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干警讲述

从警路上:与“丛林杀手”过招

2013-11-29 09:58:5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从警路上

杨波

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区的广袤林海,孕育出了驼鹿、狍子、榛鸡、飞龙等数百种飞禽走兽。作为保护这些生灵的大兴安岭森林公安民警,我们几乎每天都要与它们为伴。不过,给我们留下最深刻记忆的,却不是这些憨态可掬的林间精灵,而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偏又令我们谈之色变的昆虫。至于个中原因,您且听我慢慢道来。

每年夏天,我们派出所都要开展以禁毒、防火为主要内容的武装“三清”(清山、清沟、清河套)行动。这一年的8月,我和派出所其他三名民警一起前往温库图林场施业区进行武装“三清”。

8月的密林深处,植被茂盛,偌大的林子里就像一个闷热的蒸笼,令人透不过气来。好在眼前不时有活泼的松鼠或惊慌的狍子跃过,才使我们暂时忘掉了身体的疲惫。临近中午时分,早已汗流浃背的我们找了块儿相对平坦的石头地,准备吃午饭。正狼吞虎咽间,就听老林一声大叫,并惊慌失措地撩起衣服查看自己的肚皮。我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赶紧凑过去查看,一下子惊呆了:只见一个灰色的小虫子叮在老林肚脐眼儿附近,半截虫身已经钻到了肉里。凭经验,我们立马判断出这只小虫子就是在林区鼎鼎有名的“草爬子”!

在林区生活过的人对于这种俗称“草爬子”、学名为蜱的昆虫都不陌生,别看这家伙个头不大,却是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瘟神,原因是很多“草爬子”都携带森林脑炎病菌,一旦被带菌的 “草爬子”叮咬了,伤者很可能感染上森林脑炎,如治疗不及时,轻则瘫痪,重则丧命。虽然民警每年都会统一注射森林脑炎疫苗,可一旦被带菌的蜱虫叮咬,仍有感染森林脑炎的可能。因此,我们三个人立即轮换背着老林往山下赶,并中途截住一辆运木材的汽车,将老林送往镇区医院救治。两天后,当我们结束任务返回派出所才得知,幸亏送医院及时,否则老林真就会有生命危险了!

看到这里,如果您觉得林区里的“草爬子”就已经足够危险的话,那您可错了,接下来,另一种同样可以致命的小虫子就要出场了。一年春夏之交,我们派出所辖区发生一起森林火情。李所长带着我奉命前往火场勘查火灾原因,结果又遭遇了一场人虫生死大战。

当时,林内火势虽已被基本扑灭,但余威尚在,再加上林中空气不流通,林内的温度接近40摄氏度,滚滚热浪不断袭来。李所长和我在找到雷击树并确认起火原因系雷击所致后,都感到有些体力不支,这才意识到我们从早上就一直忙活还没顾上吃早餐。李所长找了一块林间空地,我俩背靠松树坐下,正准备掏出背囊里的食物补充一下能量,我忽然感到脸上一阵火辣辣的刺痛,便下意识地用手一摸脸,随即惊叫一声,蹦了起来。此时,就见李所长开始用背囊围着我上下扑打,但他自己很快也被一群看起来像大个马蜂似的飞虫落了满头满脸。

“快跑!”李所长大喊一声,拉着我就往山下跑。可那些“大个马蜂”就像安装了GPS定位仪一样,嗡嗡叫着朝我们追过来,且数量越来越多。尽管我们不断地用手拍打、哄赶着它们,但还是被那些疯狂的家伙蜇得脸上瘙痒难忍,并很快肿起来。我们丝毫不敢慢下脚步,继续在灌木丛间跌跌撞撞地跑着,只是脚步越来越沉重,胸口憋闷得就像要炸开了一样。终于,我眼前一黑,脚下一软,猝然倒在了草丛里。李所长用力将我拽起,就那么半背半架地拖着我往山下跑。

不知道过了多久,李所长扶着我倒在一处水洼边,并用手捧来清凉的水淋到我的额头。我睁开眼睛,心有余悸地四下打量了一下,发现那些“大个马蜂”已经不见了,这才长吁一口气,看着李所长问道:“李所,我刚才咋的了?还有,刚才那些飞虫是马蜂吧?太吓人了啊!”李所长用手摩挲了一把脸,告诉我,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些像马蜂似的虫子学名叫牛虻,林区人则称之为瞎眼蠓。别看这些瞎眼蠓没有马蜂那么强的毒性,但是,被它们叮咬之后,伤者的皮肤就会出现瘙痒、红肿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幻觉,直至昏迷不醒。倘若救治不及时,同样会有生命危险!至于我们刚才为什么会遭遇那么大一群“牛虻军团”,李所长分析是与牛虻喜热的习性有关,那里靠近火场,温度较高,吸引了大群的牛虻聚集,结果被勘查火场的我们“有幸”碰上了,所幸我们逃得快,才没有败在这些“丛林杀手”的手下。

回到所里,听了李所长和我的遭遇,同事们告诉我,我当时是中暑休克了,要不是李所长拼命拉着我跑出了牛虻的包围圈,我一旦昏倒,将会有不计其数的牛虻落到我脸上、身上吃“自助餐”,真要是那样,我肯定是小命不保了。

听了大家的话,我满怀感激地看向一脸淡定的李所长,都不知该说什么好了。反倒是李所长的一句话,把我们全逗笑了:“他奶奶的,下次再去,我一定带上个大兜子,那些牛虻都是中药材,要是都划拉回来,也能值不少银子呢。”

如今,离开派出所已经很多年了,但那些与小虫子斗智斗勇的历历往事,连同永远无法忘怀的战友生死情谊,早已经融入我的骨子里,令我时时想起都情难自抑。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从警路上:那时其实我很紧张
·从警路上:鸡窝前的实验
·从警路上:我自豪,我是110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