民受到过刑事处罚,成为常州市首批“安全文明小区”。(记者 赵家新 通讯员 沈霞)

[责任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