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墨绿色鸭舌帽,身穿棕色的夹克衫,脚踩黑色旅游鞋,这是法院的“常客”当事人老徐的典型穿着。只见他进入立案大厅后边走边四处张望,还不忘开口让紧随其后的法警不要跟着他,窗口的所有接待法官立刻提高了警惕,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准备应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意外状况。
老徐曾作为案件的一方当事人在法院参与了多件案件的审理,对于老徐来讲,这些案件绝大多数胜诉,败诉的极少.案件胜诉时,老徐通常都很高兴,认为法院公正司法、主持正义,到哪都不忘夸一句,但一旦有败诉的案件发生,老徐就会很愤怒。在法院判决老徐败诉的一起纠纷中,裁判文书指出其提供的证据材料不足,驳回了他的诉讼请求,此后这件发生在90年代的案件就成为了老徐常来法院“做客”讨说法的根源。
在老徐的思维中,法院判他败诉的原因是“证据不足”,也就是说只要证据充足他一定会胜诉,但证据为什么会不足呢?那必定是有人把他的证据给销毁了,才会导致他败诉。是谁销毁了他提交的证据呢?老徐思来想去大概就只有给他立案的法官了,于是倒霉的立案法官成为了他不定时骚扰的对象。老徐来法院后就会首先到立案大厅找当年的立案法官,他会“大义凛然”地责问对方为什么销毁他提交的证据,高兴了还要骂上几句。凭借着大嗓门,老徐经常会引起众人的围观,眼见人越来越多,老徐就如同找到了粉丝般骂得愈发欢畅了。
对难缠的当事人法官从来不缺少耐心,总是找出千般方法向他说明理由和依据,但对于前些年被确定患有精神疾病,又极度难缠的老徐而言,尽管法官想出了各种方式应对,结果却如同做无用功般令人灰心丧气。院里的许多干警曾尝试着向老徐摆事实讲道理,比如将全部的卷宗材料复印给老徐,让他自己对照,看他当年提交的证据材料是不是都在案卷中,老徐一番确认下来发现证据还真没少,陷入莫名其妙境地的老徐沉默良久悄声离去,但没过几天,老徐又如同从未看过卷宗般地来“做客”了;也有看不过眼的当事人劝解老徐,但一旦提到证据没少,或者让他小点声音之类的话,老徐立刻就会气愤得要动手打人;在法官多次找老徐的家人领他回家却依然不能阻止老徐“做客”法院热情的情况下,立案法官只能选择在老徐来法院时避其锋芒。
看着老徐一路走来气势汹汹,所有接待法官都在同一时间将目光投向了他。奇怪的是他并没有如同往常一样去找当年的立案法官,而是一直走到了最后一个接待窗口,向正在窗口接待当事人的立案庭庭长张金星大声叫道“金星,我来感谢你了!”这一句话让精神紧张的立案法官和法警松了一口气,同时也有些好奇。原来老徐有一件胜诉的案件,法院判决被告在指定期限内履行给付义务,但事实上被告并未履行,老徐也没有在一定期限内申请执行,直到最近他和家人才发现此事。老徐拿着判决书找到立案庭的法官,张庭长审查后发现了这一情况,但并未直接将材料退给老徐,而是告诉他法院可以尝试和被申请人沟通一下,看看是否可以把钱给老徐要回来。这件事情在办理时出乎意料的顺利,张庭长与同事找到了被申请人刘某,刚说明情况便得到了刘某的认同,他同意将钱款给付给老徐,同时提出先给付一部分,余款分期给付的希望,并给出了具体的时间表。张庭长将这一情况告知老徐,让老徐与家人一起来法院办理钱款的交付事宜。时隔四年,在法院的帮助下,老徐拿到了他应得的案款,高兴的老徐一来法院就直奔立案窗口感谢张庭长。看着他用一派领导视察工作的范儿感谢张庭长,大家虽觉得有些好笑,却从心底里松了一口气。“我没别的事,我就是想感谢你,感谢你帮我把钱要回来了,别的啥都不说了,我这就走,不耽误你们工作!”老徐说完话转身十分痛快地离开了法院。从进入立案大厅到离开,老徐逗留的时间不超过五分钟,如此迅速的行动让熟悉他一贯做法的人都有些不习惯,更让人高兴的是,自打老徐一番感谢之后,他再没有因为败诉的案件来立案大厅叫嚷。
有时我会想,老徐在法院折腾了那么多年,法院也几乎用尽了各种处理方式,然而却对老徐没有丝毫效果,虽然我不止一次的认为这与老徐患有精神疾病有关,他没有能力自己想通,但这一次帮助老徐解决的案件与老徐一直执着的案件并不一样,却意外的取得了老徐的认同,他就真的不再来吵闹了,这是为什么呢?想了很久,我只能找到一个或许合理的理由,那就是法官的这次工作让老徐感到了法院真心实意地为他解决问题的工作态度和作风,他长期以来执着的东西或许根本就不存在,再吵、再闹也没有依据,只会给法官、给法院带来麻烦,他或许可以放开了,这是他对法院和法官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