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人民武装警察法,首先我们来观看一条短片……”
每天中午的开饭时间,武警江西总队景德镇支队一中队的饭堂,支队警营电视台《法治讲坛》节目准时开播,副支队长张小乐正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对《人民武装警察法》进行解读,穿插近年来支队执勤处突影像资料,让原本乏味的普法教育活灵活现。正在就餐的官兵或抬头观看,或侧耳倾听。一顿饭的时间,法律知识已悄然入心入脑。
法治教育由课堂向饭堂延伸,一路走来满是荆棘。曾几何时,支队普法教育枯燥乏味,法治宣传形式单一,部分官兵望而生畏、浅尝辄止,导致支队建设一度败走滑铁卢。调查中他们发现,不少中队法治教育有一阵没一阵,内容上下一般粗,大家共念一本经。
为引导官兵树牢法治理念,强化法纪意识,支队领导带头学习法律知识,挤出时间到夜校“充电”,如今7名党委班子成员中有4人获得法律大专以上学历。支队每年投入20余万元人才建设经费,鼓励官兵参加法律专业函授和自考,120余名官兵顺利拿到毕业证书,培养了一批基层法律小专家,形成了支队有法律咨询站、大队有法律咨询室、中队有法律咨询员的全覆盖工作格局。
他们还将法治教育纳入经常性教育内容,制定“日学一条、周析一案、月上一课”的法律教育机制,采取“文化搭台、普法唱戏”的办法,广泛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学法用法演讲比赛、模拟法庭演示等活动,依托网络平台开辟法律知识专栏,利用警营电视台开设《法治讲坛》,增强了法治宣传教育的趣味性、渗透性和感染力。目前,支队连续6年实现“三无”,官兵遵纪守法意识明显增强,部队安全系数不断提高。
今年上半年,景德镇举办陶瓷商业展览,承办商为提升规格千方百计找到公安局领导,请求派武警官兵担负开幕式现场安保任务。支队党委依据《人民武装警察法》中“任务和职责”相关内容,认为展览会并不符合安保范畴。在向公安部门讲清相关法规政策后,有礼有节进行了婉拒。
去年八月,支队参与驻地抗洪抢险任务,浮梁县中队2名战士外出献血后,第二天主动请战,任务中因体力不支而晕倒。抗洪凯旋后,中队为2名战士请功。支队非但没有受理,反而以违反《军队献血管理规定》,随意进行献血行为,对中队主官进行了通报批评。事后,支队还举一反三,对各种常见“打擦边球”的行为进行较真,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针对军用车地方管理难的问题,支队主动和交警部门建立联管机制,定期对军车违章现象进行抄告通报和情况反馈。支队依据《车辆安全管理规定》对违规驾驶员进行严肃处理。今年以来,2名驾驶员因开“英雄车”被调离岗位,3名驾驶员因道路违章受到批评。
今年上半年,支队面临机关新址建设。由于用地横跨昌江区和浮梁县交界处,两地补偿标准上有差距。浮梁县居民不肯签合同,建设工期一度拖延。
“浮梁县用地也不多,不如同一标准补偿,反正是国家出钱。”困难面前,地方工作人员的一席话,引起了支队领导的沉思。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就应该用法治理念看待问题,用法治思维解决纠纷,用法规政策化解矛盾,绝不能随意搞变通。”党委会上,支队政委蒋建山的一席话引发了大家的共鸣。事后,他们找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相关法规,深入群众中讲清政策法规,得到了驻地居民的理解支持,随后严格依照补偿标准顺利签订了合同。
近年来,支队依托驻地法律援助中心建立武警法律服务站,并用好法律服务跨区协作机制,解决官兵家庭涉法问题30余个,提高了法律服务质量。新兵入伍后,支队针对新战士对军属政策法规了解不多的实际,主动邀请驻地民政局领导讲解现役军人在报考国家公务员、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等方面享受的优惠政策以及在部队立功受奖应享受的优待,有效的激发了官兵投身国防事业的积极性。
·“中国普法”官方微博法律知识竞赛”启动
·“全国百家网站暨‘中国普法’官方微博法律知识竞赛”启动
·内蒙古高院编发蒙文版法律知识手册
·青少年互联网法律知识竞赛正式启动
·有法律知识不等于有法律意识
·北京常营地区为老年人举办维权法律知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