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75米的个头,略显瘦削的身材,说话语调不高,脸上总是带着腼腆谦逊的微笑,这是陈居山给人的第一印象。
“我只是一名平凡的法官,把每一个案子当自己的本分来办。”采访中,陈居山不断重复着这样的话。“他从来没有豪言壮语,但看一下他的获奖证书,你就知道老陈不简单!”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一庭副庭长孙风才道出了这位共事了13年的老伙计的荣耀经历:2002年以来,荣获优秀党员3次,嘉奖2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优秀党员3次,院机关和全省“三零”优秀法官6次……这位从坦克乘员训练基地走出的“获奖专业户”,还创造了山东高院高龄高分通过司法考试的“奇迹”。
而陈居山对执行法官的深刻理解,用他的名字诠释再简单不过:居官为民、执法如山。
从“最可爱的人”到“天平卫士”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1981年10月6日,伴随着喧嚣的锣鼓和嘹亮的歌声,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青州东高镇陈店村,年仅19岁的陈居山,怀揣梦想,胸戴红花,走进军营,成为一名“最可爱的人”。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20个春秋一晃而过。部队期间,老陈勤学苦练,考入军校,入了党,参与研制的多项课题和编写的教材荣获部队科技成果奖项,荣立三次三等功。2001年的金秋十月,当面临退伍转业时,带着“俺是军人出身,骨子里向往法律的尊严与神圣,打心眼儿里想当一名法官!”的信念,老陈毅然报考了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并在100多名军转干部考试中,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如愿拿到了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报到证。
原来的战友和亲朋好友得知老陈进了法院,打心眼里替他高兴。可老陈心里又有了新的烦恼:经常有人咨询法律问题,自己却说不上个一二三。看来,在法院干就得有专门的法律知识。
“没有金刚钻,咋揽瓷器活?”陈居山回忆说。已过不惑之年的他,面对年龄、工作的双重压力,毅然决定:学习法律,从头再来。期间,老陈也多次动摇过,可不服输的个性和对工作事业的责任感,让他一路坚持了下来: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工作不能耽误,学习也不能落下。他先是报名参加了山东大学的网络教育,获得了本科学历。
之后,又确立了新的目标,他要以45岁的年龄冲击号称天下第一考的司法考试。看到老陈整天夹着书本,勤奋苦学的样子,有的战友说,人过四十不学艺,还是好好享点清福吧;有的同事也在背后质疑,司法考试可是天下第一考啊,这么大年纪了能行吗?面对劝说和质疑,老陈偏不信这个邪,暗下决心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此后,8小时之外,老陈去的最多的地方是法律辅导班,晚上睡得最晚的原因就是在看书。
2005年初冬,司法考试张榜公布分数:陈居山,340分,落榜。看到这个分数,陈居山却并不失望,而是对司法考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反而觉得自己下次更“有戏”。寒窗苦读一年后,再次到了看榜的时候:346分,又落榜了。此时,老陈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不信考不过!”跟自己较劲换来的是更多的辛苦和付出,之后的日子里,他有空就泡在辅导自习室里,书本成了形影不离的最亲密的伙伴。有时周末学习,为节省时间,午饭他都顾不上到外面吃,在自习室附近快餐店里买两个烧饼将就一下。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底,45岁的陈居山以409分的高分,顺利通过“天下第一考”,次年被任命助理审判员,成为山东高院执行一庭的法官。自此,昔日与坦克打交道的“钢铁侠”老陈,华丽转身为一名法院执行战线上的“天平卫士”。
老百姓的事儿开门见“山”
通过了天下第一考,迎接陈居山的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执行难。
第二天的采访,老陈迟到了,说是有一个早已定好的竞拍活动。带着好奇,记者在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拍卖厅里,见证了老陈的忙碌。
“滴答、滴答……”陈居山聚精会神地盯着大屏幕,倒计时的声音敲打着在场每个人的心弦。“3、2、1,成交!祝贺1号竞买人成功竞拍山东某煤电有限公司5.5亿元股权!”
随即,司法拍卖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监拍席上的陈居山心里松了口气。随后,他和同事起身让当事方在有关文件上签字确认。紧张而有序的忙碌过后,陈居山抬起手看了一下表,时间显示2013年10月16日上午10时25分。窗外,秋雨过后的泉城济南碧空如洗。
“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这对各方都是很好的结果!省高院执行一庭的案子,诉讼标的额都是过亿元的,执行复议案件,要在一个月的期限内完成,都丝毫马虎不得!”当发现记者在场时,老陈一边表示歉意,一边说。
“今年手头上已经办了22个案子了,到了执行庭,公休假就没请过一天!”老陈随手在办公桌的日历牌上写着明天的工作,密密麻麻的电话号码、当事人姓名和工作事项让人眼花缭乱。
“看到当事人着急,我比他还心焦!想当事人所想,这是执行法官的本分!”面对“难题”,陈居山动情地说。“就像济南某苗木公司的执行案子,说起来可真是山路十八弯啊。”陈居山抽出一摞案卷,向记者娓娓道来。
2010年6月,初夏的济南早已有了火炉的味道。一天清早,济南市某苗木公司的宋经理气冲冲的来到山东高院立案大厅,申请强制执行被济南某文化公司占用的房屋。
原来,宋经理带领着苗木公司的员工苦苦打了多年官司,经过一审和二审,终于胜诉,可以拿回自己公司的房产。没想到对方却不为所动,继续占用房屋,并且还将房屋租给200多业户,做文化市场经营之用。
接受案件后,陈居山劝宋经理冷静下来:“百闻不如一见,咱去现场看看!”第一时间,老陈带着同事赶到位于济南市英雄山下的某文化市场,只见这里熙熙攘攘,确实是个好地段:古玩,字画,奇石,花鸟鱼虫,各类文化商品琳琅满目。宋经理和员工们忍不住对陈居山说:“快帮我们把他们赶走吧,我宁可赔租金,也要把房子要回来!”
