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记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一庭法官陈居山

2013-11-26 10:30:4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1.75米的个头,略显瘦削的身材,说话语调不高,脸上总是带着腼腆谦逊的微笑,这是陈居山给人的第一印象。

    “我只是一名平凡的法官,把每一个案子当自己的本分来办。”采访中,陈居山不断重复着这样的话。“他从来没有豪言壮语,但看一下他的获奖证书,你就知道老陈不简单!”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一庭副庭长孙风才道出了这位共事了13年的老伙计的荣耀经历:2002年以来,荣获优秀党员3次,嘉奖2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优秀党员3次,院机关和全省“三零”优秀法官6次……这位从坦克乘员训练基地走出的“获奖专业户”,还创造了山东高院高龄高分通过司法考试的“奇迹”。

    而陈居山对执行法官的深刻理解,用他的名字诠释再简单不过:居官为民、执法如山。

    从“最可爱的人”到“天平卫士”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1981年10月6日,伴随着喧嚣的锣鼓和嘹亮的歌声,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青州东高镇陈店村,年仅19岁的陈居山,怀揣梦想,胸戴红花,走进军营,成为一名“最可爱的人”。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20个春秋一晃而过。部队期间,老陈勤学苦练,考入军校,入了党,参与研制的多项课题和编写的教材荣获部队科技成果奖项,荣立三次三等功。2001年的金秋十月,当面临退伍转业时,带着“俺是军人出身,骨子里向往法律的尊严与神圣,打心眼儿里想当一名法官!”的信念,老陈毅然报考了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并在100多名军转干部考试中,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如愿拿到了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报到证。

    原来的战友和亲朋好友得知老陈进了法院,打心眼里替他高兴。可老陈心里又有了新的烦恼:经常有人咨询法律问题,自己却说不上个一二三。看来,在法院干就得有专门的法律知识。

    “没有金刚钻,咋揽瓷器活?”陈居山回忆说。已过不惑之年的他,面对年龄、工作的双重压力,毅然决定:学习法律,从头再来。期间,老陈也多次动摇过,可不服输的个性和对工作事业的责任感,让他一路坚持了下来: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工作不能耽误,学习也不能落下。他先是报名参加了山东大学的网络教育,获得了本科学历。

    之后,又确立了新的目标,他要以45岁的年龄冲击号称天下第一考的司法考试。看到老陈整天夹着书本,勤奋苦学的样子,有的战友说,人过四十不学艺,还是好好享点清福吧;有的同事也在背后质疑,司法考试可是天下第一考啊,这么大年纪了能行吗?面对劝说和质疑,老陈偏不信这个邪,暗下决心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此后,8小时之外,老陈去的最多的地方是法律辅导班,晚上睡得最晚的原因就是在看书。

    2005年初冬,司法考试张榜公布分数:陈居山,340分,落榜。看到这个分数,陈居山却并不失望,而是对司法考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反而觉得自己下次更“有戏”。寒窗苦读一年后,再次到了看榜的时候:346分,又落榜了。此时,老陈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不信考不过!”跟自己较劲换来的是更多的辛苦和付出,之后的日子里,他有空就泡在辅导自习室里,书本成了形影不离的最亲密的伙伴。有时周末学习,为节省时间,午饭他都顾不上到外面吃,在自习室附近快餐店里买两个烧饼将就一下。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底,45岁的陈居山以409分的高分,顺利通过“天下第一考”,次年被任命助理审判员,成为山东高院执行一庭的法官。自此,昔日与坦克打交道的“钢铁侠”老陈,华丽转身为一名法院执行战线上的“天平卫士”。

    老百姓的事儿开门见“山”

    通过了天下第一考,迎接陈居山的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执行难。

    第二天的采访,老陈迟到了,说是有一个早已定好的竞拍活动。带着好奇,记者在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拍卖厅里,见证了老陈的忙碌。

    “滴答、滴答……”陈居山聚精会神地盯着大屏幕,倒计时的声音敲打着在场每个人的心弦。“3、2、1,成交!祝贺1号竞买人成功竞拍山东某煤电有限公司5.5亿元股权!”

