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涉及老年人的婚姻家庭、继承、瞻养、抚养等热点、难点纠纷越来越多,怎么办?重庆市司法行政系统开展的“夕阳红老年人维权关爱行动”,让老年人不跑远路、不花钞票、不打官司更能解决问题,成效明显——
市法援中心今年办涉老维权案近9000件
日前获第一届全国“敬老文明号”荣誉称号
本网讯 (记者 舒楚寒)发挥法律援助职能,创新敬老爱老助老机制。日前,重庆市法律援助中心获得第一届全国“敬老文明号”荣誉称号,这也是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开展“夕阳红老年人维权关爱行动”专项活动成效的缩影。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市共办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近9000件,提供法律咨询和代书45000余件次,调解涉老纠纷21000余件,有效地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流动调解室
老人足不出户化纠纷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权益保障问题在司法实践中日益凸显。如何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推进老龄事业发展成为市司法局力求突破的一大难题。为此,今年3月份起,在市司法局的号召下,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启动“夕阳红老年人维权关爱行动”专项活动。
据了解,专项活动期间,人民调解组织积极开展以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为主要内容的民间纠纷的集中排查工作,使可能发生的涉及老年人的纠纷苗头,及早发现、及早预防;对已经发生的涉老权益的婚姻家庭、继承、赡养、扶养等热点、难点纠纷,强化对纠纷双方当事人的心理疏导和教育,使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为实现调解便民,“流动调解室”在基层大力推广,调解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田间地头、农户院落,通过现场登记、勘查、笔录、调解,现场签订调解协议书,让老年人不跑远路,不花钞票,不打官司,便能解决问题,避免诉讼之苦。此外,我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协调老年工作有关部门,加强涉及老年人纠纷的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加强调解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涉及老年人纠纷的调解工作水平。
督促检查
开展情况纳入目标考核
身患重病和孤寡老人寻求法律援助,专门开辟法律援助审批指派“快车道”;对行动不便的病、残、高龄老人,实行上门服务。据介绍,市法律援助中心创新敬老爱老助老机制,将解决老年人实际困难作为法律援助的重要方面,其中结合全市“五优化”空巢老人法律援助等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了广大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农村敬老院、城镇福利院、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等空巢老人聚集点,为老年人撑起一把司法保护伞。
辖区老人需要维权,当地司法行政机关第一时间便能提供法律服务。“这得益于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已将辖区老人的基本信息摸得很清。”市司法局相关人士介绍,专项行动期间,各区县司法局、司法所积极创新群众工作方法,通过主动走访、主动宣传、主动调解、主动维权,做到老年人基本信息清、身体状况清、居住条件清、经济来源清、子女赡养情况清;对老年人维权中出现的疑难复杂问题,及时组织资深律师集体讨论,进行情况分析、案情研讨,确保疑难复杂案件的办案质量。
市司法局对专项行动的督促检查逗硬,并将活动情况纳入目标考核,保证了专项行动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重庆一中院:建筑领域成合同诈骗“重灾区”
·重庆严查民生民利领域职务犯罪
·重庆永川警方:将公安工作评价权交给群众
·重庆开展特邀监督员巡查评议监所活动
·重庆南川区探索法治小区建设
·重庆:代表委员走进监狱实地感受整改成效
·重庆:代表委员走进监狱实地感受整改成效
·重庆云阳: 综治“总管”用心守护一方平安
·重庆:全市监狱系统教育实践活动生动活泼
·重庆五中院诉讼服务中心便民利民
·重庆一中院积极打造廉政教育“四个平台”
·重庆渝中:"我最喜爱的社区民警"向群众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