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患胃癌,胃部被切除85%;他乐观积极地投入工作,累计接处警千余起,保持了零投诉,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100%;
他吃着二三十元的便宜药,却挤出钱结对帮扶贫困孤儿,救助身边的贫困群众……
他就是淄博市公安局张店分局西六路派出所民警李向利。2008年,28岁的李向利被确诊为胃癌。挺过了6个疗程的化疗后,他忙碌的身影又出现在派出所值班、执勤、出警、办案的各个岗位上。阳光的坚守、默默的付出,李向利用超常的毅力履行着自己“一生做个好警察”的承诺。
全身心投入工作是他治疗癌症的“良药”
明朗的眼神、白皙的脸颊、轻松的笑容,初次见到李向利,记者很难把他阳光的外表和癌症病人联系到一起。“我热爱我的工作,工作是我治愈癌症的良药,让我的每个细胞都充满阳光。”李向利说出了自己的“抗癌秘籍”。正是这份对工作的真诚热爱,让李向利有勇气走出癌症阴霾,有勇气迎着歹徒手中的枪口而上。
入警前,李向利是一名有着8年军龄的军人。2005年部队转业从警后,先后在公园派出所、刑侦大队、西六路派出所工作。无论是在刑警队,还是在派出所,李向利都把脚踏实地、尽职尽责作为工作准则。2008年4月28日,胶济铁路周村段两列火车相撞,张店分局参与了事故的善后维稳工作。李向利被安排在殡仪馆执勤,负责做死者家属的安抚工作并维护现场秩序。全国各地聚集而来的家属情绪非常激动,需要24小时守护,李向利和同事们昼夜不休。累了,就躺在活动室的乒乓球台上打个盹。饿了,就吃一包方便面。连续七天的疲劳引发了剧烈的胃痛,并且一次比一次疼得厉害,冒冷汗、恶心呕吐……李向利硬是通过服用止疼药扛了过去。直到5月初的一天,正在执勤的李向利突然感觉天旋地转、恶心呕吐。同事们把高烧不退的李向利送进了医院急诊,很快确诊为胃癌。
面对癌症的挑战,李向利经历了短暂的心理挣扎,他以超人的毅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与病魔展开了生死较量。一周后,李向利被推上了手术台。3个小时的手术,切除了他85%的胃。经过半年治疗,2009年初,李向利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顺利出院,赢得了抗癌战斗的胜利。大病初愈,李向利立刻返回刑侦大队,分局领导让他多在家休养一段时间,但渴望工作的李向利说:“我是警察,我渴望回到岗位上。即使不能办案子,记记材料也行啊。”2011年3月,李向利从刑侦大队调到西六路派出所,负责辖区治安工作。李向利又全身心投入到了服务群众、维护辖区治安稳定工作中。
2011年11月2日21时许,李向利顶着寒风在辖区巡逻。巡逻到一家酒吧门口时,他看到4个人进入酒吧,其中一个人的相貌特征特别像一起伤害案件中的在逃犯罪嫌疑人张某。李向利赶紧打电话向所里汇报,和增援民警进入酒吧检查。他们刚推开一个房间的门,一支猎枪猛地伸了出来,顶在了李向利的脑门上。凭着矫健的身手,李向利瞬间作出反应:左手抓住枪管猛地往上一抬,右手用力将门拽了回来紧紧卡住猎枪,然后顺势把门撞了出去,将持枪的犯罪嫌疑人死死挤在门后。迅速跟进的同事们将持枪男子及其同伙全部控制住,当场缴获砍刀7把、猎枪1支。经审讯得知,当晚张某约来同伙准备和自己的“死对头”火拼。如果没有及时制止,后果不堪设想。
“好悬啊,万一犯罪嫌疑人开枪了怎么办?”事后,同事们回忆起当时的那一幕,依然觉得惊心动魄。“只要兄弟们没事就好,我都死过一次了,没什么可怕的。”李向利说出了心里话。
“向利式”忙碌:不在处警现场,就在处警路上
白天接警、晚上巡逻,像上紧了发条的陀螺一样从一个现场忙碌到另一个现场,这是李向利目前的工作状态。李向利所在的西六路派出所是淄博市张店区的中心城区派出所,辖区大型商场、学校密集,治安形势复杂。李向利每天平均出警12次,同事们用“不在处警现场,就在处警的路上”形容“向利式”的忙碌。
