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文化频道> 文化随笔

时间里的智慧

2013-11-18 16:38:3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河北长安网 

    过去,我总觉得时间不过就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匆匆过客”,无非也就是“物换星移”、“四季交替”的自然现象。殊不知在人的心里还有一个时间概念。这时间是生长于人的精神世界里的,时时牵动着人不断向上。时间就是人的积极存在;存在就意味着创造;创造就是人的进化,就是生命得以“绵延”的根据。时间成为人的自由意志,成为一种推动人前行的精神力量。

    时间之于人,原来是这番模样。难怪那些不朽的人物都是时间的积极信奉者、追随者。当有人问及爱因斯坦何能有如此伟大创造时,这位科学巨人的回答是:我把别人偷闲的时间用在思考上了。鲁迅先生说得更干脆:“我哪里是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这又使我想起孔老夫子的那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理解了为什么一代伟人毛泽东面对奔腾着的江河而高唱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豪迈词句,明白了马克思所留存的那句“时间实际上就是人的积极存在”的至理名言的深刻蕴意。

    当一个人使用了自己的智慧,进行着创造性的思维时,他所经过的时间才称得上是“真的时间”。因为这时间唤起了人的记忆、引发了经验,所以这种时间是生长于人的心灵世界里的。这种时间有别于自然界的“物换星移”那样的仅仅是空间的变相的时间。这个“真的时间”,也就是人的经验、创造的“过程积累”。因此:人必须有一种强力推动着,一种精神牵引着,一种意志支持着;人不能坠落成物界的奴隶,变成只懂得“吃得好”的动物;人应该是不断开拓自己的精神家园的创造者。

    用创造着的思维建构着属于自己的智慧生命。这生命哪怕仅有10年、20年、30年,那也将意味着永恒。因为这生命是用人生智慧编织的。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虽然只有短短的26个春秋,却留下许多为后世传唱的词句。只活到35岁的莫扎特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最有成就的作曲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600余首作品,其中最出色的三首交响乐和歌剧唐·乔万尼、魔笛是在生命的最后五年写成的。王勃、莫扎特可以说都是积极时间的拥有者,都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生命,因而都超出了物界而升华为永恒。

    也许有人还没有领悟到这种时间哲学的“真谛”,还没有开垦出属于自己的文化精神领地。这样的人虽然每天也都在劳作,但却没有创意,总爱跟在别人的后面跑,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只能成为重复别人劳动的奴隶。这样的人,所拥有的时间就是所谓的“空间化的时间”,只是“位移式”的、没有“创造性”的“假时间”。

    我们常说:“人活着总得活出质量来”。那么,这种“质量”是什么呢?是整日里的寻欢作乐、觥筹交错吗?人活着总得有所学习,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总得有新起色。一个人只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在本职工作上有所心得和经验那是不难的。

    相信每个人都有创造美好明天的潜能,因此,人要有自己的“真的时间”。这都在提示着人们:唯有不断体验、创造的人才能是“真的时间”的拥有者。当我们停止了思考、失却了创意的时候,“时间”就会离我们而去,我们也就因此而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所以,一个拥有真正时间的人必定是不断学习着的、思索着的、创造着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是有智慧人生的自由、快乐的人。(王志光)

[责任编辑:刘琳]