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安徽

安徽监狱牢固确立教育改造主业理念

2013-11-30 10:07:0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安徽监狱牢固确立教育改造主业理念

连续10年实现“减假保”零错案

“入监10余年来,我连续7年被评为监狱服刑改造积极分子,二次被评为省级服刑改造积极分子,并多次获得减刑。面对未来,我充满信心!” 近日在安徽省监狱系统第八届服刑人员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上,巢湖监狱服刑人员陶拥军的改造心得让与会的200余名服刑人员佩服不已。因伤害他人被判无期徒刑的陶拥军还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汉语言文学大学文凭,十年寒窗未能走进大学校园他在狱中圆了大学梦。

把罪犯塑造成为如陶拥军这样的将来的合格“社会人”,是安徽省监狱系统教育改造服刑人员始终如一的目标。近年来,安徽省监狱系统牢固确立教育改造主业理念,把教育改造工作摆在监狱工作全局的突出位置,一大批服刑人员狱内改造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刑释后顺利回归社会、融入社会,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分子。全省监狱实现了连续8年10个月无罪犯脱逃的历史新纪录,连续10年实现“减假保”零错案,受到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批示肯定。

刷新无罪犯脱逃新纪录

安徽省监狱系统近年来围绕平安监狱建设、深化狱务公开、提升执法水平、增强改造发展动力等,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机制,坚持和完善现场直接管理、隐患排查整治等基础性制度,投资新建监控安防系统,全面提升了监狱“四防”一体化建设水平,推出了一些安徽教育改造特色品牌。

全省监狱单位积极创新警务运行模式,加强与驻监武警部队的“三共”建设,创新推进互监组(标识)建设,定期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安全防范基础进一步夯实。深入组织标准化监区建设,积极推进劳动工具管理信息化和安全生产达标建设,安全管理能力再上新台阶,平安监狱建设深入推进,截至目前,全省监狱顺利实现连续8年10个月“四无”,即无罪犯脱逃、无狱内重特大案件、无重大疫情、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监狱安全稳定不断刷新历史最好纪录。

针对社会关注的服刑人员的“减假保”,安徽监狱制订了减假保案卷评查标准,规范老病残罪犯认定程序,全面实施服刑人员行政奖励排行榜,严格执行罪犯减假保审查审批程序,公正执法的制度体系日趋完备;出台罪犯重大立功行政奖励等规定,积极探索限减犯专管监区、短刑犯教育改造基地建设,认真做好刑事法律政策、监狱管理制度的有序衔接;并通过定期举办监狱开放日、监狱长接待日,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实现10年 “减假保”零错案,树立了公正文明良好形象。

四年收到5400余份就业订单

“以前看模特穿着服装走上T型台很羡慕,但现在我可以穿着自己亲手设计设计制作的服装,走上监狱专门为女犯搭建的T台。”安徽女子监狱服刑人员田杨说,每每那一刻自己心中充满了骄傲与自豪。她已获得了由社会劳动部门颁发的国家职业技能《服装定制工》等级证书,畅想着回归社会成为服装设计师。

安徽省监狱围绕教育改造社会化和服刑人员再社会化,各监狱单位还全面实施联合办学,20所监狱均与所在地市职业技能院校开展合作,组织服刑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刑释人员获证率达到90%以上。安徽省监狱管理局教育处负责同志说,全省监狱围绕开展服刑人员出监入监教育、心理矫治、监区文化、职业技术培训等工作,形成了具有安徽特色的教育改造工作机制,以新收押监狱潜川监狱建设为龙头,逐步完善首次和二次入监教育工作体系,入监教育规范化特色已经显现,“正规化教学、个别化矫治、专业化评估、环境化熏陶、信息化平台、社会化方向”为主要内容教育改造特色初步形成。

在贯彻落实“5+1+1” 中创新教育改造模式,安徽监狱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习艺功能和塑造功能,积极开展道德、法制、文化、职业技能教育,组织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就业指导推介,使服刑人员服刑一天就是在为回归社会储备一天“能量”。全省监狱基本做到每周组织5天劳动教育、1天课堂学习、1天休息娱乐。各监狱实行文化菜单制,建立“三报”、“三场”、“一网”、“一室”等文化载体,常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确保监区文化活动覆盖了80%以上服刑人员。17家省直监狱开通服刑人员教育改造专网,正规化教学的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据对近四年统计,全省共开办678个扫盲班和小学以上班级,18900余名服刑人员参加学习,16300余人次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352人获得本专科毕业证书。与社会专业人力资源公司合作,四年里联合举办各类就业推介会68场,签订就业意向书5400余份。(法制网记者 李光明 通讯员 尤仁祥)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