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精细司法和服务创新诠释群众路线精髓
——专访甘肃省检察院检察长、二级大检察官路志强
或许是得益于多年党政工作、司法行政工作的丰富经历,对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检察工作,甘肃省检察院检察长路志强有着自己的缜密思考和独到见解。循着路志强“跳出检察看检察”的思路,甘肃省检察机关在活动中呈现的“差异化、特色化、精细化”效果图,在采访中轮廓逐渐清晰起来。
听意见:盯紧作风不松劲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示我们,检察机关只有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这个根本问题,才能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在路志强看来,群众路线既是方法,又是目的。检察工作和群众路线具有天然联系,检察机关既是司法机关,也是群众工作机关;检察官既是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检察工作中再复杂的问题、再难啃的骨头,只要深入群众,走进群众,就能寻到良策、找到新路。为此,路志强自今年1月履新以来,轻车简从,先后走遍了全省17个市级院和35个基层院,实地了解市县两级院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改进作风等方面的实情。通过“放低身段听,群众点提记,认真梳理摆”,整理各类意见建议150余条,并责成省院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切实落实。从调研的效果中,路志强感到吸纳基层干警的真知灼见是推动检察工作的不二法门。
“检察工作始终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检察工作有着怎样的诉求,这是开展检察工作必须摸清的底数。”路志强说。短短一年,他的足迹遍及全省14个地市、35个区县,每到一地都要广泛征求党政部门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企业管理人员对检察机关作风建设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建议。几个月的调研,共征求到154条意见建议,并将其中的许多意见建议转化为改进检察工作的举措。
路志强在每个场合都反复强调,对待群众要真诚、真心、真情,即使是批评的声音,也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鞭策。
采访中,我们听到一个路志强亲自处理群众网帖的故事:今年7月,一位署名“燕山之石”的网民,在社区网站上吐槽,反映其在甘肃省检察院信访接待室的上访经历,指出信访接待室标识不醒目,接访人员态度不好、“衙门气十足”。路志强得知此事后,亲自给这位网民打电话:“我是省院检察长路志强,谢谢你反映的情况,我们工作没做好,请你原谅,我代表省院向你道歉。你的信件,工作人员会尽快与你联系,处理反映的问题。”“燕山之石”没想到此事会“惊动”路志强,他在论坛上发帖:“甘肃省检察院干警作风确实在改”,帖子的点击率达2000多次。
路志强强调,“一定要坚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在发挥检察职能护民、密切联系群众亲民、完善工作机制利民、强化服务意识爱民四个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差异化:提升素质护公正
检察机关要做到秉公执法、客观公正,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检察队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质是加强队伍思想建设。路志强深有感触地说:“检察官权力很大,既有自侦权,又有批捕、起诉、法律监督权,如果我们队伍自身不硬,就直不起腰杆说话,下不了手干事。”为了解决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当中的突出问题,经路志强提议,党组决定,在全省组织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大调研”活动。全省检察机关360名领导干部带头参与调研,形成调研报告43份。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省院党组召开现场办公会,当场解决问题32个,限期解决15个,责成各处室、各市州解决14个,由院领导亲自负责协调解决22个,机关作风、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甘肃省检察院结合实际,又推行了“四步提升法”,即:以“学”为前提,着力掌握新知识,要求干警认真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夯实思想基础,提升思想理论水平;以“摆”为途径,切实发现真问题,要求认真查摆自身工作中的问题,真正发现突出问题,提升问题意识;以“找”为基础,着力倾听真声音,要求走进群众、走进基层,听取真实声音,改进不足,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以“比”为关键,着力寻找真差距,要求跳出甘肃看全国,寻找工作差距,实现争先进位,提升检察机关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路志强认为,推行“四步提升法”,既能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又能解决实际问题和能力问题。同时,对执法办案不公不廉的党员干部,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对问题轻微的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最近,省院就下决心处理了3名违纪违规的党员干警。为了改进作风,提升检察队伍的整体素质,甘肃省检察院党组决定最近在全省检察机关开展一次以“守纪律,树形象”为主题的纪律作风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
