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贵州

贵州省禁毒预防宣传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2013-11-28 11:23:4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生活网 

11月26日下午,在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预防战略和政策制定者”东盟地区研讨会上,贵州省禁毒委副主任、禁毒办主任、省公安厅副厅长赵翔向来自东盟十国的60余名参会代表介绍了贵州省禁毒预防宣传教育工作情况。赵翔表示,贵州省禁毒预防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面对全球性日益严峻复杂的毒情形势,禁毒预防教育工作任务依然任重道远。今后,贵州省将以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为新的起点,充分借鉴国内外禁毒同行在禁毒预防教育工作上好的经验和做法,扎实做好禁毒预防教育工作,为贵州省、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禁毒工作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政策支持,人力资源和资金保障

贵州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禁毒工作,早在1995年就单独成立了专门的禁毒工作机构,并出台了一系列禁毒法律法规和政策,财政每年拨专款用于禁毒工作。基于对禁毒工作特别是禁毒预防教育工作是保障民生,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幸福感重要手段的认识,贵州省始终坚持把禁毒预防教育工作作为禁毒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在如何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法制观念,增强自觉防毒、拒毒意识和知识上狠下功夫,紧紧围绕“一个目标、两个载体、四个平台、四个重点”,即:以“最大限度减少涉毒人员滋生为目标,以‘6·26’国际禁毒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集中宣传和禁毒宣传‘六进’活动为载体,以禁毒教育基地(学校)、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阳光工程”、外出务工人员服务站为平台,以青少年、在校学生、公共复杂场所从业人员、外出务工人员为重点”,采取多种措施,扎实开展禁毒预防教育工作。

2012年,省禁毒委配备了一名副厅长级禁毒办副主任,主抓禁毒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并在省禁毒办增设了禁毒预防教育处。目前,全省各地、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企业、学校、街道、农村都成立了禁毒组织机构,配备了包括禁毒预防教育人员在内的专兼职禁毒工作人员,确保了全省禁毒预防教育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针对贵州省高原山区、农村面积大的特点,为增强禁毒预防教育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省禁毒办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购置禁毒预防宣传专用车配发各地。为推动禁毒工作的社会化进程,2012年6月,贵州省成立了贵州省禁毒基金会,第一期已募集社会资金1500余万元。目前,全省还成立了禁毒志愿者协会84个,拥有禁毒志愿者队伍580余个,禁毒志愿者2万多名。

推进高危人员教育

贵州省充分利用“6·1”《禁毒法》实施纪念日、“6·3”虎门硝烟纪念日、“6·26”国际禁毒日和世界艾滋病日等具有重大禁毒意义的特殊时段,以“依法禁毒、构建和谐”、“禁毒·共同的责任”、“拒毒·从娃娃抓起”等为主题,以禁毒预防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家庭、进单位、进工厂、进学校、进农村”六进活动为载体,以青少年、在校学生、外出务工人员、娱乐场所从业人员为重点,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禁毒预防宣传教育。把禁毒预防宣传教育作为大、中、小学校的教学内容,在大、中、小学校开设禁毒课程,编写了《贵州省中小学校禁毒教育大纲》、《贵州省高等院校禁毒教育大纲》,在各大、中、小学校配备了专门的禁毒教育辅导员,定期开始禁毒知识辅导课,确保“学生不吸毒,校园无毒品”。

实行外出务工人员行前禁毒预防教育,通过劳务培训、签订外出务工人员禁毒承诺书、发放禁毒明白卡、跟踪访问和把禁毒工作作为乡(村)规民约重要内容等方式,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禁毒意识。

通过举办禁毒知识讲座、张贴禁毒标语、安装禁毒知识软件等方式,开展对公共复杂场所业主和从业人员的禁毒预防宣传教育,防止公共复杂场所成为合成毒品违法犯罪滋生蔓延的温床。

目前,贵州省广大人民群众对毒品的知晓率达到90%以上,在校学生、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等高危人员毒品知识普及实现全覆盖,通过群众举报破获的毒品案件占35%以上,吸毒人员新增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加强毒品预防教育阵地建设

贵州省建有1个国家级禁毒教育示范基地,吸毒人员千人以上县(市、区)均建立了1个免费向公众开放的禁毒教育基地,吸毒人员200人以上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安置规模50人以上的“阳光企业”也全部建立了禁毒教育园地。

在禁毒预防教育学校建设方面,目前,贵州省有1所国家级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100所省级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各大、中、小学校均开辟了禁毒宣传教育园地、专栏。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区推行了外出务工人员服务站,派驻人员到外出务工流入地开展禁毒预防教育,增强外出务工人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深入开展无毒创建活动,全省已创建“无毒害县”15个、“无毒害乡镇”创建率达72%、“无毒村(居)”创建率达80%。

推进阳光工程建设

基于对吸毒人员既是违法者,又是受害者,更是病人的认识,针对吸毒人员戒断巩固难、管理控制难、融入社会难、复吸率高的特点,贵州省立足人权保障,探索创建了以安置企业为载体,以集中安置为核心,其他形式为补充,集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就业安置、融入社会“四位一体”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新模式,这就是“阳光工程”。

“阳光工程”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动员社会力量采取各种教育、挽救、帮扶措施,促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安置就业,做到有事可干、有病可治、有家可回,过上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使他们通过自食其力,重塑了人格,找回了自尊和自信,真正戒除毒瘾,彻底回归社会,达到有效萎缩吸毒群体、有效减少和预防毒品社会危害的效果。

截至今年10月,全省已建立“阳光企业”近200家,集中安置10000多戒毒康复人员就业,通过多种形式安置33000多人。实现了戒毒康复人员复吸率下降、重新违法犯罪率下降、因注射毒品感染艾滋病比例下降、新吸毒人员滋生率下降、吸贩毒问题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比例下降、“两抢一盗一骗”等侵财性案件发案率下降和对吸毒人员管控率提升“六降一升”的目标。

贵州省“阳光工程”建设的做法得到了国家禁毒委和国内外禁毒同行的好评,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国家禁毒委在《2012年中国禁毒报告》中指出: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和康复工作现场会将贵州省“阳光工程”经验向全国推广,标志着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的全面推开。(倪淑琴)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贵州抢险沪昆高铁塔吊倒塌事故
·贵州: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率先上线
·贵州公安厅长:提高禁毒预防宣传教育工作水平
·贵州黔西南警方查获冰毒1950克
·贵州:向“四风”顽疾宣战
·贵州:对“医托”“医闹”打击不力医疗机构或被认定为不合格

·贵州:对“医托”“医闹”打击不力医疗机构或被认定为不合格
·贵州严禁元旦春节期间公款宴请
·贵州“安全自护进校园”学生漫画大赛评选揭晓
·贵州:拖欠工钱 饭碗将被拿掉
·贵州监狱局微博打造“亲民、为民”新平台
·贵州六盘水出台“两项制度”便民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