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司法公开再"扩容" 上海一中院推出《司法公开一百则》"升级版"

2013-11-26 16:04:4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上海政法综治网 

法院的司法公正工作能否如同应用程序般讲求“用户体验”,以社会公众的感受为检验标准进行更新和升级?11月26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深化司法公开坚持公正为民”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近日修订通过的《司法公开全方位落实一百则》,尝试对此破题解答。

作为全国法院首批“司法公开示范法院”之一的一中院,曾于2010年10月制定并向社会公开发布《推进司法公开20条意见》及细化的《司法公开全方位落实一百则》,其中在全国法院最早推出的“在线诉讼服务平台”、“院长在线”等受到了包括海外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肯定。今年9月,一中院对《一百则》重新修订完善,形成新版司法公开工作细则,内容涵盖立案、审判、执行、听证、审务等法院工作各个方面,其中司法公开新举措占三分之一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升级版”《一百则》中每一项措施均注明了公开的范围、对象及责任部门,对网络庭审直播、远程审判、公众开放日等活动开展次数等更是作出了量化规定,可操作性更强,值得公众期待。

全方位谋划创新公开形式 促进司法公开

一是推行立案工作联动机制,创设立案督办制度、立案巡查制度和立案协调制度,通过条线联动及时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立案难”问题。

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平台的易用性和信息更新频率,方面公众第一时间了解案件进程、递交材料、查询裁判文书,并通过判后答疑管理平台、“1200咨询热线”等渠道解决“找法官难”问题。

三是提供执行“一站式”服务,发挥执行事务中心作用,简化当事人办理执行案件事务流程,提高执行事务的综合处理能力,破解“执行难“问题。

四是积极探索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社会调解和司法调解等多元化调解机制,努力形成化解矛盾的合力。此外,一中院还创立了特邀监督员参与听证及法官深入社区的“上门”听证模式,健全复杂案件“轮换答疑”、“二次答疑”、“庭长答疑”等机制,做好矛盾化解工作。

借助信息化创新举措 提高公开效率

一是以信息化支持司法公开,创设功能丰富、互动便捷的“在线诉讼服务平台”和“社会公众查阅电子诉讼档案服务平台”,并与时俱进加以完善。近日,一中院着眼便民诉讼的需求,开发了移动版“在线诉讼服务平台”,使手机等移动终端用户能通过下载使用客户端,实时接受在线诉讼服务。将于明年初上线的“执行网上事务中心”则为当事人办理执行事项提供了便利,在法官的主持下就能对执行案件纠纷进行远程调解。

二是适应全媒体时代要求,一中院加强网站和微博建设,主动向社会公众提供司法信息。网站建设方面,及时呼应港澳台和海外受众群的诉求,推出了网站的繁体字版本。微博建设方面,则相继在新民网、腾讯网和新浪网都开通了官方微博,并安排专人负责官方微博的维护工作。

三是通过互联网畅通民意收集和反馈渠道,建立了“院长在线”、“网上舆情”等民意沟通表达机制,提高了法院与公众的沟通效率,一定程度上消除和化解了矛盾。

[责任编辑:李家亮]
相关报道

·上海一中院:凝聚智慧解疑难 集思广益求公正
·上海二中院深化群众工作提升司法公信
·上海二中院大力制裁诉讼失信
·上海二中院严厉制裁诉讼失信行为
·上海二中院发出司法建议获积极回应
·上海二中院立案受理“复旦投毒案”

·上海二中院立案受理“复旦投毒案”
·上海二中院发布企业产权转让审判白皮书
·上海一中院“院长在线”畅通民意沟通渠道成效明显
·上海一中院召开特邀监督员座谈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上海二中院:收受贿赂上海理工大原校长获刑
·上海一中院审理首例股指期货经纪合同纠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