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上海

把评判平安建设成效“表决器”交给群众

2013-11-20 10:09:3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黑车、群租、医托等治安顽疾如何治理?城市化发展中人口管理难题怎样化解?城市安全运行风险如何降低?昨天,市政协举行了题为“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推进平安上海建设”年末视察活动。记者从会上获悉,本市有百余个“市霸”团伙被摧毁,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600余人。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今年以来,本市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和全市平安上海建设推进大会精神,落实市委部署,深化平安上海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据透露,本市还将建立一套符合中央要求和上海特点的完善科学合理的考评指标体系,真正把评判平安建设成效的“表决器”交到群众手中,推动平安建设由“围绕指标、排名转”向“围绕群众意愿、要求干”转变。

    成果

    综合治理显成效

    上世纪末市区市政动迁,农田中建起的动迁安置房地块……因为早期规划滞后、开发无序、配套不齐,嘉定区真新街道曾经是个城市综合治理的“老大难”地区,往往是“整治时有所收敛,此后就故态复萌”。直到一项基于社会管理创新的构想开始在真新街道实施,这种现象才真正得到改善。这就是“大联勤”:城市综合管理联勤模式下,联勤大队24小时开展街面巡查。各类城市管理问题第一时间发现,执法主体现场处置。

    如真新街道这样,运用综合治理的方式,推动社会管理和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的解决,在本市并不罕见。市综治办表示,本市一直在推进城市综合管理联勤、联动机制建设。“大联勤”、“大联动’’ 是针对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基层社会管理问题频现的现象,一些基层单位,尤其是城郊接合、快速城市化地区在工作机制上作出的重要创新。自2006年以来,市综治委坚持每年提出和推进8-10项平安建设实事项目。8年来,累计提出和推进了74项(次)平安建设实事项目。今年,平安建设实事项目采取“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共同推进的模式,在市综治委明确“整治非法客运”等9项平安建设实事项目的基础上,明确要求市综治委成员单位和17个区县、223个街道乡镇(工业园区)要结合本区域群众反响强烈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提出和推进一批平安建设实事项目。据统计,2013年,区县提出了53项、街道乡镇累计提出了440项实事项目。

    除推进平安建设实事项目外,还积极推进突出问题的解决。今年,全市排摸出104个“城中村”,并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重点问题,如刑事案件高发、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地下食品加工窝点等,开展重点防范和整治工作,并积极推广宝山区顾村镇的星星村、闵行区华漕镇的许浦村和华漕村、嘉定区江桥镇太平村、青浦区徐泾镇徐泾新区等改善“城中村”面貌的成功经验。

    在开展“平安市场”防范和打击欺行霸市的同时,要求区县、街道乡镇进行全面排查、梳理、防范和打击。从全市排摸的情况看,有10个区县和28个街道乡镇,将防范和打击“市霸”工作列为今年区县、街道乡镇级平安建设实事项目,还排摸出征地拆迁、医闹号贩、装修中介、废品收购、场所强卖、黑车抢客、菜霸、开设赌场、非法捕捞等“市霸”问题。截至10月底,摧毁冒充知名搬场公司实施敲诈勒索、垄断长途客运线索、采取纵火等暴力方式阻碍同行经营的“市霸”违法犯罪团伙100余个,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600余人,侦破嘉定中介垄断房产、黄浦商业街欺行霸市等一批重大、恶性、群众反响强烈的案件200余起。

    据悉,今年本市还将重点推进城市综合管理联勤、联动机制建设。目前起步较早的嘉定、闵行、青浦等区完善了各级工作平台、软硬件技术和工作机制。长宁、嘉定等区在探索将“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与联勤联动工作对接。

    创新

    加强动态信息采集 人口管理频出新招

    嘉定江桥的太平村像本市所有的郊区村庄一样,本村的青年人出去了,外地的青壮年进来了,来沪人员渐渐成村里的主要人群。昨天,记者在太平村看到,田间村头一派祥和,原来许多人口中的“外地人”、“外来妹”在太平村已有了一个新身份——“新村民”。这不仅仅是称呼的改变,而是让他们真正融入村子。

    村里集资建造了“农民新村”供“新村民”居住。来沪人员入住后,要提供所在单位的证明,还要签“三方协议”,明确“村规”。在太平村,外来务工人员自己管理自己,更有亲和力、说服力。新入住的人员,满50人编为一个新小组,组长由他们当中的热心新村民担任。正是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太平村多年没发生过刑事案件,外来务工人员与当地村民共享“太平”生活。

    加强来沪人员服务和管理。截至2013年10月底,本市共有实有人口2500余万人,其中来沪人员1000余万人。随着来沪人员持续、快速、大规模涌入,对上海城市日常运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带来严峻的挑战。上海公安部门结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不断加快完善人口综合调控与服务管理模式,促进本市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上海公安部门深化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两个实有”全覆盖管理工作。牢牢抓住“人”、“房”两个基本要素,通过全面采集、核对、关联房屋和人口信息,做到“以房找人、以人找房,查房知人、查人知住”,在全市1600余个居(村)委设立“两个实有”基础信息采集室(点),不断加强实有人口和实有房屋信息动态采集工作,基本实现底数清、情况明,行知去向、动知轨迹的工作目标。同时,根据来沪人员总量、区域复杂情况及管理难易程度,分类明确人口信息质量标准,特别是对来沪人员相对集中的“城中村”等地区,明确了信息采集质量标准。今年以来,累计新增、变更、注销来沪人员信息1950余万条,通过来沪人员信息采集工作,及时发现、提供各类违法犯罪线索5000余条,协破刑事、治安案件5000余起。

