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矛盾的“及时雨”
——福建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司法所“两所一社区”警民联调机制促和谐
“社区联调室真不错,不仅很快帮我们解决了问题,还和谐了邻里关系。”居民陈大爷与楼上邻居因卫生间渗水问题产生矛盾。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司法所了解情况后,立即赶赴现场,做好双方的思想工作,并终于促使双方达成协议,及时化解了一起矛盾纠纷。这只是湖里司法所建立“两所一社区”警民联调机制后,成功化解矛盾的一个普通事例。如今,辖区内居民发生一般性“摩擦”,大都主动找社区联调室进行调解。
想要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单靠司法所的力量是不够的。2009年12月4日,湖里司法所率先在厦门市兴华社区挂牌成立“两所一社区”警民联调工作机制,搭建警民联调工作平台,实行派出所、司法所、社区三方联动,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治安调解的无缝对接。该机制顺应了群众“有困难找民警”的习惯,将人民调解工作关口前移,对一些民间纠纷、轻微治安案件进行调解,做到了矛盾排查前移到社区、化解纠纷在苗头。不但及时化解了矛盾,还降低了当事人为维护自己利益投入的经济成本,实现用最低的成本迅速解决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2011年2月,高三学生黄某晚上回家时,看到同一小区陈某的小车挡住其去路,心生不悦,一时冲动,用钥匙在小车上划了一圈。第二天,陈某见自己的爱车被伤,很生气并报了警。民警通过查看监控录像,发现是黄某所为。这本是一件可追究黄某刑事责任的案件,但考虑到他还是个学生,且是因一时冲动,而且陈某停车也有不当之处,如果追究黄某的刑事责任,有可能影响其一生。于是,湖里司法所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引导其进入社区联调程序。最终,黄某的监护人向陈某赔偿了4000元。
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有力地化解了一起可能破坏邻里和谐的隐患,也起到了“治病救人”的效果。“两所一社区”警民联调工作室既考虑矛盾纠纷的化解,也注重从思想上对当事人进行教育和感化。联调室不嫌琐碎、不怕麻烦,对找上门要求调解的家庭矛盾、婚姻纠纷、邻里琐事等,总是不推不避妥善解决。社区一位居民,因夫妻关系不好,常找人民调解员哭诉,而且每次哭诉的内容几乎都一样,常常一说就是半天。联调室的工作人员耐心、不厌其烦地对夫妻双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调解,最终夫妻两人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握手言和。
通过“社区联调室”工作机制建设,使发生在基层的社会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被解决,尽早让当事人从纠纷中解脱出来,避免了矛盾升级转化,减少了群体性事件、民转刑案件的发生。“两所一社区”警民机制建立以来,先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79起,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人民调解,主要调解的是邻里纠纷、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一些琐事,这些事看起来简单,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会影响到家庭以及工作。”湖里司法所所长王建光如是说。(福建长安网记者 法制今报记者 黄秋云 通讯员 王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