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贵州思南:突出"三项重点"助推"平安建设"

2013-11-22 20:16:2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中国网 

平安贵州建设系列报道之一

思南:突出“三项重点”助推“平安建设”

贵州省思南县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突出抓好移民后续管理、违法青少年的教育挽救、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扶安置“三项重点”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平安思南”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寻路子,增票子,源头解决移民的后续管理问题

“社会管理创新,民生是根本,一切矛盾问题都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政法部门既要抓稳定,更要抓发展,只有两手抓,两手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问题。”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县公安局局长史大高如是说。

思南县为了解决思唐、许家坝,塘头,文家店、三道水、香坝等5个乡镇集中安置18707名移民的后续管理问题,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在维护好稳定的前提下,政法部门会同相关部门为移民寻求致富路子,培植后续产业,实施产业带动,推行移民带领移民、移民教育移民、移民管理移民、移民监督移民的“移民自治制度”。一是搞好“三个结合”促进共同富裕。针对失地移民集中安置后如何保证他们的经济收入、确保生活安定等问题,通过组建土地流转协会,果蔬协会,养殖协会,把土地、劳力、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实现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形成协会经济与移民持续增值增收的长效机制。二是建立土地利用、城镇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四规融合”机制。对城乡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优化移民的生存环境。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提高移民的就业机会和能力,建立公共服务均等城乡一体的就业和社保制度。三是丰富社区文化活动载体。组织移民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把政策法规和农民实用技术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花灯剧”,使移民在娱乐中学习,在娱乐中提高政策法规和实用技术水平。思林电站库区网厢养鱼大户彭仕政说:“我家三弟兄都是移居塘头镇穿硐村的移民,2010年在政法部门帮助下,开始从事网厢养鱼,目前我养鱼50多厢,预计可收入25万余元。”他掐指算了算,穿硐村的移民有93户372人,从事网厢养鱼的有25户,从事畜禽圈舍养殖的有30多户,从事运输业的有5户,从事建筑和其它行业的有20多户,我们移民的人年平均纯收入都超10000元。

不嫌弃,不气馁,共同挽救失足青少年

三道水乡林山村王某于2012年8月考入贵州交通职业学院,当政法部门的领导去回访和祝贺时,王某泪流满面地说,“没想到我不但能读书,而且还考上了大学,感谢政法部门、学校对我的关心关爱,我一定努力学习,决不辜负你们的希望。”三年前,未满十八岁的王某因寻衅滋事,被思南县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县人民法院在审判时发现王某既是初犯又是从犯,按照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县人民法院法对王某作出免于刑事处罚决定,并与王某就读的学校、家庭签订帮教协议,制定帮教措施,使其重返校园,获得重新学习的机会。近几年来,该县政法部门通过建立司法挽救体系,对初犯、偶犯和从犯以及犯罪情节轻微的未成年人,实施教育挽救,建立“分类帮教、结对帮扶、政法兜底”的帮教机制,逐步推行未成年人轻罪档案消除制度。对全县178名犯罪情节轻微、无逮捕必要的,不批准逮捕,其中13名不予起诉。通过建立政法部门、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教方案,实施教育挽救,有166名犯罪情节轻微的青少年重返校园,有5人顺利考上大专院校、7人走上工作岗位。

建基地,强管理,降低刑释解教人员的重新犯罪率

在思唐镇双龙大道施工现场,县司法局领导介绍一个头戴安全帽,挥汗如雨,正和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的中年汉子,他就是因故意伤害罪被判死缓,在监狱里呆过21年的赵四(外号)。2011年6月,赵四因认罪服法态度好提前释放,走出监狱却成了一个实足的“三无”人员,他感到很孤独、很无助,回到破烂家中的凳子上睡了一晚上,第二天就跑到司法局请求送他回监狱。县委政法委知道此事后,召集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赵四实施帮扶,通过帮扶和自己的努力,他不仅修了房子,成了家,搞起了农家乐,还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包工头。赵四非常动情地说:“感谢政府的帮教,使我找回了自己,重树了希望,现在每月可以赚几千块钱。”

思南县通过建立“社会帮建体系”,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的生活就业问题,使他们自食其力,重归社会。一是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必接”机制。对刑释解教人员政法(综治)部门必须派人到监(所)去接,做到出监(所)有人接,接回有人管,困难有帮,该县刑释解教人员的“必接”率达99%以上,从源头上解决刑释解教人员脱管漏管问题。二是加强对释解教人员的就业技能培训。县政法部门与铜南驾校建立刑释解教人员技能培训基地,凡刑释解教人员学习驾驶技术的,驾校减培训费500元,人事劳动局补助500元,政法部门还联合人劳、扶贫、农业部门对刑释解教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培训率达90%以上。三是切实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难问题。县政法部门与短途汽车客运公司、大坝场茶场、阳光打火厂建立释解教人员安置基地,建立 “阳光驿站”40个,对就业无门的刑释解教人员安排到基地或其它企业就业,目前有800多刑释解教人员得到重新就业安置。四是建立政法干警进驻“干群连心室”制度。为了更好地掌握社情民意、宣传政策法规、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加强特殊人群的教育管理。政法部门选派526名干警进驻村级“干群连心室”,对刑释解教人员开展面对面,手牵手,心连心的“帮扶服务”,真正把帮扶工作落到实处。据了解,该县现有刑释解教人员1008人,重新就业率达98%以上,重新犯罪率在0.4%以下。

群众的意愿是平安建设的“风向标”,群众的评价是平安建设的“试金石”,解决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是政法工作追求的目标。一位在思南经商的湖南籍客商仇思成说:“几年前,思南的治安比较混乱,偷抢、打架斗殴、寻衅滋事随时可见。现在的思南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治安社会好了,“两抢一盗”和违法犯罪的少了,感到非常安全,基本实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我正在申请为思南常住户口呢!”(记者 苟敬萍 通讯员 袁智勇)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铸平安贵州南大门:看党旗红润和谐
·贵州松桃干警执法办案“五严禁”入脑入心
·贵州三穗落实执法办案“五严禁”
·贵州集中整治影响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
·贵州遵义市公安局长微服私访治安整治情况
·贵州法官用爱心传递“正能量”

·贵州法官用爱心传递“正能量”
·贵州天柱法院筑牢“三道关”守好廉政防线
·贵州绥阳警方“四措施”加强保密工作
·贵州六枝“五个更加”提高刑事诉讼监督质效
·贵州黎平“亮利剑”十项行动创和谐
·贵州公安:敢于“唱黑脸”敢于“问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