    与此同时,本市通过制定并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上海市居住证申办实施细则》,组织开展居住证信息系统改造等一系列工作措施,着力配合建立完善来沪人员居住登记、居住证积分管理、居住证转办本市户籍“三位一体”的来沪人员管理制度,通过公开透明的制度设计,促进来沪人员有序流动。自今年7月1日 《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 正式实施以来,每月新办证量约4万余张,申领工作平稳有序。居住证制度已成为来沪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载体和基础平台。此外,积极配合相关政府部门推进进城务工人员同住子女入学、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工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等工作,逐步解决来沪人员的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难点

    转型阵痛难避免

    尽管平安上海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公众安全感处于历史高位,社会治安形势总体良好,社会治安处于可控状态,但今后一段时期,上海和全国一样,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社会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大,执法工作面临的压力也不断增强。市综治办表示,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与城市资源承载力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上海市人口在较短的时间内增长较快,人口结构复杂,导致在教育、卫生、住房保障、交通运输等民生保障、社会管理和治安秩序、文化习俗和社会心理等方面产生了比较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如何加大涉及民生问题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其次,刑事案件和治安管理难题始终存在,难以根治。近年来上海各类违法犯罪总量始终在高位运行,电信诈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更趋突出,流动人口犯罪和被犯罪侵害等问题始终成为左右治安形势的主要因素; “城中村”、“黄赌毒”、“黑车”、“群租”、“医托”、“医闹”、流浪乞讨、无证行医、医保诈骗、扒窃盗窃等各类管理难题和治安顽症时有反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社会前端管理和源头治理亟待改进和加强。

    另外,上海在快速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安全运行存在一定风险。上海城市规模较大,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城市基础设施密度高、产业类型复杂、重点安全领域较多,涉及群众日常生活的城市安全运行的风险和隐患也日趋增多,地铁、高楼以及台风、火灾等各种灾害事故和突发公共性卫生事件也可能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能否妥善解决城市公共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人心安定。

    伴随城市迅速发展、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和社会思想观念出现大调整、大发展、大变化,产生了大量的社会管理领域新问题。如:利益格局变化带来的人民内部矛盾增多、政策性强、化解难度大的问题;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基层政权建设问题; 社会开放和信息化带来的舆情管理问题; 互联网和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 城市化发展与户籍制度的矛盾带来的人口流动、人户分离和第二代农民工服务管理问题; 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带来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带来的企业劳资矛盾问题等,这些都是影响社会平安稳定的新问题,也是进一步深化平安上海建设亟需思考的难题。

    展望

    平安建设以民为本

    市综治办表示,下一步本市将切实落实平安上海建设各项措施,继续推进大调解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把群众对平安上海建设的要求作为努力方向,研究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的政策措施和机制方法,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上海。

    同时,平安建设还将拓展领域,确立“大平安”思想,力求在预防化解矛盾、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实有人口服务管理、立体化治安防控、公共安全问题治理、青少年权益保护、基层基础工作、城市应急联动管理、公众参与、依法治理等方面形成兼具系统化和关联性的工作体系,着力建设领域更广的平安上海。

    本市将推动完善民意导向的工作机制,梳理完善有关工作机制,重点落在民意导向和实效方面,研究健全民意调查机制、由居民群众评议平安社区建设成效等做法。目前本市正在与中央综治办联系沟通,梳理中央和上海的考核评估标准,研究符合中央要求和上海特点的指标体系,优化考核方式,真正把评判平安建设成效的“表决器”交到群众手中,推动平安建设由“围绕指标、排名转”向“围绕群众意愿、要求干”转变。

    相关链接

    本市打击违法犯罪出重拳

    今年以来,上海公安机关以“零容忍”态度对待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取得明显成效。今年前三个季度,共破获刑事案件4.3万余起,同比增加4.7%;查处治安案件57.8万余起,同比增加9.9%。公安机关围绕金融、知识产权、涉税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打击传销犯罪、打击整治发票犯罪等一系列专项行动,严打各类经济犯罪活动。今年前三个季度,共侦破经济犯罪案件6000余起,直接追回经济损失27亿元。针对网络造谣、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网络色情、网络赌博和侵害公民个人信息、利用互联网制售涉枪涉爆物品等网上违法犯罪活动,今年前三个季度,上海公安机关共侦破各类涉网案件5000余起,同比增加105.6%。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甘肃金昌平安建设让百姓舒心贴心
·青海省委政法委书记张光荣带队检查考评西宁市综治暨平安建设工作
·陕西综治办、公安厅进行平安建设验收评定
·河南周口郸城县城郊乡平安建设保民安
·浙江公安厅:维护社会平安 建设公安铁军
·江苏政法委:把治理的理念贯穿平安建设中

·江苏政法委:把治理的理念贯穿平安建设中
·贵阳深化推进平安建设,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
·河南:平安建设重在平时重在基层重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