事实上,李向利可以选择轻松。2011年,李向利刚刚调到西六路派出所工作时,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派出所给他安排在了相对轻松的内勤岗位。“我坚决不同意,我没有把自己当病人,希望你们也不要把我当病人,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人要顶一个人用。”李向利提出了“强烈抗议”,自愿选择了比较繁忙的治安岗位。
选择担当,甘于忙碌。李向利认真对待每一次接处警,全力解决每一次群众求助,赢得了群众的赞扬和信任。2012年11月6日,辖区居民王林报警称妻子平时把车停在家附近的银座停车场,最近两天没有回家,人和车都不见了。凭着职业敏感,李向利感觉不像是一般的失踪案,他立即到银座停车场走访,并调取监控录像。监控录像显示,4日早上有一男子坐上王林妻子的车将车开走了。根据录像分析,李向利认为是一起绑架案,立即带王林到刑侦大队,作为绑架案立案侦查。果然,当天下午,绑匪就打来电话,索要10万元赎金。早有准备的民警迅速调取各路口监控,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的车辆位置,第二天就将5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并将人质成功解救。李向利敏锐的观察和案件分析能力为迅速破案赢得了主动权。
李向利还总结出了一套矛盾纠纷化解方法:“遇到纠纷要冷静,耐心倾听找原委;划清责任要公平,处理过程显公正;思想工作要细致,矛盾化解促和谐。”凭着这套“宝典”,仅今年以来,李向利就成功调解矛盾纠纷7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到100%。今年9月16日,辖区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刘名与赵兰因琐事争吵,双方发生厮打,造成两人均有轻微伤。后来,双方因为医药费赔偿问题没有达成一致,再次发生争执。了解情况后,李向利认为,两名学生同在一个班级,如果不彻底解开两人的心结,矛盾有随时升级的可能。他先后三次找到两名学生的辅导员沟通,商量调解办法,并和双方家长取得联系,做好了家长的思想工作。经过反复的启发教育,一个月后,两名学生在医药费赔偿上达成协议并握手言和。“李警官一直在为我们做工作,费了很多心思,我们不能再给他添麻烦。”除了表示要和睦相处,刘名和赵兰还有这样的共同想法。
自2009年重返岗位后,李向利从没有因为病情耽误值班,也没有因为病情拖办一起案件。他累计接处警千余起,保持了零投诉。2012年以来,他共查处治安案件400余起、刑事案件60余起,参与抓获在逃犯罪嫌疑人20名。从警8年来,李向利先后荣获多种荣誉称号,但他说:“经历了癌症我看淡了名利,能忙碌的工作让我找到了自身的价值,是我的福气。”
李向利战胜病魔、顽强战斗在一线的精神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西六路派出所,李向利成了大家争相学习的榜样。所长王敬涛将“向利精神”总结为积极乐观、工作扎实、处事低调、乐于奉献。民警们纷纷表示,要向李向利那样乐观地面对生活,发自内心地热爱工作、主动干好工作。在李向利的影响下,西六路派出所民警们认真、积极地投入工作中,带来了工作业绩的提升。截至目前,在2013年全区22个派出所的实时综合考评中,西六路派出所位居第一。
生活清贫的他连续3年资助山区孤儿
“李叔叔,您寄来的衣物和学习用品我们都收到了,非常感谢您一直以来的帮助。”这是甘肃省夏河县麻当乡化旦尖措孤儿学校的学生写给李向利的感谢信。像这样的信件,李向利每年都会收到十几封。3年来,生活清贫的李向利共拿出2万余元资助孤儿学校的孤儿,李向利最大的心愿就是有机会能带上3岁的儿子去夏河县看看那些一直和他保持通信联系的孩子们。
3年前,正在癌症化疗阶段的李向利从网上得知化旦尖措孤儿学校因为是民办学校没有政府补贴,很多孩子缺少棉被、衣物及各种生活用品的消息。他从自己的生活费里挤出钱,买了棉被、学习用具等物邮寄到孤儿学校。从此,孤儿学校的孩子成了李向利心中的牵挂,他经常打电话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竭尽全力地帮助着这些孩子们。
