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10名优秀基层人民法院法官谈落实群众路线

2013-11-22 11:27:0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真心关爱以理服人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 陈辽敏

  简介:她的调解方法曾被媒体广泛报道,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女法官”、“全国模范法官”等荣誉称号,现为中共十八大代表。

  法官是具有法律思维和职业伦理素养的法律人。近年来发生的很多法律热点案件或事件之所以引起争议,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法律人士和非法律人士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和冲突。在基层审判工作中,将法理和情理结合得更为密切,让老百姓在感受到法律公正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法律的温暖,就需要法官有做好群众工作的功底。

  一要培养好与群众的深厚感情,真正做到思想上贴近群众、感情上融入群众、工作上深入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我们做群众工作,要将心比心,面对面地与群众交流。在工作中,我们感受到确实存在着社会心态焦虑、人心浮躁的现象,而有的老百姓因病、因车祸等致贫,就需要更多的关心、关爱。面对遭遇不幸的当事人,法官要将善良和爱心传递出去,抚慰他们的心灵。

  二要有亲民的工作态度,多站在群众的角度,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老百姓到法院来打官司,大多带着一股怨气,这时法官就更需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态度温和一点,言语客气一点,他们的心情可能也会平和一点。面对意气用事的当事人,我们要用万般的细心去化解他们的怨气。对有些蛮不讲理、出言不逊的当事人,我们要更加沉着冷静、耐心疏导、以理服人,用自己的正能量去消解他们的负能量。

  用心打造法治名片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刘 黎

  简介:她审结的民事案件无一信访、投诉,获得北京市法院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每一个个案的公正审判都是一张法治名片,也是一张法治的宣传单。每一个法官都要展示良好的司法过程,尽最大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秉持正确的理念,是确保司法公正、赢得群众信任的根本。当前我国老百姓法律意识、维权意识迅速增强,但其诉讼能力的提升远远跟不上法律意识提升的速度。这种状况决定了法官不能仅仅把自己定义为一个规则的适用者,也要把自己定义为问题解决者。我们既要用法律思维进行裁判,也要对群众怀着深厚感情。唯有如此,才能让公正彰显,让百姓信服。

  尊重群众的期待,是妥善处理纠纷、有效疏导怨气的前提。群众总是期望自己能得到法官的尊重,期望法官能够平等地看待自己,期望自己的意愿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这些期待使当事人与法官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关系,一些当事人对法官既想信任亲近又警惕怀疑,此时,法官如果能以开放平和的心态去回应他们,给他们尊重,就会给他们对公正的基本确信,进而在这种微妙关系中减少其警惕怀疑的成分,增加信任信服的因素。

  让正义看得懂,是彰显法官素质,树立司法权威的保证。要把一起起案件、一个个法律关系看作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依法办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案件中涉及的利益、情感、道德等因素,作出能够被当事人和社会所接受的成熟裁决。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新疆高院各部门召开群众路线教育专题生活会
·广东公安厅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部署
·江苏无锡滨湖区法院践行群众路线工作纪实
·公安部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综述
·安徽:谋划整改路线图 写好群众路线大文章
·河南南召法院走群众路线促工作提高

·河南南召法院走群众路线促工作提高
·谋划整改环节路线图 写好群众路线大文章
·政法干警群众路线教育读本
·坚持群众路线的历史经验教训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深刻认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