    随即,司法拍卖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监拍席上的陈居山心里松了口气。随后,他和同事起身让当事方在有关文件上签字确认。紧张而有序的忙碌过后,陈居山抬起手看了一下表,时间显示2013年10月16日上午10时25分。窗外,秋雨过后的泉城济南碧空如洗。

    “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这对各方都是很好的结果!省高院执行一庭的案子,诉讼标的额都是过亿元的,执行复议案件,要在一个月的期限内完成,都丝毫马虎不得!”当发现记者在场时,老陈一边表示歉意,一边说。

    “今年手头上已经办了22个案子了,到了执行庭,公休假就没请过一天!”老陈随手在办公桌的日历牌上写着明天的工作,密密麻麻的电话号码、当事人姓名和工作事项让人眼花缭乱。

    “看到当事人着急,我比他还心焦!想当事人所想,这是执行法官的本分!”面对“难题”,陈居山动情地说。“就像济南某苗木公司的执行案子,说起来可真是山路十八弯啊。”陈居山抽出一摞案卷,向记者娓娓道来。

    2010年6月,初夏的济南早已有了火炉的味道。一天清早,济南市某苗木公司的宋经理气冲冲的来到山东高院立案大厅,申请强制执行被济南某文化公司占用的房屋。

    原来,宋经理带领着苗木公司的员工苦苦打了多年官司,经过一审和二审,终于胜诉,可以拿回自己公司的房产。没想到对方却不为所动,继续占用房屋,并且还将房屋租给200多业户,做文化市场经营之用。

    接受案件后,陈居山劝宋经理冷静下来:“百闻不如一见,咱去现场看看!”第一时间,老陈带着同事赶到位于济南市英雄山下的某文化市场,只见这里熙熙攘攘,确实是个好地段:古玩,字画,奇石,花鸟鱼虫,各类文化商品琳琅满目。宋经理和员工们忍不住对陈居山说:“快帮我们把他们赶走吧,我宁可赔租金,也要把房子要回来!”

    陈居山却径直走进一间门头房,随手拿起小马扎,坐下来跟卖木鱼石茶具的老李头攀谈起来。从每个月能挣多少钱,到木鱼石的收藏前景;从这个市场的前世今生,到下一步的投资计划。谈到假如清空市场重新招商时,老李头翻脸着急了:“俺一家老小就靠这点营生挣钱,那样一折腾,光养人气就得一两年,刚搞的装修就白装了!”“要是那样,俺就去上面闹!”隔壁20岁出头卖鹦鹉的小王等众多业户也凑过来嚷嚷。

    通过一上午的交谈,陈居山觉得,这个案件情况复杂牵扯面广,稍有不慎会影响社会稳定,远远没有强制执行那么简单。

    第二天,老陈又来到这里,走进了更多的店铺。第三天,第四天……半个多月里天天如此,他成了这里的熟客。“老哥,又来逛市场啦!”不少业主亲切的跟他打着招呼。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执行案件也。陈居山哪有心思逛市场,他是在摸业主的“老底儿”。半个多月的走访中,他彻底摸清了脉络:申请人老宋打官司这么多年确实折腾怕了,宁肯赔钱也急于要回自己公司的房子。而这些商户关心的并不是谁的房子,而是能不能挣到钱。作为法院,如果强制执行,清空房屋重新招商,则申请执行人和商户两败俱伤,如果能移花接木转嫁合同,则可以互利双赢。

    “放水养鱼!”他信心满满的把这个道理跟宋经理说出来,没想到的是,老宋居然坚决不同意。“你放水了,俺的鱼养不起来谁来管?实不相瞒,俺就是担心你偏袒被执行人!”宋经理回想起当时的气话,愧疚的表情写在了笑容里。

    接下来发生的事儿,彻底打消了老宋和员工们的顾虑。几天之后,陈居山找到苗木公司的宋经理,二话不说,从信封里掏出执行方案草稿,摆在宋经理的桌面上。原来,这是陈居山精心设计的一个多赢方案:让被执行人暂时管理房产及文化市场,过渡期为半年。各租赁业户继续履行租赁合同,承租费由被执行人统一收取后,于每月5日前交给苗木公司,房产交接年底前完成。2011年开始,承租业户若想继续承租,在半个月期限内,都可以优先跟苗木公司签订租赁合同。“这个方案最大的好处,就是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各方的利益。表面风平浪静,实则釜底抽薪,长远不留后患!”陈居山这样说道。此时的宋经理和员工们,反馈给老陈的不再是否定的意见,而是热烈的掌声!

    在陈居山和同事的主持下,该计划顺利实施,200余户承租业户平稳过渡,没有受到一丝一毫的影响,当时嚷嚷着去闹访的业户小王,鹦鹉买卖都做到北京去了,还买了一辆崭新的小汽车。“现在我还经常去那个文化市场走走转转!老李头的木鱼石也越卖越红火了!”陈居山难掩内心的喜悦。“那点买卖算啥,俺一年光收租金就400多万元呢!”曾经愁眉不展的宋经理更是高兴地合不拢嘴,“俺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案子执行的这么公正平稳,二是没想到陈法官身居高位,为老百姓着想这么周到!”

    “为老百姓办事儿,开门见山嘛!”一旁的孙风才爽朗地说道,笑声弥散到房间内的每一个角落。一尘不染的橱柜里,满满当当的放着卷宗和材料。案卷无言,却告诉记者,上面的故事只是冰山一角。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