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法治建设

国有民营经济公平竞争需打破制度“玻璃门”

2013-11-19 08:08:0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哪里才是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突破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此给出了明确答案: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样的表述首次在中共全会公报中出现。更为重要的是,在随后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又对混合所有制经济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作出了详细规划。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的民营企业家可能会有“遇到贷款、拿地、缴税,民企总觉得矮人一等”的抱怨,而此次《决定》将有助于公有制以及非公有制两种经济今后形成平等合作以及竞争关系。过去民营经济发展,总有“弹簧门”、“玻璃门”,或者是“旋转门”,进一下又出来了的感觉。

    这次《决定》则要破除障碍,使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发展处在同等公平竞争环境之下

    记者: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部分构成的,它是一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同时也是决定整个社会制度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决定》中对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提出了新的重要观点和新的改革要求,可以说在理论上有重大发展,在政策上更有新的突破。

    张占斌:《决定》中关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一系列表述,说明两种经济将一改以往“你重我轻”甚至互相排斥的关系,而是走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最终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左右手。这是此次全会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的一大突破和创新,更加公平地对待和认识各种所有制经济。

    记者:过去说国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而民营财产则叫不可侵犯,这次在《决定》里,都叫不可侵犯,强调了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地位上是同等的,意味着在体制上、政策上都要平等看待。

    张占斌:以前的民营企业家可能会有“遇到贷款、拿地、缴税,民企总觉得矮人一等”的抱怨,此次全会以后,就是要解决此类问题。

    可以说,《决定》是有助于公有制以及非公有制两种经济在今后形成平等合作以及竞争关系的。不过,虽然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在《决定》中得到极大提升,但真正实现还需要一个渐进过程。

    记者:在这一过程中,是否也需要法治的力量进行推动?就像《决定》中提到的,要“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

    张占斌:过去民营经济发展,曾经制定过两个“非公36条”,但是民营经济发展,总有“玻璃门”、“弹簧门”,或者是“旋转门”,进一下又出来了感觉。这次特别强调,国有资本的投资项目,允许非公有资本参与,说明《决定》要破除障碍,使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发展处在同样公平竞争的环境之下,给予平等的市场待遇。从国家政策角度来讲,首先要求政策公平,要求在各个领域的资源配置方面要公平、一视同仁,另外,一些行政垄断行业将来要对非公有制经济开放。将来从中央到地方,均会在制度、体制上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存在倾向性的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也一定会得到修订,以促两种经济共同发展。

    记者:民营企业一旦进入曾经的一些垄断行业,那么《决定》中用百余字进行阐述的产权保护制度就变得至关重要。如何保障这些民企,增强其进入一些垄断行业的信心,应该也是此次《决定》强调产权保护制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张占斌:的确是这样的。既然在未来的改革中,一部分行业将对非公有制经济打开大门,那么做好产权保护就是落实《决定》精神的关键。此次《决定》中,把产权保障提上议事日程,这在以往是没有提过的,可能意味着产权保护将有可能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未来,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将改变以行政命令来决定谁为主导的模式,在市场的决定下,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有在某一领域成为主力的可能性

    记者:您刚才提到,未来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将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其中关于融合,涉及到《决定》中的另一大关注点——混合所有制经济。《决定》把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提出来,放到了一个突出战略地位,是理论和政策上的重要创新。

    张占斌:的确如此。混合经济就是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共同发展,在市场经济制度的环境下,以市场为主决定价格水平、资金水平包括利率水平等等,两种经济都能够混合发展,甚至可以互相支持、共同推进。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未来,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将以合作形式,也就是混合所有制成分共同担负起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任。

    混合所有制经济,将改变以行政命令来决定谁为主导的模式,在市场的决定下,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有在某一领域成为主力的可能性。同时,此次《决定》中强调的政府简政放权是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在一个正常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应更多地提供服务、监管,将更多的权力交给市场。以前,国家对于国有企业是一种“父爱式”管理。

    国企要真正成为市场独立法人,必须进一步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这就要求继续深化国资改革

    记者:就像您所说的,此次《决定》中关于混合所有制的论述,对未来所有制形式确立了重要基础,同时也为国有企业改革开拓了广阔空间。《决定》中有超过千字篇幅定调了未来十年的国企改革方向。

    张占斌:以前,国家对于国有企业是一种“父爱式”管理。应该说,中国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已经在世界领域进行了良好布局。但由于体制结构、治理机制以及市场环境仍存在问题,中国的国有企业包括央企在内,需要进行自我革命,向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

    国企要真正成为市场独立法人,必须进一步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这就要求继续深化国资改革。由管理国有企业转向经营国有资本,也要求继续深化国资改革,建立和形成一套有效的国资体制和运作机制来更好地体现国有资本出资人角色。

    不过,不能把国资国企改革方向解读为私有化或民营化,《决定》的出台为股份制改革指出了一条清晰的改革路线图,但还要继续坚持国有资产的控股地位。国有企业要实行公司化的现代企业制度,其资产肯定必须股份化、证券化,而且应该可以转让,但必须以保持国有资产的控股地位为前提。

    时至今日,经济体制改革要解决的问题千头万绪,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切中肯綮,抓住关键环节。诚如专家所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处理好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等于牵住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牛鼻子”。如此,才能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河南武陟司法局服务民营经济
·长春南关:推订单式法律服务助推民营经济
·吉林省检察长:为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注入检察动力
·民营经济:沐浴春风 健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