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
鲁兵海
提起文化,你会想到什么?提起警营文化,你又会想到什么?面对这样的两个问题,也许很多人难以回答。究其原因,不外乎在许多人心中,警营文化与现实之间隔着那么一层薄薄的窗户纸。在一些民警看来,文化是虚的,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文化究竟应当是什么,这是发展警营文化首先需要解决的课题。
首先,警营文化应当以一种看得见的形式呈现。这种形式,包含对外和对内两个部分,就像许多人提到宝马会想到BMW,提到奥迪会想到四环一样,每当人们提到警察时,如果都能条件反射式地想起某种东西,这种“东西”就是警营文化的一部分,也是警察队伍的整体形象外塑。举例来说,日常执法和管理服务工作中我们有句口号叫做“精益求精”,这句话如何落实到行动?这就需要详细的制度设定,比如服务群众的窗口,民警的工作必须做到群众感觉最便利才算达标。做宣传工作的民警,必须达到稿件数量和质量双重提升,确保不发生危机公关事件等等。将精益求精四个字具体化、可视化。总之,不论是哪个警种,要以看得见、摸得着,能让人充分感受到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独有的风范,打造这样的警营文化。
其次,警营文化要以温情的方式融入民警心中。不少民警感叹,基层公安工作繁杂,连办案子的时间都没有,哪有时间去听演讲、搞比赛呢,完全是浪费时间。这种心理很普遍,导致的结果就是,主办方的一腔热情遇到的是被动应付,参与的人热情不高,效果可想而知。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尝试在小范围内搞温情文化,三五个人一个小组,挑一个大家都有空闲的时间,举办一些贴合民警自身兴趣的活动,例如搞读书会或者就一个主题开展讨论之类,把这样的活动坚持下去,一定能赢得民警的真情投入、真诚参与。
最后,警营文化还要契合自身实际。有的公安部门领导片面理解警营文化,认为办一场演出、搞一次比赛、做一次演讲就算是开展了警营文化活动,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这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就是一阵风,风过无痕,效果寥寥。警营文化应当是来自警营生活又高于警营生活的,是时代特色和地方文化的融合,脱离实际的警营文化只能是空中楼阁,警营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程,企图靠一两次大型活动一蹴而就,注定无法达到“快乐工作”的目的。
警营文化应当温情落地,不能是天花板,让人可望而不可即;也不能是一阵风,昙花一现,需要长期建设。
·由企业文化谈警营文化创新
·警营文化:小派出所里的“大文化”
·江西赣州公安:警营文化花繁枝茂
·注重警营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融合
·山东烟台机场边检站开展“警营文化月”活动
·注重警营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融合
·注重警营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融合
·武警潍坊支队借“风筝之都”打造特色警营文化
·四川什邡:特色警营文化显成效
·江西南丰县公安局打造警营文化长廊
·警营文化父子兵
·利用警营文化激发队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