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让青春和梦想在基层闪闪发光

2013-11-19 14:13:2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我的梦,开始在故乡的那个小乡村,儿时的我还是个黄毛丫头,那个时候的梦啊,简单又绚丽,充满了对长成大人的憧憬,我是那么盼着长大,长大了就可以到更大的校园里。那里肯定比哥哥姐姐说的还要美,鲜花和绿地一直在眼前延伸,不像小学门前只有几株细细的月季。

后来我进入了高中,梦想越来越近了,校园的小花园除了月季还有很多花,一年四季鳞次栉比地开着。那个时候的梦想就是考进理想的大学,走出农村,不用像祖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那时候的梦想啊,简单却踏实。

终于在新学年开始的九月份,我走进了大学校园。校区很大,以至于从南区到北区需要骑着自行车穿行;风景很美,绿草如茵,假山上的翠竹四季常青,花儿娇艳,但是不再惹人流连。公共课、专业课、学术讲座、周末舞会、生日聚餐,凡此种种,生活充实但有时也会迷茫。寒窗十数载,除了学习,还有什么是我追求的?临近毕业,工作的焦虑日益迫近,究竟四年的法学专业学习我收获了什么?

不禁想起幼时父亲说的话,那时候大人们最爱问的就是你长大了想做什么。父亲是一位教师,他很想让我也能够成为一名老师,走上三尺讲台,传道解惑。那时的我最喜欢的是历史,被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深深吸引:泱泱华夏,太多的东西需要探索;虎跃龙腾,能够在中华文明史上留名的是何等的英雄;沧海桑田,我们经历了几度鼎盛与衰落。那个时候我总梦想如果我们一直像唐帝国那样开放、先进,也许世界的格局就不是这样,那个时候我总梦想如果没有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和国力衰落,那么我们的祖国在世界上定将更加强大。我给父亲的回答是将来我要学历史,成为一名历史学家,鉴古明今,应该很美。父亲说,我虽然不希望你去学历史、做考古,因为做学问很辛苦,但是我希望你记住,将来不管做什么都会辛苦,但是要让自己快乐。

大学的我,阴差阳错选择了法律,临近毕业时我却不知道我最终的梦想是什么。我们的大学教育由于扩招等因素,昔日的天之骄子遍地都是,如果工作了只能是在最普通的岗位上,那种初入大学的骄傲和自豪跌落在地上,无处寻觅。在工作与继续学习的问题上,我又和父亲通了几次比较长的电话,概而言之应该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无论从个人进步还是未来发展的角度,他都支持我继续读书。就这样,我又选择了攻读研究生,此时的梦想已经不是美丽的校园,也不是能一下子出人头地,而是希望毕业后可以成为一名大学老师。

我想不仅仅是我羡慕着大学老师的气质与风度、那么具有学术气息,内外兼修,散发着个人魅力,那就是我想要成为的人。再毕业时,机缘巧合,我成为了法院的一名法官助理,而后是助理审判员。我来法院工作的初衷是要将所学所知能有所用,不要荒废了专业,毕竟学了这么多年,法院工作兼具了法学实践和专业调研。一年又一年,不用的案件,不同的当事人;寒来暑往,相同的司法理念,相同的恪尽职守。

每年都会有新同事加入我们的大家庭,每年也有老大哥、老大姐退休,曾经稚嫩的脸庞也写上风霜,但是大家都秉持着法律的信仰。我们经历、成长,面对自己尽职尽责所做的工作被当事人质疑,甚至在别人得知自己从事的行业后总是以一种“你们的灰色收入很多吧”的语气询问时,我总是觉得泄气,彷徨,难道别人眼中的法官从威严的居中裁判者变成了不劳而获的社会蛀虫吗?寒窗数十载的学习和苦读,工作上的辛苦和劳累竟是这样不被社会认可吗?看看我们临近退休和已经退休的老同事,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几十年,住房依然拥挤,生活依然清贫,社会价值却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是怎样的尴尬人生。当有同学朋友问起工资待遇时,我说出的工资数别人根本不信,在别人看来法官应该是轻松优渥的生活,但是我只有他们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的收入。而我们同样养着孩子,还着房贷,只有自嘲自我价值没有实现。我迷茫了,究竟我们基层法官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如何实现,我们如何舞出时代的强音,还是去追逐现代社会的浮华。

下乡办案的经历和与大多数淳朴当事人的接触使我体会到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普通百姓是那么需要我们,他们之间的纠纷琐碎但是于他们而言却是比天大的事情。在现在的农村,生活发生着变化,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但其诉讼能力又囿于知识水平等因素,所以这些普通百姓迫切需要法官送法下乡、上门办案。也许他们之间的买卖纠纷只有区区万元,但是拿不回来就可能导致继续经营的困难;也许他们争执的只是数尺距离,如果不能完全解决就是切肤之痛;也许邻里之间需要填平的不仅仅是一个排污井,处理不当心里的隔阂将永远难以抚平。

在基层法院工作马上要迈进第六个年头,虽然家离得远,孩子小,但是我慢慢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工作在一地、生活在一地,在家的时候心扑在孩子身上,在单位心扑在工作上,彼此支持。只要认真对待每件工作、每个当事人,心里就是满满的。我一直在想2008年北京大学苏力教授在给毕业生的信中的那句话“不为粮草谋”,薪资的高低是不是衡量自己价值的唯一标准,很显然,不是。社会的认可和评价远远高于我们每个月能拿到的工资,在这里,我的所学真正有了用武之地,我办理的案件的当事人会对我说“感谢法官”。

党的十八大提出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我们法律人的参与和推进,这是我们实现自我的更大的舞台。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这个梦会变化,会接受检验,但是我们每个人不能放弃拥有梦想的权利,因为这些梦的集合是当代中国梦的最强音。我亲爱的朋友们,坚持自己的梦想吧,不管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坚持吧,让青春和梦想在基层的工作岗位上闪闪发光。

[责任编辑:朱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