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苏

江苏无锡市滨湖区法院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纪事

2013-11-20 09:41:1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江苏法制报 

  正义,点滴汇聚力量

  ——无锡市滨湖区法院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纪事

  社会正气是由无数正义的力量汇聚而成的,需要每一个社会组织与个人共同努力。近年来,无锡市滨湖区法院牢记司法为民宗旨,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始终坚持“三个不”原则,真抓实干,为社会正气汇聚了更多的司法“正能量”。

  绝不纵容:

  “施罪必惩 除恶必尽”

  “司法的作用并不局限于对犯罪行为的打击,更重要的是能够体现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并通过各种渠道,将这种司法的‘正能量’加以传播,在无形中形成对社会价值的引领,达到弘扬社会正气的目的。”滨湖法院院长王春年向记者阐述了其对司法内涵的理解。

  保障民生、维护公共安全是法院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滨湖法院不断加大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深入调研,总结经验,将司法职能与民生焦点相结合,重拳打击影响民生安全与社会稳定的违法犯罪行为。

  2013年5月,无锡某保健品公司因不服工商管理部门对其作出的行政处罚,遂将工商部门起诉至法院。

  经法院查明,该公司售卖的保健品保质日期印刷有误,仅有12个月的保质期被印刷成了24个月。对此,保健品公司认为其产品外包装系委托另一家印刷公司代为生产,其本身并不知情,不应承担相应责任。

  法官认为,就食品而言,安全性是其最基本的要求,而作为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显而易见,保健品公司对其产品并未尽到审核义务,而工商管理部门的处罚决定也合理合法,法院从严打食品安全犯罪的角度出发,维持了工商管理部门的处罚决定。

  今年以来,该院针对食品安全、生态环境、企业诚信、暴力犯罪等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案件,进一步加大打击查处力度,对违法犯罪行为绝不姑息纵容,并采取审判与宣传并重的模式加以推进,使每一起典型案件同时成为具有教育引导意义的案件,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维护社会正义的队伍中来。

  绝不回避:

  “一切依照法律来办”

  2012年7月,滨湖法院副院长陶福年收到一封感谢信,信中说道:张公祠一案在您和诸位法官的多方奔走下,与市房管局、法制办等部门协调,最终确认张公祠房产可归我家族,得此喜讯,我们十分激动、兴奋。

  我们向家族人员与邻居进行了传达,大家都说我们碰到了好法官、好院长,这让我们坚信依法维权确能取得胜利……”

  张公祠涉拆信访纠纷历时多年,最终在法院得以化解,张氏族人感激之情跃然于纸,赞誉法院“辛劳为民、执法楷模”。

  2010年10月,张氏族人张耕夫等将当地房管部门起诉至法院,要求返回其张氏一族祠堂的房屋拆迁款。

  经查明,张氏先祖于解放前曾修建张氏祠堂一处,系张氏族人所共有之房产。解放后,当地房管部门接管了该处房屋,并负责管理至今。2009年,当地拆迁,该房屋作为公房被拆,其拆迁款也归当地房管部门所有。

  对此,张氏族人认为房屋应属其族人所有,要求当地房管部门返还该笔拆迁款项。

  该案因涉及张氏一族153名族人,部分族人散居海外,难以取得联系,故法院无法对此进行立案。

  “张氏一族已信访长达两年,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来到法院进行求助,如果因为无法立案就此一推了之,必然让张氏族人寒心,也违背了司法为民之宗旨。”为解决这一纠纷,陶福年果断介入此案调查。

  通过查阅大量历史档案资料、走访附近村民等方式,该院掌握了充分的证据,最终明确张氏祠堂属私有家祠的所有权性质。

  在此基础上,滨湖法院又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由市委政法委牵头,协调市中院、滨湖区委政法委、市房管局等部门共同参与商定了解决张氏祠堂问题的方案。

  今年7月,在滨湖区委政法委及法院主持下,当地房管所与张氏族人的5名代表正式签订了《房屋补偿协议书》,40.86万的拆迁补偿款归全体族人所有。

  为表示对法院的感谢,张公祠派了5名家族代表送来锦旗与感谢信,张耕夫激动地说道:“立案无望,本以为此事已遥遥无期,没想到法院能够仗义执言,为我们主持公道,从你们身上,让我们老百姓看到了法治国家的光辉未来。”

  绝不畏难:

  “把群众利益放首位”

  “请还我们的血汗钱!”今年9月,某公司70余名职工来到当地镇政府门口,要求公司老板支付拖欠的400余万元工资款。

  据了解,当地某知名企业因经营不善,连续多年亏损,老板携款一逃了之,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公司200余名职工因拿不到工资款,遂集体到政府上访讨薪。

  与此同时,部分债权人得知该企业倒闭情况后,欲强行拖走公司设备、原料等,与公司100余名职工发生对峙,双方矛盾一触即发。

  事发突然,容不得有过多时间考虑,当地法庭庭长张劲松第一时间组织全庭人员,兵分两路赶赴事发现场,提前介入两起突发事件中进行调解周旋。

  尽管现场已部署警力,但场面混乱,法官言辞略有不当,即有可能激化员工情绪,导致事态进一步恶化。在长达3个小时的协商、谈判中,法官始终从大局出发,站在企业职工立场上加以劝解、说服,并引导大家通过法律途径来化解纠纷、获得薪酬。

  原本剑拔弩张的氛围,在法官和风细雨般的化解下,得到了缓解,200余名职工同意接受法院提出的化解方案,临时推选出5位职工代表至法庭表达诉求,协商解决问题。

  张劲松告诉记者,类似这样的讨薪纠纷,今年7月以来,法庭已经处理了3起,债务总额超过1.8亿元,拖欠职工薪资涉及460余人。(通讯员 杨柯栊 记者 陈 坚)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江苏淮安警方破获特大网络传销案 涉案金额高达15亿元
·江苏社区矫正经验面向全国推介
·江苏: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法律服务和保障
·江苏无锡滨湖区法院践行群众路线工作纪实
·江苏泰州:做实“微警务” 全力“接地气”
·[视频]江苏政法干警招录面试月底举行

·[视频]江苏政法干警招录面试月底举行
·江苏镇江“最美警察”评选活动揭晓
·江苏: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江苏徐州:监督虚假诉讼不是“隔靴搔痒”
·江苏宣判68起毒品刑案
·江苏句容:构建办案节点标准化管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