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枫桥经验”提出“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50年后,大连公安“一把手”走出“衙门”,接上地气儿,“翻箱倒柜”给百姓排忧解难。
据了解,11月5日至20日,大连公安机关利用半个月时间,全警种参与,集中开展了“一把手”接访、主动约访、下访等一系列活动。截至11月20日,共接访1487件1860人,其中涉及公安管辖811件1035人,现场办公当场解决问题的37人。
三天接访近百起
11月7日上午,在大连市公安局信访接待室,年过花甲的腾先生抱着一个满是喜糖的尼龙绸包走到民警面前。“小伙子,我是来感谢你们的!”
原来,腾老的女儿再婚后生育一子,可因为当年离婚后一直没有迁回户口,现在因为动迁,老人的女儿成了空挂户。而他女儿现在的丈夫又是外地户口,所以腾老外孙想落户到大连就成了个难题。腾老本想把女儿和外孙的户口都落到自己名下,可老人的住房也已经动迁,目前户口的状态和女儿一模一样。
11月5日,腾老汉来到市公安局信访接待室反映情况。
查明情况后,市公安局信访办和治安支队立即开展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暂时把他们户口落在了沙河口分局南沙街派出所,等将来腾老的房子达到了落户条件,再一并迁走。
腾老汉为此深受感动,一大早就来给民警们送孩子的满百天儿的喜糖。
据了解,仅在大连公安机关集中开门接访活动的前三天,“一把手”们就接待来访群众129人,涉及近78起案/事件,其中10余起所反映的问题当场就得到了解决,其余60余起也已全部登记造册,进入信访程序。对于非公安管辖的100余起信访诉求,警方当场予以答复并转交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妥善处理。
接访必须“有下文”
以前,一些人认为信访问题都是长期积累,积重难返,一些单位曾有“畏访”情绪,尤其是开门接访,更要鼓足勇气。一些人则担心, “一把手”集中开门接访是不是做一做姿态,最终流于形式?
据了解,在开展“一把手”开门接访活动之初,大连市公安机关就做出了承诺,对此次集中开门接访并进入信访程序的,要在受理之日起60日内处理完毕。情况复杂的,经市局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结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
市民刘女士的丈夫是蒙古族,姓“郎”。按照那边的习俗,落户时只落名字不落姓氏,所以他们的儿子当初落户的时候是以“杭盖”为名落户的。如今杭盖在大连已经结婚生子,想给孙子以“郎”为姓落户遇到了困难。
因为没有相关政策规定,户籍民警不敢贸然操作。11月5日一大早,刘女士来到了集中接访点。
治安支队的工作人员一查,不仅大连没有政策,内蒙古自治区也只是约定俗成,并没有“书面说明”。考虑到姓名是孩子一辈子的大事,和大连市民委几经沟通确认后,公安机关最终出具了证明,帮孩子恢复了“蒙古姓”。
常态接访打出“温情牌”
在市公安局的信访接待室,为来访群众倒上一杯热水,搬来一把椅子,送上一个握手,让不少信访群众印象深刻,警民距离瞬间拉近。而没有了距离,也就自然听到了民意。
在集中接访中,有一些问题属于法律上的空白,光拒绝不讲清楚,百姓理解不了,就会引起百姓的不满。一些事情只是有说法,却只是简单发文没有详尽说明,百姓接受不了,就会形成“积怨”。
现在,让曾经“剑拔弩张”的接访“温情脉脉”,与曾经“可望不可及”的“一把手”唠唠家长里短,一下子起到了“降温降压”的作用。
大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刘乐国表示,集中开门接访就是要让干部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和群众“零距离”。让公安机关的干部走出大门,接上地气,让民情民意 “零门槛”、“零障碍”地反映上来。公安机关只有感受到怨气、闷气,把百姓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才能最终理顺他们的心气、脾气。(记者 张国强)
·辽宁抚顺:化解矛盾在基层
·[视频]管理创新:辽宁交警下乡服务
·辽宁:出入境办证服务越来越人性化
·辽宁公安厅规范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辽宁锦州凌河交警大队大力整治校园交通秩序
·辽宁抚顺吸纳各方力量参与平安村社创建
·辽宁抚顺吸纳各方力量参与平安村社创建
·辽宁灯塔为企业提供办证“绿卡”服务
·辽宁公安厅专项行动侦办走私案件50起
·辽宁政法委:开诚布公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辽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突出“五个重点”
·辽宁盘山民警爱心温暖困难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