陈居山却径直走进一间门头房,随手拿起小马扎,坐下来跟卖木鱼石茶具的老李头攀谈起来。从每个月能挣多少钱,到木鱼石的收藏前景;从这个市场的前世今生,到下一步的投资计划。谈到假如清空市场重新招商时,老李头翻脸着急了:“俺一家老小就靠这点营生挣钱,那样一折腾,光养人气就得一两年,刚搞的装修就白装了!”“要是那样,俺就去上面闹!”隔壁20岁出头卖鹦鹉的小王等众多业户也凑过来嚷嚷。
通过一上午的交谈,陈居山觉得,这个案件情况复杂牵扯面广,稍有不慎会影响社会稳定,远远没有强制执行那么简单。
第二天,老陈又来到这里,走进了更多的店铺。第三天,第四天……半个多月里天天如此,他成了这里的熟客。“老哥,又来逛市场啦!”不少业主亲切的跟他打着招呼。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执行案件也。陈居山哪有心思逛市场,他是在摸业主的“老底儿”。半个多月的走访中,他彻底摸清了脉络:申请人老宋打官司这么多年确实折腾怕了,宁肯赔钱也急于要回自己公司的房子。而这些商户关心的并不是谁的房子,而是能不能挣到钱。作为法院,如果强制执行,清空房屋重新招商,则申请执行人和商户两败俱伤,如果能移花接木转嫁合同,则可以互利双赢。
“放水养鱼!”他信心满满的把这个道理跟宋经理说出来,没想到的是,老宋居然坚决不同意。“你放水了,俺的鱼养不起来谁来管?实不相瞒,俺就是担心你偏袒被执行人!”宋经理回想起当时的气话,愧疚的表情写在了笑容里。
接下来发生的事儿,彻底打消了老宋和员工们的顾虑。几天之后,陈居山找到苗木公司的宋经理,二话不说,从信封里掏出执行方案草稿,摆在宋经理的桌面上。原来,这是陈居山精心设计的一个多赢方案:让被执行人暂时管理房产及文化市场,过渡期为半年。各租赁业户继续履行租赁合同,承租费由被执行人统一收取后,于每月5日前交给苗木公司,房产交接年底前完成。2011年开始,承租业户若想继续承租,在半个月期限内,都可以优先跟苗木公司签订租赁合同。“这个方案最大的好处,就是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各方的利益。表面风平浪静,实则釜底抽薪,长远不留后患!”陈居山这样说道。此时的宋经理和员工们,反馈给老陈的不再是否定的意见,而是热烈的掌声!
在陈居山和同事的主持下,该计划顺利实施,200余户承租业户平稳过渡,没有受到一丝一毫的影响,当时嚷嚷着去闹访的业户小王,鹦鹉买卖都做到北京去了,还买了一辆崭新的小汽车。“现在我还经常去那个文化市场走走转转!老李头的木鱼石也越卖越红火了!”陈居山难掩内心的喜悦。“那点买卖算啥,俺一年光收租金就400多万元呢!”曾经愁眉不展的宋经理更是高兴地合不拢嘴,“俺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案子执行的这么公正平稳,二是没想到陈法官身居高位,为老百姓着想这么周到!”
