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岛城,细雨纷飞,透着玻璃,折射着路灯的光,幽幽落落。派出所里,我坐在办公桌前,一个伛偻的身影在我面前缓缓坐下,又是那声长长的叹息,但似乎又多了一丝戚戚的苦楚。
眼前的这位老人,越是在派出所里忙得不可开交、人来人往的时候,她越是讲得眉飞色舞、兴奋异常,偶尔遇肩上多星的,她便追着背影,嘴里念念有词,仿佛乐在其中。然而,意外的是她今天出奇的安静,不再絮叨叨地重复她的生活处境与感慨思想。
对于她的自述,我其实早已烂熟于心,在时代变故的背景下曾遭遇过丈夫离弃、朋友背叛、亲戚摒嫌,无论如何,她来所里唯一的目的,也只是倾诉罢了。
孤独,使老人走入一间黑暗的房屋;寂寞,又阻塞了她离开黑暗的唯一通道。可怜的老人,在历经生活的鞭笞与岁月的洗礼后却依然得不到慰藉,残忍地被孤独寂寞吞噬着,只剩空虚灵魂与破败的躯壳,飘散流离。
或许是肩披路易·威登,手持iphone久了,部分人逐渐忘却了“百善孝为先”的质朴箴言,忘却了“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的千古美谈,忘却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的孔孟之典。忘却的太多,也就有太多这样的老人,为社会、为家庭默默奉献耕耘了半辈子,等到风烛残年却得不到尊重与关爱,甚至被弃如蝼蚁。悲剧不断上演,有老人因无法自理而被扫地出门,有老人因食不果腹仍卖力挣命,有老人因突发恶疾独亡屋内。于是有人深深地发问:当你自己老去时,是否也是这样的结果?换位思考远比践行来的困难,说得出做不到的诺言依旧循环着老人的噩梦,毫无止境。
天色愈来愈暗,淅淅沥沥的雨总算是停了,却将湿冷留在了屋内。她一直盯着门外,无动于衷。我为她倒了杯温开水,关切地询问,她这才循着我的话开始倒苦水,原来是与儿子去祭祖,因半路堵车,想下车步行却被儿子指责了几句,心中渐觉失落与惆怅。
物质富裕的当下,大多数老人能享受到新生活的质量,但精神世界却很空虚,最主要的是子女亲人未在身边长伴,或得不到嘘寒问暖的关怀,久而久之可能积郁成疾。歌德曾说:我们对待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诚然,有时候,老人就像是孩子,偏激、固执、任性。他们可能强词夺理,可能满腹抱怨,可能撒泼耍赖,但作为子女,在该原谅他、顺着他、呵护他的时候千万不要吝啬,把他们当做最单纯的孩子就够了。
老人依旧诉说着,却早已语无伦次。说得累了,她摇晃着起身离去,也忘记了道别。我望着夜色朦胧中的背影,鼻尖突然酸涩起来。我只希望她的儿子能坐在她的身边真心安抚她,哪怕只是倾听,我也愿意她常来对我诉说,哪怕也只是倾听……(作者:王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