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云龙
河南南阳府衙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知府衙门。那里是繁华都市中的一片清静之地,走在青石板路上,置身于开阔的建筑间,流连于一幅幅楹联前,品读着前人留下的深刻厚重而又言简意赅的语句,让人回味无穷,在叹服国学的博大精深之时,也让自己悟到了法官之道。
在中国古代,走马上任的官员们没有发表施政演说的习惯,但从宋代起,就陆续有官员在官署衙门撰题匾联,表明自己的官风、心迹、政愿等为官之道。到清代这种行为几乎成了各级官员的必行之事。封建衙门里的匾额大抵以勤政爱民、慎刑谨身、反腐倡廉为要旨。虽说是一种封建衙门文化,但这种文化根植于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中,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在官衙的匾联中也有充分的体现,许多古今相通的司法文化也浓缩其中,对今天的法官仍有借鉴意义。
“看阶前草绿苔青无非生意;听墙外鹃啼鹊噪恐有冤魂。”——法官之责
此联说的是为官者从门前墙外的草绿鸟啼,怦然想起在判案过程中,如有疏失,难免会发生冤案,为此应该时时警惕,慎加审察。作为法官,日日接触案件,有时难免心生懈怠,但法官“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善恶忠奸、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人命关天”,因此,审案时必须如履薄冰般谨慎小心。
“春雨无私,进衙先拜清风二字;清筠有节,出府再留正气一身。”——法官之廉
此联提醒为官者要清廉,更要品正。法官,置身于各种诱惑之中,公廉应是自己的行为准则。古人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法官要保持公正审判,就要做到不为金钱所动,不为人情所惑,不为权势所迫。如果不知足,而去追求名利和权势,将会导致物欲的膨胀,物欲膨胀会使人失去理性,审案也将失去公正。
“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易事;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法官之能
此联道出为官要清廉但更要多为百姓办实事。清朝初年对各级官员高标准严要求,但部分官员不求有功,只求无过。朝廷设官,是让官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不是去当木偶的。法官也一样,要实实在在地为民司法,要对得起自己的荣誉与地位,对得起当事人对自己的信任。
“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事费钱就胜人终累己;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事,做这官不清不勤不慎易作孽难欺天。”——法官之术
此联劝诫百姓,不要因寻仇负气来打官司,也告诫为官者,审断案件不仅要考虑法律是如何规定的,还要斟酌情理考虑具体情况。一些案件令人叹息,如曾经恩爱的夫妻为争财产反目成仇,甚至引起双方家族的争斗;有的邻居之间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互不相让,伤了和气不说,还让全家人一起卷入诉累之中。古代司法官对亲情的珍视,对百姓疾苦的体恤,对今之法官处理案件仍有借鉴意义。在基层法院,多是一些简单民事纠纷,故法官在判案时,既要依照法律规定,又要综合考虑公序良俗,人情乡情,以期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