“为老百姓办事儿,开门见山嘛!”一旁的孙风才爽朗地说道,笑声弥散到房间内的每一个角落。一尘不染的橱柜里,满满当当的放着卷宗和材料。案卷无言,却告诉记者,上面的故事只是冰山一角。
不会“拐弯儿”的执行法官
“陈法官出差从来不拐弯儿!北京、青岛这些地方的案子,能一天办完的绝不拖到第二天!”经常跟随陈居山出发办案的书记员小李感慨地说。
吃了寒露饭,少见单衣汉。2011年10月8日,寒露,晚饭后的老陈突然感觉腰部疼痛难忍。“光知道忙案子,让你提前添衣服保暖就是不听!”老陈的爱人杨玉敏既心疼又生气。老陈接过话茬,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老毛病了,贴贴膏药就好了。”一边说一边随手摸起电话找书记员小李:“明天咱6点半到火车站去青岛!北京和青岛的当事人都说好了!你可别忘啦!”这是陈居山半个月内,第三次去青岛。“再试一次!”老陈说。
10月9日清早,还是隐隐感到腰部阵阵疼痛,但随手换了一贴膏药后,老陈便早早来到公交车站牌前,等待5点30分出发的首班车。
经过一上午奔波劳顿到达青岛后,为不耽误时间,他们随手在路边买了两个胶东大包子,边吃边赶路,转赴目的地——青岛市黄岛区的某公司,当面做北京申请执行人和青岛被执行人的调解工作。由于当事双方意见分歧太大,而且都寸步不让,一下午任凭老陈口干舌燥,苦口婆心,从情、理、法等方面进行耐心说服,但双方还是不欢而散。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书记员小李难掩内心的失望:“本来觉得法官二字里面怎么也带个官,跟你出来这几次,才知道法官是个苦差事。”老陈整理好文件包,转身对小李说:“只要我们问心无愧做到公平公正,事情总会有解决的一天!”
已近晚上8点,出海归来的渔船停靠在海港,夜幕下的岛城处处万家灯火。老陈却无心欣赏美景,坐骨神经的疼痛在紧绷了一天之后,开始发力。当书记员小李劝他休息一晚,明早再回济南的时候,老陈却招来一辆出租车,嘴里挤出四个字:“去火车站!”
“其实,我何尝不想带着小李在海边走走转转啊,吹吹傍晚的海风,看看早上的海霞。但是,咱出去是办案子去,不是游山玩水去啊。”陈居山憨憨地解释说。老陈觉得,外出办案就是办案,不能分心,不能有杂念。因为你代表的不仅是你自己,更是代表了省高院和法官的形象。
“我评价老陈三快一高:走路快、说话快、办事快!效率高!”跟陈居山一起共事13年的孙风才谈起老陈直竖大拇指。
“我敢说,99.9%以上的当事人,没有对老陈说闲话的!”孙风才眼里,这个相处13年、担任执行法官5年的老伙计是个办案能手,更是办案高手。今年以来,他就办理了22个执行复议案件。2008年任法官以来,每年办案数量在庭里名列前茅。至2012年底办理执行实施案件47件,标的额超亿元的13件,复议案件46件。更可贵的是,老陈在办理执行案件中,不仅做到依法、公平、高效地对待每一起案件,每一个当事人,而且心中始终有大局意识,力求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老陈办案子,领导们放心,同事们佩服!”孙风才说。
当事人眼里的陈居山,也是个不会拐弯的“直肠子”。今年年初,青岛某投资公司徐经理不服中级法院的执行裁定,来到山东高院申请复议。几天过后得知陈居山着手处理这起案件后,徐经理心想不“意思意思”就感觉不踏实。
徐经理以询问案情为由,见到陈居山,提出说找个机会坐下来聊聊。“我也正好想找你聊聊呢。”老陈的主动出击让徐经理有些意外,陈居山接着说,“我知道你的心思,但请你放心,我们的案件分配、办理,都有着严格流程,也会公正的办理。”老陈用立马就办的个性,不想给当事人一点“心理错觉”。
见到徐经理还是半信半疑,陈居山一语点破了老徐心头的顾虑:“不管最终的裁定是支持你,还是不支持你,我都会给你个公公正正明明白白!”
徐经理心里还是不踏实,觉得是不是不够热情,没有把陈法官约出来。当他想再次去“拜访”陈居山的时候,手机里传来了陈居山的声音。在半个小时的通话中,案情的来龙去脉,办案的依据和理由,陈居山说得一清二楚,徐经理听得明明白白。最后,陈居山说:“老徐啊,我也知道你做点生意不容易,但是,公正是对当事双方的,如果单纯对你公正了,对别人就不公正了。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最后的裁定结果很快出来了,徐经理的复议请求没有得到支持。“有这样的法官秉公执法,俺服!”老徐虽然觉得遗憾,但是对陈居山的办案效率和态度竖起了大拇指。
爱人杨玉敏眼里的陈居山,是个大忙人。“别说出差不拐弯,家务事上都不拐弯!”杨玉敏笑着说,“家务事根本指望不上,他是俺家的大忙人,没有比他更忙的了。”
1987年12月结婚以来,不管在部队,还是转业后,老陈一直忙着钻研业务,司法考试,没完没了的办案子。家里的事儿根本顾不上。尤其是2008年10月,爱人从济南市燃料集团公司幼儿园内退后,更是成了家里的“全职太太”了。当问到她理解不理解老陈时,爱人甩出一句话:“谁让他是法官嘛!”老陈却说出了真心话:“不仅理解,更是全力支持啊!”这么多年来,爱人从没有因为家务发过牢骚,拖过后腿,家里家外的忙活。“虽然是个妇道人家,但是很懂道理。家和万事兴!咱主持公正不就是为了千家万户兴旺发达嘛!”此时的老陈也幽默了一把。
这就是陈居山,一个从部队到法院,从个案到全局,从同事到当事人眼里“不简单”的执行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