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坚持以“和谐五星”创评活动为抓手,积极推进农村社会管理服务社区化建设,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创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党组织领导、政府管理与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把社会管理重心向农村最基层下沉,积极破解政府热心推动、群众反映冷淡、社会很少参与的“三张皮”现象,在打通农村社会管理“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开展“和谐五星”创评活动 激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内动力
2011年起,灵台县在总结拓展西屯乡开展“和谐五星”创评活动的基础上,着眼发展产业致富、文明风尚育人、改善环境宜居、民主管理自治、促进农村和谐,从致富争先、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等方面入手,在全县广大农村全面开展了以“致富星、孝爱星、守法星、诚信星、新风星”为主要内容的“和谐五星”创评活动,并围绕突出群众主体作用这一主线,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从解决农村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入手,自下而上抓创评,由群众讨论制定评选标准,乡村根据各农户的具体情况,因户施教,细化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贫穷落后的群众怎么致富、忤逆不孝的怎么敬老、违法乱纪的怎么守法等突出问题,充分调动和激励群众参与,使创建活动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同时,坚持对授星挂牌的“和谐五星”农户和家庭成员享受政治、经济方面的优先优惠待遇,不断增强高星级农户的荣誉感和低星级农户的压力感,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了创评活动的影响力,实现了对农民由管制约束型向激励引导型的转变,探索了一条新时期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新路子。目前,全县参与“和谐五星”创评活动的农户达到50740户,占全县总户数的95.6%,共评选命名“五星”户3341户,占参加创评户数的6.6%。
推进农村管理社区化 搭建为民服务平台
针对农民居住相对分散,难以实现服务与群众的“零距离”对接,灵台县以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目标,以富民、助民、育民、便民、利民为着力点,按照格局发育成熟、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显著提升、社区生活健康文明、社区秩序和谐稳定的功能定位,积极探索“一村一社区”和“中心村+村落”的模式,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并围绕服务村民、服务生产,坚持“班子带头、党员跟进、群众参与、互助合作”的原则,在农村社区组建了生产生活、互助救助、医疗卫生、综治安保和文化服务五个服务站,逐步建立健全了集政府公共服务、志愿互助服务、市场化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体系。
目前,全县建成农村社区116个、社区服务中心116个、5类社区服务站580个,统筹整合农村社会资源,组建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345支3560人,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
不断加强村级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卫生防疫、计划生育知识宣传普及和儿童计划免疫、地方病防治、疾病预防,有效满足了群众医疗卫生需求。充分发挥村级治安保卫、民事调解小组的职能作用,开展经常性法制教育、“法律知识进万家”和“平安社区创建”等活动,促进了社区和谐。依托农民技术学校、远程教育站点等载体,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体育“五进社区”活动。通过文化服务站,把文化、体育、广播、信息引进农村社区,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增进了村民之间的交流,营造了一个文化促发展、文化促和谐、文化促祥和的新型农村社区文化氛围。成立了农村计生协会、老年人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社会组织,积极化解农村矛盾,提供各类便民服务,让群众就地享受到所需的各类公共服务,让最基层的群众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全覆盖 集聚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合力
灵台县积极推进群众自治组织、经济合作组织、综治维稳组织和基层党组织“四类组织”全覆盖工程,让组织扎根农村、凝聚群众,让农民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打造齐抓共管、相辅相成的农村整体,形成了互通互融、互促互赢的农村社会管理新体系,集聚了实现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是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全覆盖。不断加强村民代表、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了以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大会为主体的村民自治工作机制,实行了“四议两公开”的工作制度,落实财务和村务公开定期检查制度,确保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调动和激发了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群众真正成了“当家人”。
二是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全覆盖。按照“民办、民管、民享”原则,依托经济实体、产业链条、行业协会等,积极推行了“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了以牛果菜为重点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培树了杨村蔬菜专业合作社、秦宝牧业公司、海升现代果业文化技术产业园等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经济合作组织,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覆盖到了不同利益群体,形成一头牵农户、一头联市场的产业化链条,推动了生产经营方式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在对接市场中发挥规模效应,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有效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为农民架起了“致富桥”。
三是综治维稳组织建设全覆盖。在农村社区调整充实了综治维稳和调解组织,组建了联防队伍,推行了“十户五联”工作机制和巡逻防控制度,组织群众开展治安联防、问题联处、矛盾联调、困难联帮、平安联创。通过把农民组织起来参与到调处矛盾、解决问题的队伍中,参与到维护治安、共建平安的队伍中,使“老乡亲”、“老面子”焕发了新活力,发挥了新作用。同时,大力开展了联防体系进社区、技防设施进家庭、防范意识进人心为主要内容的平安“三进”活动,将视频监控体系建设向农村社区延伸。在农民家中,推广安装了以红外线电子报警、电话看家业务等为主的小技防设施,利用农村宣传橱窗、村村响广播等宣传载体,向群众宣传常用法律法规和安全防范等知识,形成了人人关注平安、人人参与平安、人人维护平安的良好局面。
四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全覆盖。广泛开展了星级党组织创评、党建项目化管理和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凝聚人心、强化服务管理的动力与活力。将基层党组织向群众自治组织、经济合作组织、综治维稳组织延伸,实现了党的组织与农民生产生活的对接,不断激活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各类组织的功能,使群众有了“主心骨”,为更好地组织管理群众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通讯员 景志祥)
·甘肃司法厅召开效能风暴行动民评工作质询会
·甘肃酒泉金塔:拉响冬季消防安全"防火警报"
·甘肃平凉市灵台县大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甘肃司法厅召开效能风暴行动民评工作质询会
·甘肃检察院增强“双联”实效性 举办“农家乐”厨艺培训班
·甘肃督导检查反恐怖防范工作
·甘肃督导检查反恐怖防范工作
·甘肃甘南开展“打盗反赌缉枪治爆”专项行动
·甘肃酒泉肃州初步建立“失信者黑名单”制度
·甘肃张掖两级法院提前完成党政机关积案清理
·甘肃拘留所执法规范化建设会召开
·甘肃酒泉中院书记员室开展数字法庭应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