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工作的那份真
“做事就是做人,把小事做好,是一种境界,把易事做好,是一种底线。”——这是李树明最喜欢的座右铭。
“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十几年的工作生涯里,李树明有一半的时间在基层一线度过,先后担任副中队长、中队长、改造副监区长,现任南京监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任。他自创出“四不”工作心得:监管安全无小事,松不得;处理事情须及时,拖不得;犯情动态要掌握,蒙不得;攻坚转化贵坚持,懒不得。
一次,监区服刑人员刘某情绪很不稳定,对抗值班民警。已在下班回家途中的李树明电话得知此事后,当即掉转车头,返回单位。李树明对刘某进行了细致的询问和耐心的解答,当刘某得知李树明为了自己放弃休息,半路折回来后,突然说了一句:“李教,在你的心里,我真的这么重要?”接下来的谈话就变得非常顺利了。张某因违规被扣分处理,心情很沮丧,一个人在角落里自言自语,细心的李树明发现后当即找他认真交谈询问,张某交代了准备割腕自杀的企图。5年来,李树明查获狱内重大违纪事件9起,消除各类重大隐患23项。
对待服刑人员的那份心
“对服刑人员的诉求须关心、耐心和倾心;处理服刑人员危机须精心、上心和尽心;解决服刑人员心理问题须细心、热心和专心。”——这是李树明最常用的服刑人员管教方法。
2011年9月,李树明受命担任起刚刚组建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任,让他有了施展才能的新天地。服刑人员王某在南京监狱是个有名的“天罡星”,他认知差、恶习深、易冲动、刑期重,违规受处理是家常便饭,刚调来时,奖励分为-127分,所有民警都成了他眼中的仇人,而李树明偏偏与他“较上了劲”。一次晚点名时,王某拒不回监舍休息与值班民警发生激烈对抗,甚至试图殴打民警。被送到高危监区管控后,李树明主动找其谈话,同时对王某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多次联系省局专家开展远程会诊,还帮助王某与多年未曾谋面的家人取得联系。
在李树明的不懈努力下,王某的心魔一点点祛除,改造态度也转变了许多,去年四季度还获得了省级改造积极分子的称号。谈到王某的转化过程,李树明一声叹息:“真难啊!”
有的服刑人员家属为了感谢他,要请他吃饭、表示“心意”,他一概回绝。人家送来锦旗,他回绝不了,就说:“我是监狱警察,做的都是分内的事啊。”对李树明来说,付出心血换来顽危犯的转化,一切回报都有了。
对待同事的那份情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这是李树明最常说的“口头禅”。
李树明的细心用在战友同事身上,又多了那么几分柔情,大家都把他当“贴心人”。在监区担任领导时,一名刚招录的新民警面对复杂的狱情和繁重琐碎的工作任务,产生了心理压力和抵触情绪,李树明就找他谈心交流,拉家常般的讲述自己刚参加工作时遇到困难的感受,怎么一步步从老民警眼中幼稚的“小家伙”成长为管教能手,并不厌其烦地传授自己的“招数”。几番促膝长谈,这名新警豁然开朗。此后,这名新警工作渐渐打开局面,得到了身边同事们的肯定。老李用真情换来一个齐心协力的团队。
对待家人的那份爱
“把我的爱记心里,直到永远,漫漫长路,拥有着不变的心。”——这是李树明最喜欢的歌词
在李树明的日历上,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节假日,下班迟回家、双休日加班是常有的事。远在外省的父母已年迈,岳父岳母体弱多病,妻子有肝病史,不能劳累,上幼儿园的孩子也时常生病住院。了解情况的同事都劝他向组织反映一下实际困难。可他只是淡淡说了一句:“比我困难的家庭多了。”可这个家却成为邻里公认的和睦家庭。赡养老人、照顾妻儿、承担家务,在家时的李树明负担一点儿也不轻,但作为儿子、丈夫、女婿、父亲,他尽心当好自己的角色,虽然这个家在需要时常缺少了他的在场,但家里从未缺少过欢笑。(记者 梁 言)
·大连有对儿“禁毒侠侣”
·赵娟和她的“六不工作法”
·陈新才:特殊人群的爱心守望者
·最美基层干部林志梅:她站在那里就是预防
·最美检察官张飚:光荣属于所有追求公平正义的检察官
·追记四川金川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副主任许锡蕾
·追记四川金川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副主任许锡蕾
·上海杨浦区传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王荣斌法官:“三心”办铁案 平凡写忠诚
·一份司法鉴定意见书的“背后”
·全国10名检察官获“最美检察官”称号
·千钧一发!湖北长阳民警悬崖边救女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