然而,孤儿学校的孩子们至今也不知道这位爱心叔叔是一个身患癌症、生活清贫的人。李向利的老家在吉林农村,年迈的父母没有收入,被李向利接到张店赡养;爱人是一家商厦的普通员工,李向利患病后辞职照顾他;姐夫在一次车祸中去世,唯一的姐姐生活无着投奔弟弟。李向利是全家的支柱,他的工资是家中赖以生存的主要收入。李向利患病后,做完化疗还需吃药控制病情,一个月下来中药的费用就得1200元。为了节省开支,李向利不去药店买中药,而是定期到离家400多公里的临沂市蒙阴县药材批发市场买便宜药,将自己每天吃药成本降到了不足30元。“自己生活上节省一点,可能就会让需要帮助的人生活得不那么艰难。”李向利说。
生活清贫,却坚持资助山区孤儿,李向利的精神打动了很多人。2010年,在他的带动下,淄博市猎奇拉户外俱乐部也加入了帮扶行列,俱乐部成员与化旦尖措孤儿学校进行了结对帮扶。3年来,每年冬天,西六路派出所都要组织民警为孤儿学校捐款捐物。今年立冬这天,西六路派出所民警们就为化旦尖措孤儿学校寄去了价值3000多元的棉被、棉服等生活用品。 “三尺之躯,无以为报,我要一生做个好警察”
28岁罹患癌症,这是人生的不幸。但是,来自单位的关心和家庭的关爱却让李向利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领导、同事们的帮助让他走出了癌症的阴霾,亲人的不离不弃让他重新振作。
李向利的病牵动了张店分局所有人的心。住院期间,局领导和同事纷纷赶来看望,病房里每天都有人探视,让同病房的病友们羡慕不已。李向利需要6次化疗,一次化疗费用2万元,加上后期化疗费用,共需要二十几万元钱。昂贵的费用对于李向利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张店分局领导迅速启动了警察救助基金,组织全局民警为李向利捐款,帮他支付了绝大部分医药费,保证了他顺利接受治疗。
李向利从刑侦大队调到西六路派出所后,他成了全所最“受宠”的人。派出所专门在休息室给他安放了一张床,让他累了可以休息一下。每次加班时,食堂的刘大妈都要特别关注李向利来不来吃饭,“我心疼他,专门给他开小灶,下面条会打上两个荷包蛋!”所长王敬涛经常带着同事到家里问寒问暖,在经济上和生活上提供帮助。派出所还帮助李向利的父亲找了一份一个月有1000多元收入的保安工作,减轻了他的家庭负担。“如果没有单位领导、同事们的及时救助,我这条命可能就没了,我没有了胃,却拥有了爱。是爱让我获得了重生。”李向利说。
来自家人的爱,给李向利带来了一种不离不弃的亲情感动,成为李向利生命中最重要的支撑。李向利住院期间,因为身边离不了人,妻子辞了职,全天守护着他。岳母一家没有丝毫怨言,把李向利当作亲生儿子一样,细心照料,甚至想卖掉自己刚分到的房子。“孩子这么年轻,我们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把孩子救过来。”为了照顾方便,岳母让李向利一家搬到自己家住,每天煎好了药,等李向利晚上下班回家喝。一家人相依相守,从坎坷中熬了过来。前几天,岳母在家看电视,看到淄博电视台播出了李向利的事迹,老人既激动又欣慰地给李向利打电话:“向利,你上电视了,好样的,好好干!”
“三尺之躯,无以为报,我要一生做个好警察。”
被爱包围的李向利将感恩和奉献定为他的生命之重,决心要用自己的努力工作传递爱心、幸福。一次处警时,辖区李奶奶无意中和李向利说起自己13岁的孙女已经好几天没有回家了,孩子自父母离异后便跟着奶奶生活,李奶奶由于年纪大了,想去找孩子但力不从心。李向利把这件事记在了心里,当天下班后,就开始在张店区展开了寻找,从游戏厅、网吧到KTV、宾馆,连续十几天,李向利下班后顾不得回家,骑上自行车满街寻找,终于在郊区一处小宾馆里找到了孩子。为了帮助这个性格叛逆的小女孩,李向利和李奶奶家结对帮扶,经常和孩子谈心聊天,还定期带着物品到家里看望。有了“警察亲戚”关心自己,孩子不再离家出走,成为一名认真学习的好学生。(记者 李 娜 通讯员 李淑娟图/常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