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大连“两新组织” 融入平安建设之中

2013-11-27 15:31:5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网 

“两新组织”即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在当今社会,“两新组织”既作为综治工作的服务对象,又作为综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在平安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辽宁省大连市,历经12年的不懈努力,蝉联3届“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地)”,于今年5月捧得全国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如此殊荣的取得,与大连强力发展“两新组织”建设、服务平安大连关系密切。

夯实基础是前提

多年来,大连市委、市政府把“两新组织”管理服务作为平安大连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市综治工作的整体发展目标。成立了“两新组织”专项组,由市综治办作为组长单位,11个相关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形成“两新组织”管理的整体合力。

市委组织部、市总工会、团市委和市妇联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单独组建、联合构建、选派工作指导员和联络员等形式,努力扩大工作覆盖面。

市民政局不断完善登记备案、培育管理、示范创建、先进表彰等制度体系,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

市委统战部、市人社局积极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建立健全完善和谐劳动关系争议调处、预警、监督执法、法律援助等联动机制。

市工商局努力推进经济组织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信息化监管平台,形成信用监管体系。

市公安局、市国家安全局密切关注“两新组织”的发展动态和实际需要。市外办不断加强境外非政府组织在连活动的管理。

工作创新是手段

大连市结合“两新组织”的特点和不同需求,创造性的提出了很多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案。

中山区依据中心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形成了“综治为基础、党建为龙头、服务为保障”的经济组织的“楼宇管理”模式。

西岗区依托“365市民大楼”,搭建了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平台,采取项目化运作的方式,探索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有效模式。

沙河口区开展“综治进市场”、“综治进行业协会”、“综治进产业聚集地”等系列活动,扎实推进综治进“两新组织”。

甘井子区搭建了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服务管理平台,不断壮大社区社会组织规模。大连湾街道投入1000余万元建设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带动294个社区(村)协会组织形成了平安建设合力。

普湾新区(普兰店市)成立了“两新组织”服务管理工作组,大力推进“两新组织”发展。

发挥作用是关键

大连市在引导“两新组织”参与平安创建方面,把创建平安大连和创建平安“两新组织”结合,引导“两新组织”将自身建设融入城市发展中。建立了安置帮教基地和社区矫正示范点,帮助特殊人群重新回归社会;邻里关系工作站、公共道德教育协会等,弘扬了爱国团结的正能量;文体协会、书画协会、等社区社会组织,提升了群众的认同归属感。

在引导“两新组织”参与矛盾化解方面,充分发挥品牌调解室、“和事佬”工作站、等社区社会组织来自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有效减少矛盾纠纷发生。西岗区、沙河口区分别依托365市民服务中心、“帮万家”市民服务队等社会组织载体,使政府和群众得以零距离沟通。

在引导“两新组织”参与安全防范方面,在经济组织集中的楼宇大厦组建了内部治安保卫队伍,确保做好大厦的安全防范工作;在业户相对集中的零散市场建立完善的综治组织架构,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明显减少;在街道(乡镇)、社区(村)成立了义务巡逻队,组建平安志愿者服务队,提高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

在引导“两新组织”参与社会服务方面,转变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做法,建立了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提高了社会组织承接服务项目的能力和水平。推进“感恩行动”,开展免费义诊、公益讲座、捐资助学等活动;志愿者服务站、党员义工队等志愿服务组织开展邻里互助、关爱帮扶、美化环境等志愿服务,广受群众好评;通过开展送岗位、送助学、送温暖等主题活动,打造帮扶工作品牌,引导“两新组织”牢记社会责任,主动投身公益事业,造福员工,回报社会。(法制网记者 张国强)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