精细化:坚守细节防冤错
虽然从事检察工作时间不长,路志强对检察概念的理解却颇有新意。他认为,检察工作实际上就是维持社会的运转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检察工作务必要融入到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去,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同时,突出抓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五项工作。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检察机关践行群众路线的应有之义。“冤假错案是最大的司法不公,对冤假错案的当事人来说司法公正等于零。”路志强提出,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要将自身环节冤假错案的发生几率控制在最低限度,同时强化对重点案件的监督,以实现对公众权利和自由的有效保障。
路志强认为,防止冤错案件是对检察机关的最低要求,除此之外,还必须在群众关心的问题上有所作为。他说:“一方面中央反腐败决心很大,老百姓对惩治贪官呼声很高,另一方面有的县市却办不了职务犯罪案件,对这种情况要深究原因,视情施治。”“检察机关抓职务犯罪如同猫捉老鼠,遇上几年不逮老鼠的猫,就要反思,看到底是什么情况:如果没有案子是因为法制教育、预防工作搞得好,确实没有违法犯罪,就要总结宣传推广他们的经验;如果是因为业务水平低发现不了,不会办案,就要对其进行培训,提高办案能力;如果是因为自己不净、不硬,不敢办案,那就要查明究竟,依法问责,就是要通过这种措施,推动查办职务犯罪工作,给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特色化:“两联系、两促进”创新预防工作
求创新、求特色,一直是路志强倡导的工作思路。“甘肃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查办大要案上要想有大的突破不容易,但职务犯罪预防完全可以走在全国前列。”路志强认为。
甘肃省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冯杰,一位年营业额逾千亿企业的老总,在听了路志强介绍“两联系、两促进”活动后,激动地握着路志强的手,连声说着“感谢”。
“两联系、两促进”,即联系企业、联系项目,促进廉洁、促进发展,是甘肃检察机关参与服务省列200个重大项目建设的一种机制。活动从今年初开始,计划到2014年底结束,重点任务是深入企业内部,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务实周到的法律服务,目标是实现工程优质、资金安全、干部廉洁。
在路志强看来,司法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群众的法律素养,通过预防犯罪、法制宣传让大家知晓法律底线,尽可能减少乃至杜绝犯罪,这是司法工作的最高境界。省列重大项目投资大、影响大,是甘肃经济发展的支柱,关系地方经济发展大局。由检察官到企业宣传法制,协助整章建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可以帮助企业家们把资金用好、把项目建设好,也有利于防止和遏制有关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审批权、验收权等吃拿卡要的“寻租”行为。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截至目前,甘肃省各级院共设立检察服务室(联络站)739个,深入企业开展走访调研1018次,进行法律宣传628次,帮助整章建制528项,调处矛盾纠纷113次,受到地方党委和企业的普遍欢迎。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专门作出批示,给予了充分肯定。
“检察官进企业预防职务犯罪的‘尺度’和界限如何把握,怎样才能做到参与不干预、服务不添乱?”面对记者的提问,路志强坦然回答:“我们一开始就宣布了严肃的纪律,所有包联企业项目的检察人员,只联系服务企业,不得干预企业正常业务,更不能利用职权推荐项目、安插人员。一经发现必须严肃处理。”路志强认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只能支持、促进企业的发展,绝不能夹杂自己的任何利益,否则好事会办成坏事。
谈到下一步工作,路志强认为,还要继续探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规律,到底怎样发展、怎样服务,才能使企业满意,真正发挥作用,不能“一窝蜂”、“一时热”,走形式主义。等到企业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定型”以后,将针对国家涉农惠民补贴被截留、挤占、挪用等情况,探索农业领域犯罪预防工作;第三步在党政机关,第四步在学校、教育系统,探索如何推进犯罪预防。经过持续不懈努力,“把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打造成甘肃省检察机关的一张名片。”(徐建波 罗欣 李郁军)
·甘肃临夏监狱连续15年实现“四无”
·甘肃清理涉党政机关执行积案纪实
·甘肃酒泉肃州巡回法庭多元手段化解社会矛盾
·甘肃玉门:阳光司法促和谐 公开公正赢民心
·甘肃定西开展“五风”教育整顿活动
·甘肃公安厅部署开展纪律作风集中整顿
·甘肃公安厅部署开展纪律作风集中整顿
·甘肃平凉灵台突破农村社会管理'最后一公里"
·甘肃政法委副书记考核景泰社会管理工作
·甘肃司法厅召开效能风暴行动民评工作质询会
·甘肃酒泉金塔:拉响冬季消防安全"防火警报"
·甘肃平凉市灵台县大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